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產業聚集 城市新貌彰顯 鄉村活力迸發
大足龍水 現代五金科技生態新城蓄勢崛起
百舸爭流競風帆,揮斥方遒正有時!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重慶加快推進「一區兩群」協調發展的大背景下,大足區被定位為主城都市區橋頭堡城市。歷來是大足產業發展和人口集聚重鎮的千年五金之都——大足龍水,由此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十三五時期,龍水鎮緊緊圍繞「3+2」產業體系,不斷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共引進項目97個,協議投資242.3億元,其中引進投資億元以上項目63個。同時,依託龍水——雙橋城市組團高起點規劃,努力爭取中央、市級特色小(城)鎮專項重點項目,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全面提速,城市品質顯著提升。
▲鳥瞰龍水
如今,大足龍水這座特色產業集聚、產城融合示範、城鄉融合發展的現代五金科技生態新城正日漸崛起,成為大足區推動區域綠色協調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著力五金產業轉型升級
打造特色產業新高地
9月21日,在大足區舉行的2020年第三季度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中,八戒(大足)五金智能製造產業園項目頗為引人注目。
作為一個總投資20億元的項目,該項目將引進德國SIEPMANN公司成套智能化生產線,建設刀具智能化生產線,特別是將引入的德國刀具熱處理工藝線,將全面提升大足龍水五金產品品質,為大足龍水五金產業的轉型升級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大足龍水歷來有著「中國西部五金之都」、「中國鍛打刀剪中心」的美譽,五金產品涵蓋十二大門類200多個品種2000多個花色,從業人員逾10萬人之眾是最具重慶特色的地方產業集群。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龍水的五金產業發展壓力重重,促使著龍水鎮加快推進五金產業的轉型發展。
「圍繞『五金』這一傳統優勢產業,我們確立了『3+2』的產業定位,著力發展現代五金、家俱家居、商貿物流,積極探索發展新型輕量化材料、智能化模具產業,力爭實現產業的集群式發展,加快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特色產業新高地。」大足工業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龍水鎮就發揮鎮園合一體制優勢,建立「招商項目庫」、「資源要素庫」、「目標企業庫」,採取多種招商方式,緊盯長三角經濟區、珠三角經濟區、京津冀經濟區三大招商主戰場,實施精準招商,著力引進培育中德五金產業園、小五金產業園、熱處理中心、模具研發設計等項目建設,為振興五金產業提供技術支撐。
▲龍水鎮五金城市雕塑
同時,大力實施以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採取疏堵結合的方式,關停657戶「散亂汙」微型企業,扶持有潛力的微型企業,加快「機器換人」進程和生產流程的智能化改造。並實施品牌戰略,樹立千年五金品牌形象,開展龍水五金的整體營銷,註冊區域集體商標,打造「龍水」「大足鍛打刀」公共資源品牌;加快發展智能家俱,推進好年華、嘉耀智能家居等項目建設,推進家居企業技術改造、產品研發,提升家居產業檔次。
通過一系列的「組合拳」,龍水五金產業轉型升級邁出實質性的步伐。現代五金產業鏈條方面,以科眾機械、鄧氏廚具、明友鋼具、傑利來日用五金、凱羅爾配件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逐步引領龍水五金邁向高端。朗坤汽車配件、聯海機械、凱羅爾等20餘家企業已引進自動化設備320餘臺(套),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在新興產業方面,隨著尚鼎、什木坊、亨多利、海安、恆濤等一批家居企業和匯晶、恆洪教學設備製造企業的建成投產,家居產業園初具雛形,重慶固豪(木業)、什木坊等多家企業榮獲「中國門窗行業30強」稱號。
▲園區企業智能生產車間
值得一提的是,園區木門企業建成投產後,將年產套裝門1000萬套,佔重慶總量一半以上。屆時,家居產業園將成為全市重要的木門生產基地和教學設備製造基地,推動龍水打造西部家居集散中心。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背景下,2020年大足工業園區預計將實現工業總產值290億元,同比增速4.3%。
「在即將開啟的『十四五』徵程中,我們將突出日用五金、工具五金、家居五金、農機五金、建築五金等重點方向,進一步做強現代五金、智能家居、商貿物流產業,加快建成全市重要的現代五金產業基地、現代家居產業基地、智能製造基地。力爭到2025年,工業總產值突破500億元,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特色產業新高地。」該負責人表示。
著力城市形象提升
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龍水鎮古南社區7組的老舊小樓有了新變化,低樓層外牆砌上了頗具文藝風的勾縫青磚,每家每戶都新換了不鏽鋼雨棚,樓棟內逐層粉刷了牆壁,更換了公共區域的照明燈。
改變始於今年龍水鎮投入5500萬元,實施的老舊小區配套基礎設施改造項目。依託良好的區位優勢、五金等產業的興旺發達,龍水鎮小城鎮建設起步較早,歷來都是大足區的重要人口聚集區,常住人口達17萬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小區成為老舊小區。
▲橋亭村魚菜共生生態養殖 攝/鍾志兵
「在新的十四五規劃中,大足區完善了『一心三組團兩軸多節點』的城鎮空間格局,其中,龍水仍就位於『龍水-雙橋』這一組團城市中,這標誌著龍水持續由過去的特色小(城)鎮向組團城市邁進。」龍水鎮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搶抓這一發展機遇,龍水鎮大力推進城市更新,不斷提升城市品質,正對包括古南社區在內的10個社區共59個老舊小區片區,進行整體改造,打造「人文、曲樂、活力、開放、共享」五大主題定位的「完整社區」集群,塑造人文宜居新區。
龍水還充分利用特色小(城)鎮專項等資金,新建並投用龍水人民廣場和文化體育公園,完成龍水金都廣場商圈、幸光大道街區形象提升工程,有序實施了城區節點形象建設及背街小巷整治工程。城區主要道路、背街小巷全部白改黑,主幹道路燈全部更換為節能LED路燈,新增綠化休閒小廣場5個,城區綠化覆蓋面積455公頃,鎮城區供水率和生活汙水處理率、垃圾收運處理率均達100%。跨河人行橋、免費公廁、健身遊園等城市公共設施大量新建,城市功能得以不斷完善。
▲龍水文化體育公園 攝/李顯彥
同時,圍繞「產業向北,城區向南」發展理念,在城區南部全面啟動3.6平方公裡的龍水新城建設。完善了部分路網、給排水管網、亮化設施及綠化種植等基礎設施;建成龍水湖育才中學、6.4公裡景觀道路等基礎設施;正加快建設兒童公園及雲璟臺別墅等高品質住宅小區。
「十四五」期間,龍水鎮還將實施一系列的龍水新城整體城鎮化建設工程,投資4億元實施龍水新城土地整治及市政道路新建工程;投資1.1億元,實施龍水新城管網配套綜合管網新建工程;投資3億元,實施幸湖佳苑等安置還房項目的建設;全力推動450畝新城城市中央公園建設;新建11條市政道路,建設龍水中央金島;新建便民商業綜合市場、特色產品展示交易中心、綜合批發交易市場、市民綜合服務中心,以及三叉河河道整治工程和環境綠化工程,龍水新城體育公園等,將龍水建成集五金文化、公共服務、生態居住、養生度假於一體產城融合示範新城。
著力城鄉融合發展
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感謝黨的好政策,為我修了這麼好的房子,還推薦我從事村裡的道路保潔員,現在收入穩定了,住房、教育、醫療也有了保障,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龍水鎮高坑村建卡貧困戶汪治剛說起這些年生活的變化,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近年來,龍水鎮大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圍繞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加快補齊鄉村發展短板。一方面,積極完善鄉村基礎設施,每年新建約30公裡「四好農村路」,全鎮農村公路通達率已達到100%,通暢率達到95%以上;農村人口實現集中供水入戶全覆蓋、天然氣入戶全覆蓋;動力電、通信信號、寬帶網際網路、廣播電視信號已實現所有自然村全覆蓋,為鄉村振興夯實了基礎。
另一方面,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總體要求,把危房改造作為農村貧困群眾精準脫貧的重要抓手,對全鎮所有困難農戶的住房進行拉網式鑑定,將房屋確屬危房又無能力自建的貧困戶及時納入危改計劃。截至目前,龍水鎮已累計實施建卡貧困戶C/D級危房改造427戶,達到全鎮建卡貧困戶總戶數的68.1%,所有改建住房均完善了水、電、廚房、衛生廁所、硬化院壩配套,切實保障了貧困群眾的住房安全,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明顯提升。
▲龍水新城效果圖
龍水鎮還充分利用大足工業園區坐落於該鎮的地理優勢和「鎮園合一」的體制優勢,結合入園企業的規模和用工條件開發就業崗位,並適時適度開發疫情防控臨時公益特崗和建卡貧困戶公益性崗位,有效解決貧困勞動力務工需求。目前,龍水鎮建卡貧困勞動力中已穩定就業781人,達到全鎮建檔立卡人口的40.6%,實現了有意願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應出盡出」的目標。全鎮627戶192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於2019年底已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末的1.72%降到0%,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結合現有基礎,龍水鎮正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工作的有效銜接。」龍水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龍水鎮積極布局特色農業產業,為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通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後的「斷點」和「堵點」,已發展雷竹2400餘畝,荷蓮栽植2500餘畝,金槐種植900餘畝,「愛媛38號」柑橘種植1600餘畝,無公害蔬菜種植1.1萬餘畝,水產養殖8000餘畝,家禽出欄110餘萬隻。
下一步,龍水鎮將以產業發展為推手,不斷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因地制宜,積極構建「大產業」發展格局,讓廣大農民在全面脫貧、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讓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更亮。
王靜 劉廷 圖片除署名外由大足區龍水鎮政府提供
來源 重慶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