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婚嫁三件寶,為何是大同電鍋?

2020-12-22 搜狐時尚頻道

  時光流轉,新嫁娘的嫁妝也悄然發生著變化。女孩子結婚應該帶什麼?在傳統觀念來看,嫁妝的豐厚與否,對於女性婚姻的際遇,有著一定的影響。是不是像福建新娘那樣掛滿金飾,才算有面子講排場?縱觀寶島歷史,臺灣女孩的嫁妝最為有趣,其中竟然大部分帶著一口鍋。

  在臺灣大多數家庭的廚房裡,無論是明星,還是普通人,總能看見大同電鍋,而許多人提到嫁妝,不約而同的也會想到大同電鍋。在臺灣,大同電鍋並不只是平日煮飯熬湯的工具,還有著「媽媽的嫁妝」等意義,從早些年起,大同電鍋就開始作為姑娘的嫁妝之一,這樣有趣的現象也反映了臺灣社會的時代演變。那麼大同電鍋是何以成為嫁妝一寶的呢?

  心境的傳承

  對於現代女性的敢打敢拼,在社會上巾幗不讓鬚眉,從職場回歸生活,洗手作羹湯反而是一種非常難得的品質。廚房並不是軟禁女子精神與意志的牢籠,而是為家人創造美食的營地,更是一種美好品質的回歸。阿嬤阿媽將大同電鍋放入臺灣姑娘的嫁妝,將來這口電鍋可能接力母親對女兒的教誨,在新的生活環境中發揮功用,將臺灣女子溫柔內斂的心境以另一種形式傳承。

  解放女性雙手

  沒有複雜的程序,沒有多餘的按鍵,大同電鍋全憑使用便捷,操作簡單,牢牢佔據著臺灣家庭廚房神器的地位,在日式電子鍋流行的時代,仍然拿下市場90%的佔有率。因為大同電鍋便於操作,所以女性在廚房中變得輕鬆,不必在煮飯過程中手忙腳亂,也不必因為過多的煮飯程序限制自己的創造力,這本身就是對於女性的一種解放。

  找尋溫暖記憶

  在融入新環境的過程中,往往需要一些回憶,才能更好的前行。回想兒時,廚房中的媽媽是童年最溫暖的記憶,推開家門,看見爐灶前,蒸汽朦朧中辛勤的媽媽,大同電鍋咕嘟咕嘟的蒸煮著食物,不久,美食就端上了桌子,仿佛這樣簡單的期待就是生活的全部意義。而今天歲月流轉,情懷依舊,幼稚的女童長成了新娘,如傳承一般接過了媽媽手中的廚具,開始照顧家庭,大同電鍋依然陪伴在始終,人品角色的改變,記憶,始終還在那裡。

fashion.sohu.com true 搜狐時尚 http://fashion.sohu.com/20150818/n419167820.shtml report 2044 時光流轉,新嫁娘的嫁妝也悄然發生著變化。女孩子結婚應該帶什麼?在傳統觀念來看,嫁妝的豐厚與否,對於女性婚姻的際遇,有著一定的影響。是不是像福建新娘那樣掛滿金飾,

");}

相關焦點

  • 臺灣新娘的指定嫁妝,居然是電鍋
    其中「婚嫁」的禮節尤為繁多,分為議婚、訂婚、完聘、迎親四個階段。當然,隨著時代的推進,某些繁文縟節漸漸地被簡化,可是臺灣人最重視的「傳承」依然被長輩信奉。然而,在近幾年的臺灣婚嫁禮儀中,我們驚奇的發現大同電鍋替代了家具、金器、床品,成為了臺灣姑娘「嫁妝」的首選。
  • 大同電鍋,了解臺灣的第一張名片
    在坊間巷裡,很多人講故事的時候都會提到大同電鍋,看來不免有些奇怪,一件廚房中稀鬆平常的物品怎樣會出現在臺灣一代又一代的記憶中,口口相傳,直到現在。仿佛因為美食是人類的最基本需求,臺灣本土人士對大同電鍋的品牌認同感,讓大同電鍋成為了人們了解臺灣的第一張名片。
  • 大同電鍋,構築臺灣人的共同記憶
    在臺灣社會劇烈變化的一幕幕中,留存和摧毀不斷的交織,讓人容易忘卻和更改觀念。伴隨著臺灣工業的騰飛,代工產業不斷發展,各種各樣的新潮家電出現,迎合著世界電子潮流,炫酷的電子產品更新頻率也是令人咂舌。不過在臺灣民眾的群體記憶中,有一樣家電卻經久不衰,變成了時代的印章,那就是大同電鍋。
  • 臺灣大同新品電鍋正式亮相大陸
    ——臺灣大同6HT新品上市發布會  承載著幾代人味道和想念的臺灣大同電鍋,早已深深植入臺灣人的記憶中。在眼下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大同電鍋就像定住歷史的錨,將不管身在異鄉的你,還是經歷滄桑變化的我們,都拉回到記憶深處。
  • 臺灣大同電鍋參展中國家電博覽會
    3月11日-3月14日,臺灣大同電鍋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參展中國家電博覽會。秀逼格、曬廚藝、比任性,為了這次參展,我們也是蠻拼的。
  • 大同電鍋健康美食「蒸」出來
    大同電鍋就是這樣成功的品牌,他在臺灣已有50餘年歷史,擁有很好的口碑。在本次家博會上,大同電鍋憑藉新品再一次證明了自己品牌的獨特魅力。吳江大同電子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忠棋先生在本次會展中,大同電鍋帶來了包括大同電鍋、果汁機、攪拌機等產品,種類多樣便攜實用,相信一定能提升每個家庭的家居生活。
  • 臺灣當地人最推薦的手信:大同電鍋
    自2011年6月28日開放臺灣自由行以來,截止2014年底大陸遊客已經達到了487萬人次,大家驀然發現真實的臺灣既熟悉又陌生。原來風光片裡的日月潭並不大,筆記本彩頁裡的阿里山也並非全都是原始蒼莽,兩地故宮的珍寶看不出高下,就連最著名的夜市美食也被早早引進了大陸。
  • 大陸遊客在臺消費力強 大同電鍋成為新寵
    伴隨著大陸遊客在臺消費力的提高,臺灣「國民電鍋」——大同電鍋,稱為最受大陸遊客喜愛的伴手禮。臺灣媒體報導根據臺灣聯合線上報導,大陸遊客到臺灣,最瘋搶的小家電是「大同電鍋」,該產品已是來臺遊客最愛伴手禮。
  • 大同電鍋不掉漆吃健康飯 養胎更安心
    可是最近我就為家裡的電飯鍋而鬧心,粘鍋、掉漆、變形,這哪裡是電飯鍋,明明是個定時炸彈啊!這種質量燜出來的飯怎麼可能吃的放心!不過我有個好老公,他早就幫我準備好新電鍋啦!來自臺灣的擁有55年電鍋歷史的大同電鍋,不鏽鋼內膽怎麼看怎麼好!
  • 廚藝小白的初步進階之路——大同電鍋測評
    可能對於一些廚藝達人來說,電鍋並不一定能夠滿足所有人的烹飪需求,但是對我來說大部分功能和使用體驗倒是很合心意,也不想無知的安利給大家,下面對我初次使用大同電飯鍋的感受寫一篇測評報告,有圖有真相的說說我的使用體會。
  • 臺灣電鍋多創意
    去過那麼多地方,唯有臺灣人對電鍋如此熱愛。電鍋,就是電飯煲。臺灣第一個電鍋大同電鍋已有50年歷史。大同電鍋在臺灣民眾心目中地位崇高,它不僅是國貨的代表,還是幸福生活的標記。在超市裡看到的大同電鍋,樣子憨厚,一點不比日本電鍋優雅,但據說,留學生必須帶著大同電鍋,才能讓家人放心他在異國他鄉有口安穩飯吃。到現在,很多臺灣人還認為只有大同電鍋才能煮出最香的米飯。對電鍋有著如此深厚的感情,就不難理解電鍋飲食文化的發展繁衍了。逛誠品書店,發現有關電鍋菜的書林林總總,電鍋菜譜幾百上千,電鍋似乎無所不能。
  • 廚藝小白的初步進階之路 大同電鍋曝光
    不過真心贊一下大同電鍋的包裝設計和外觀設計,我覺得可以打到80分以上,先上圖:因為去過幾次臺灣的關係,對於大同電鍋也有些許了解,臺灣人對於大同電鍋感情很深,但是印象中的大同電鍋都是圓胖敦厚的鄉土造型,從未有過太大改變,如今進入大陸網際網路市場,這家傳統的臺灣民族品牌並沒有因循守舊,而是大膽革新,積極進行產品升級,外觀來看,已然顛覆了傳統大同電鍋的設計,但依然保留了大同電鍋經典的圓潤造型,可謂兼收並蓄。
  • 大同電鍋「換個角度」變安全帽!網友笑翻:飯匙可以巴路上三寶
    一位網友分享了朋友送他的「大同電鍋」,看起來就是一般的電鍋,但換個角度就是安全帽,也讓其他人大讚很有創意,還紛紛詢問在哪裡能買?▼朋友送他這個大同電鍋,乍看跟我們熟悉的大同電鍋完全一致,有握把、鍋蓋、開關,連飯匙都幫你附好了!
  • 電鍋把手旁有「神秘鐵鉤」 網友:煮飯30年今天才知道
    ▲經典的大同電鍋,你是否發現左側有個鐵鉤架?(圖/ Blowing Puffer Fish CC by2.0 @Flickr)記者黃君瀚/綜合報導在臺灣,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擁有一臺大同電鍋,也是許多留學生必備的電器之一,而在鍋子左邊把手旁有個鐵鉤架,有網友好奇上網詢問,結果發現極少有人知道真正的用途,更有人在廚房打滾多年留下一句感慨,「我煮飯煮了30年了
  • 大同黃糕(圖)
    「大同有兩寶,烏金和黃糕」,黃糕是大同地區人人喜愛的美食和名吃。「糕」與「高」諧音,吃糕喜慶,就像港澳地區吃髮菜是為發財一樣,寓意興高採烈、高升旺長。為討口彩,大同人每到逢年過節、婚嫁喜慶、喜遷新居和宴請家朋必定會做糕,然後分送各家,俗稱「吃喜糕」。黃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起來鬆軟可口,十分味美。
  • 蘇貞昌剛說完口罩夠用,陳時中就在教臺灣人「電鍋幹蒸」消毒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臺灣開始規定搭乘大眾運輸必須戴口罩。蘇貞昌上午剛說完口罩實名制每人14天9片「可以接受」,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就現場是示範民眾如何使用「電鍋幹蒸消毒法」來重複使用口罩。「指揮中心」研究組副組長、「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電鍋幹蒸消毒法」後可以用三至五次,但不建議噴灑酒精或其他溼式消毒方式,以免降低過濾效能。指揮官陳時中現場也使用幹蒸後的口罩表示,「燒燒(溫熱)的很舒服,味道也滿好」,每天早上弄一下,就像拿到新口罩一樣。
  • 臺灣大同大學辦學特點和臺灣文化創意產業
    受學校派遣,我於2016年2月22日至3月22日赴大同大學設計學院交流學習,期間對大同大學的教學情況、教學特色和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現狀等進行了調研,並對我校赴大同大學交換生的學習、生活情況進行了了解。大同大學是一所位於臺北市中山區的私立大學,前身為大同工業專科學校、大同工學院。
  • 中國民間故事:三件寶
    智海淡淡一笑:「我那口鍋……」說到這裡,故意把話咽了回去。李貪得越發感到奇怪,連聲追問。智海這才故作迫不得已的樣子告訴他:「我那口鍋是祖傳寶鍋,要煮什麼菜,三兩把火就熟了。並且,不放醬料,也香噴可口。」李貪得聽說是寶鍋所烹,心裡痒痒的。暗想:要是能得到這口寶鍋,早晚煮飯燉雞不僅方便,而且在人家面前更顯得富貴了。於是向智海提出買這口鍋。劉智海撥著手說:「祖傳寶貝,不能出賣。」
  • 今天針對昆明有腔調的外貿品牌店鋪特別推薦下 來自臺灣的品牌集合店位於金格百貨 ''臺灣精緻生活體驗館''
    店鋪集合了臺灣本土品牌文創,家電,生活,美妝,數碼深受參展民眾喜愛 小編特地造訪昆明市的臺灣精品館
  • 民進黨當局宣傳「電鍋蒸口罩」:省吃儉用幫別人才是高貴情操
    事實上,許多臺灣民眾也有這樣的質疑。臺灣地區從4月3日起頒布新規,不戴口罩禁搭大眾交通工具;可另一方面,如今民眾購買口罩仍需花數小時排隊,且每14天限購9片,無法做到一人一天一片。臺媒「中天新聞」視頻截圖擔心民眾浪費,臺當局向民眾宣傳「電鍋蒸口罩」正是因為這些數據和所謂的「1320萬片日產量」對不上,加之街頭依舊出現民眾辛苦排隊購買口罩的景象,《聯合報》等臺媒發問,捐贈口罩究竟是「行有餘力」還是「打腫臉充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