微信關注「沈家宏心理」
免費回看
【探索原生家庭,活出真實的自己】
8月1~3日,沈老師受河南省心理學會心理測量分會會長葛操博士邀請,在鄭州順利開展河南省第五屆心理諮詢與測量大會暨沈家宏家庭治療技術中級工作坊。
近80名的心理諮詢師和心理學愛好者參加了本次工作坊,其中有70名學員是參加過7月18、19日的初級工作坊。
課程結束後,學員紛紛表示三天的課程下來感覺特別輕鬆、舒服,被沈老師的專業所滋養著,特別地有力量。
這三天圍著婚姻、離婚、單親、再婚家庭等四種家庭類型的處理與應對、家庭治療中常用的技術以及家庭諮詢的首次訪談這三大模塊展開教學與演示。
01
婚姻、離婚、單親、再婚家庭等
四種家庭類型的處理與應對
人類科學的發展日益千裡,但是唯獨對自己的事情所知不多,比如說我們到底找什麼樣的人才能共同把婚姻經營好。
婚姻在經營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我們無法用一個量表去測量對方,然後得到一個結果,婚姻就一定會朝著這個結果去走。
但在它的不確定性裡,我們仍然可以觀察到它的規律以及關鍵點:
1、從原生家庭中獨立,從父母那裡分化;
2、夫妻之間做夥伴,不做親子;
3、安全型的依戀關係;
4、投射性認同;
5、雙向關係;
6、如何經營愛;
7、自我價值與婚姻幸福;
8、理順關係:夫妻第一,孩子第二,父母第三;
9、婚姻的功能是繁殖後代;
10、關係大於一切;
11、忠誠:性需求的滿足、把性控制在婚姻內;
12、做對的事;
13、不企圖改變對方;
14、不要太較真,有遊戲能力;
15、處理好與姻親的關係;
16、處理好與孩子的關係。
處理離婚家庭的關鍵點:
1、不讓孩子做是否離婚的決定;
2、不在孩子面前攻擊和詆毀配偶;
3、告訴孩子離婚與TA無關;
4、父母離婚是彼此的決定,是因為彼此不再合適;
5、父母離婚只是結束夫妻關係,他們仍然並永遠是我們的父母,他們仍會像過去一樣愛我們,關心我們;
6、父母離婚後,孩子有在雙方之間來往的自由,非監護方有來看望孩子的自由;
7、離婚後,父母不敵對,不斷絕關係,在父母的關係上是合作式的、支持式的。
處理單親家庭的關鍵點:
1、處理好喪失;
2、做好自己;
3、給自己機會;
4、減少變化;
5、與前配偶保持合作和友好的關係;
6、保持工作;
7、不用犧牲或補償的方式養育孩子;
8、正常化自己的家庭;
9、最大化地利用資源。
處理再婚家庭的關鍵點:
1、處理好喪失(喪偶與離婚);
2、保持中立(現配偶與原配偶,自己的孩子與繼子女);
3、尊重忠誠(現配偶與原配偶,孩子與另外一個父母,繼子女與親生父母,配偶與自己的孩子);
4、放棄競爭(配偶與配偶的前配偶,繼父母與繼子女的親生父母,配偶與另一方的孩子);
5、放棄替代(想讓繼子女稱呼自己為「爸爸」或「媽媽」,想做繼子女的父母,想做得比繼子女的父母還要好);
6、做好繼父母角色(做叔叔、阿姨、朋友);
7、尊重情感(尊重繼子女給到自己的所有情感);
8、提供綠色通道(雙親給到孩子和另外一方父母交往的自由,繼父母給到繼子女和親生父母交往的自由);
9、保持界限(親生父母與繼父母,親生子女與繼子女,繼子女的養育與監護權);
10、學會等待(再婚家庭與原生家庭有不同的範式,再婚家庭的整合需要2年左右)。
02
家庭治療中常用的技術
提問技術和家譜圖
家庭治療中常用的技術分別有提問技術、悖論技術、米蘭系統式治療技術、合作取向治療技術以及家譜圖技術。其中重點講解了提問技術和家譜圖技術。
提問方式分為直線式提問、循環式提問、例外提問、奇蹟提問、外化提問、因應提問以及主觀評定提問。
直線式提問是探究式的、推理式的、探索內容的提問,屬於就事論事的觀點。例如,問一個孩子為什麼會逃學,可能的回答是不喜歡上學。
循環式提問是指向每個家庭成員提問,以凸顯另兩個家庭成員之間的差異或界定他們之間的關係。
循環式提問有兩個方式:1、讓A評價B與C之間的關係或相互之間的交往,例如問爸爸如何評價孩子與媽媽之間的關係;2、問A關於B或C對某一人或問題或事物的感受和看法,例如問媽媽關於孩子對逃學的看法。
例外提問可以幫助個案離開陷於難處的痛苦、進入成功經驗的思索,而帶來改變的意願、動力與方法。基本句型:「在過去,有沒有哪個時候本來可能出現這個問題的,但是卻沒有出現?」、「孩子在什麼時候想上學?」。
奇蹟提問幫助來訪者跳出問題本身,從而發現他們想要的,而不是減少或消除問題本身。基本句型:「假如一天夜裡,當你睡著的時候,發生了一個奇蹟,然後你的問題被解決了,那情況會是怎麼樣的」。
外化提問基本句型:「如果叛逆會說話,他會說什麼」、「假如請你為自己的問題命名,你會如何稱呼他」、「假如把你的問題畫出來,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因應提問企圖幫助個案看到自己任何微小的正向力量,例如:「你覺得自己有些沮喪,但你早上是怎麼讓自己起床的」、「這麼多年你和問題抗爭,你一步步地都走過來了,你是怎麼做到的」、「你是如何做到讓問題改善的」。
主觀評定提問基本句型:「0分是最糟的情況,10分是最理想的狀況,0到10分你會給自己幾分」。
03
家庭治療的首次訪談
家庭治療的10大基本功:
1、建立關係
2、共情技術
3、無條件接納
4、資源取向
5、中立技術
6、去除改變企圖
7、帶著假設和好奇
8、尊重所有樣貌
9、接受不確定性
10、覺察對症狀、問題、負性情緒、負性行為的態度,全面地理解和支持
沈老師就會務組邀請的家庭做了一次為時90分鐘的家庭治療,為大家現場呈現家庭治療首次訪談的結構。
演示結束後,沈老師就每一個結構進一步地展開了說明,讓每一位學員不僅僅停留在想像中的理論,而是深入淺出地理解每一個知識點,儘可能地讓大家把學到的知識可以落地到實際工作中。
最後一天下午就前面學習到的知識點,分角色扮演模擬一次家庭治療的過程,讓學員們身臨其境地體驗首次訪談的過程。
04
學員反饋
課程最後分享環節,不少的學員表示被沈老師的儒雅、抱持以及專業素養所折服,感受到家庭治療的魅力,決定要跟從沈老師系統地學習家庭治療。
A學員反饋分享:這三天的課程收穫滿滿,是我上課記筆記最多的一次,讓我對家庭治療有了更系統和全面的認識,回去要好好地用在工作中。
我的收穫概括為兩個部分:
一個是專業上的,以前在學校遇到家庭一起來做諮詢的個案,常常感覺到迷茫,不知道該如何切入,關係的處理不知道該怎麼做才是對的。
初中級五天的培訓在理論上給我打了很好的基礎,讓我知道面對家庭來諮詢的個案的方向在哪兒,目標更加清晰了。
另一個是個人層面的,就是提升了自己的覺察能力。以前我的覺察很多是固定的,很淺的,現在的話就是可能會考慮得更多。
在沈老師做個案得過程中,作為觀察者的我們會很自然地在他們的互動中被共鳴到,這個是需要很深厚的功力,值得我之後努力學習。
B學員反饋分享:在個人成長這部分,經過三天的學習我更敞開了,也更真實了,更勇敢的去做、去表達。
作為心理諮詢師,我真的是一個新手,一點兒經驗都沒有,這三天的學習讓我覺得真的是臥虎藏龍。堅定了我要踏踏實實地學好這個技術,找更多的機會去實踐,去練習。
對我觸動特別大的就是允許我膽小,允許我恐懼。
原來看問題可能更多看到事情不好的部分,沒有看到他還是有資源的。無論好的事情和壞的事情都有正向的意義,這是我回家要修煉的。
C學員反饋分享:說到收穫,剛才大家談的我都有同感。通過這三天的學習,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沈老師儒雅的講課風格和循循善誘的大師風範。
我覺得來這兒學習三天是一件非常正確的事情,沈老師家庭治療裡邊的很多觀點都讓我牢牢的記住了。
回去之後首先我要讓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孩子做第一個受益者,其次就是要讓我的來訪者做第二個受益者,最後我們自己也是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