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五校」正式聯盟,高校為何紛紛結盟?

2020-12-11 財經產業網

「華東五校」正式聯盟,高校為何紛紛結盟?

2019-05-24 15:15:34 來源:新京報

5月22日,由浙江大學倡議,聯合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高校共同發起的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正式成立,華東五校正式結盟。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編制實施發展規劃綱要。據介紹,此次五大高校結盟,旨在依託平臺整合區域教育資源,服務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

聯盟成立後主要做什麼?

在聯盟成立儀式上,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介紹,聯盟每年擬舉辦一次聯盟校長峰會,舉辦若干高峰論壇和研討活動。根據實際需要,可由相關高校牽頭組建學科聯合體等創新合作載體,加強聯盟成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聯盟將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組建和運行,遵循統一的章程。設立聯盟理事會,負責審議和決定聯盟重要事項。理事會成員由各參與高校校長組成,其中五所發起高校校長為常務理事。建立聯盟輪值主席制度,由常務理事擔任,每兩年輪換一次。

吳朝暉表示,此次五校聯盟旨在依託聯盟這一平臺,更加有效整合區域高等教育、科技創新和國際化資源,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區域高等教育品牌,服務支撐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

據悉,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除浙江大學等五所發起高校外,還將包括長三角區域三省一市有關「雙一流」建設高校。

倡議方浙大將發揮哪些作用?

近日,浙江大學成立了長三角一體化研究中心。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長三角一體化研究中心主任黃先海透露,研究中心準備在10月份左右發布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指數,這將是全國首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指數。

「作為秘書處單位,浙江大學將在聯盟中至少發揮兩方面的作用,一是聯通各界,推動多方力量實現跨界發展。二是服務支撐,服務好聯盟各成員單位為了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目標實現合作共贏。」吳朝暉表示,五所高校將做好排頭兵,不斷凝聚共識,推動聯盟高校間的增量發展。

具體而言,吳朝暉介紹,一是推進創新網絡化、生態化發展,使得創新的要素更加集聚,為打造全球科創高地作出貢獻。二是匯聚高層次人才,向全球高層次人才匯聚高地邁進。三是聯盟成員間的相互合作,推進產學研發展,打造世界級創新創業的高地。

【背景】

今年「兩會」將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發表演講時提到,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編制實施發展規劃綱要。

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地域面積35.9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2.2億,分別佔全國的1/26和1/6,2017年經濟總量19.5萬億元,佔到全國的近1/4。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陳煜波此前接受採訪時曾表示,長三角是中國經濟、文化、教育最發達的地區。上海的發展有廣袤的長三角腹地,是最大的優勢,江浙皖與上海有良好的互動,就會促進人才良性的循環,推動要素自由流動,打通社會資源,把整個棋局盤活。

吳朝暉認為,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是區域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源泉。在長三角一體化的進程中,高等教育應當發揮關鍵作用。

【案例】

清華副校長曾「請求入盟」粵港澳聯盟

 

記者梳理發現,眾多大學聯盟中,常務理事會、校長論壇、主題論壇、學術交流活動成為聯盟活動開展的「標配」,還有部分聯盟下設多個子聯盟來增強分領域的合作。各大學聯盟目標都是打造教育、科技、人文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平臺。

以粵港澳高校聯盟為例,其成立背景是三地逾百所高校和超300萬在校生,高等教育體量龐大且擁有較完整的學科布局和產業鏈。

2016年聯盟成立之時,聯盟首屆理事會理事長、中山大學校長羅俊表示,粵港澳高校應「強強聯合」,共同面對世界話語體系下的一流大學競爭,並將聯盟定位為粵港澳「一小時學術圈」。

一直以來,羅俊一直強調聚焦重大、尖端、基礎領域的創新研究;搭建更多科研大平臺、大項目、大團隊;產出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推動三地產學研分享轉化。

這些「願景」在不斷推進。2018年7月,在粵港澳高校聯盟2018年大學校長高峰論壇上,粵港澳超算聯盟創盟揭牌。

聯盟之外的高校也在積極參與到大灣區發展,如北京師範大學在珠海設立珠海校區,清華大學在深圳設立研究院。

今年5月12日,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科教合作論壇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在論壇開場白就表態,「此行目的之一是請求入盟。」

【多知道一點】

除了「中國常青藤」,你可能不知道的高校聯盟

高校之間結盟並非稀事,聯盟或建立於地域基礎之上、或建立於學校的行業屬性,近年來,依託國家戰略的高校聯盟也逐漸多了起來。

C9聯盟——中國常青藤

在國內高校聯盟中,名氣最大的當屬「C9聯盟」,也被稱為「中國常青藤」。

2009年10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等9所高校籤署協議,決定加強深度合作與交流。

C9各校之間的交流不僅包括學生培養,也包括教師培訓及教材建設,在學生培養方面的合作方式包括學分互認和互派研究生等。

C9聯盟成立後,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曾表示,教育部支持和鼓勵北大、清華等9所高校成立聯盟。

E9聯盟——理工9校

除了綜合高校強強聯盟,還有不少依託自身特色組建的聯盟。

2011年成立的E9聯盟均為理工科見長的高校,包括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重慶大學。

9所學校之間也在共同推進招生改革、開展本科生和研究生交流與聯合培養、建立國際合作與交流聯合平臺等。

G7聯盟——國防7子

除了E9聯盟外,被稱為「國防七子」的7所學校於2017年成立了G7聯盟。

2017年,工業和信息化部高校聯盟成立大會在哈工大召開。成員高校為工業和信息化部所屬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7所高校。

該聯盟是為推進雙一流建設、主動服務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和製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等的共同行動。

延河聯盟——紅色背景

今年3月,一個極具地域屬性和出身屬性的高校聯盟誕生,這就是由9所誕生於延安的高校自願組成的延河高校人才培養聯盟。

9所學校分別是,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央民族大學、延安大學。

據延河聯盟輪值主席、北理工大學校長張軍介紹,聯盟成立的初衷,是要走出一條鮮明特色的紅色人才培養之路。

粵港澳高校聯盟——粵港澳「一小時學術圈」

近年來,依託國家戰略為契機崛起的高校聯盟也漸成規模。

在南邊的粵港澳大灣區,被定位為粵港澳「一小時學術圈」的粵港澳高校聯盟於2016年11月在廣州中山大學正式創盟,包括香港9所大學在內的26所三地高校入盟。

今年年初,《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加強科技創新合作,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等成為重要任務。

絲路大學聯盟—服務沿線及歐亞地區發展

除粵港澳大灣區外,2015年5月,西安交通大學發起成立「新絲綢之路大學聯盟」。

絲路大學聯盟旨在推動「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大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服務沿線及歐亞地區的發展建設。

記者注意到,絲路大學聯盟在不斷壯大,截止到2016年4月,絲路大學聯盟已由成立之初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所盟校,發展到31個國家和地區的128所大學。

新京報記者 王俊 編輯 陳思

校對郭利琴

相關焦點

  • 「華東五校」結盟,全是重點大學!5所頂尖高校,成立大學聯盟!
    從各項指標數據來看,華東五校的辦學實力幾乎僅次於清北,加之地域優勢明顯,實力相當了得。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位於魔都上海,另外三所大學分別位於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的省會城市。華東五校均是中央部委直屬全國重點大學,都是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
  • 華東五校正式結盟,為什麼不是華東六校或十校?東南大學差在哪?
    大學聯盟最先是在歐美發展起來,最有名的大學聯盟就是美國的「常青藤」了,很多優秀大學或者同類型的大學會結合起來,優勢互補,發展成更加優秀的大學。我國最有名的大學聯盟就是九校聯盟,俗稱C9。這九所高校是我國第一批985工程大學,實力非常強。
  • 還是選TOP3華東五校?
    關於中國的頂尖高校,網友戲稱TOP2有兩所,即清華北大,TOP3除了清北之外還有五所。也就是說,除了清北之外,華東五校都有爭奪第三名的實力和野心。01深圳掀起「大學熱潮」國家「雙一流」工作的展開,仍舊撼動不了幾十年來華東五校在大家心中的分量,近年來各個學校在異地辦學的情況越來越多,名牌高校紛紛在深圳佔據「一席之位」。
  • C9 高校聯盟華東五校專利價值研究成果發布 我校多項指標領先
    1月10日上午,C9高校聯盟華東五校專利價值研究報告發布會在安徽創新館舉行。合肥市委常委、合肥濱湖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楊偉,合肥市副市長朱策,安徽省科技廳、安徽省知識產權局、合肥市知識產權局等相關政府部門,合肥匯眾智慧財產權管理公司等智慧財產權服務機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投融資機構和新聞媒體120多名代表參加會議。
  • 南京大學已有些落伍,華東五校要變華東四校麼?
    國內第二梯隊的高校公認的是華東五校,然而從學科評估和學術排名來看,華東五校間的實力也出現分化,8月15日,2020年軟科世界高校學術百強名單出爐,中國高校創新高,共有6所高校進入榜單,丟掉強勢學科的南京大學自從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出爐,南京大學的表現非常差,尤其是傳統強勢的基礎理科,物理學和化學實力下滑速度快,物理學丟掉A+,化學更是直接掉至A-,尖端學科僅有天文、地質、圖書情報管理3門學科位列A+,這樣的成績和華東五校中的其他高校相比,浙江大學A類學科全國高校排名第一,如果說浙江大學是規模效應,那麼比南京大學規模更小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則繼續保持理科強勢
  • 「華東五校」宣布成立研究型大學聯盟,將組建學科聯合體
    新京報快訊 (記者 馮倓秋)5月22日,由浙江大學倡議,聯合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高校共同發起的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重要成果發布儀式上簽約成立。這也是自去年發布「華五共識」,成立教學協同中心後,「華東五校」的又一次重要合作。
  • 華東五校:哪家是「華東第一」高校?
    華東五校:哪家是「華東第一」高校?華東五校是指華東地區(江蘇、江西、安徽、浙江、山東、福建、上海市等地)五所世界高水平,我國頂級名校,簡稱「華五」。而這5所高校分別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和南京大學)考上其中一所都是非常幸運的事。這5所高校,是僅次於清華北大的高校。那麼問題來了,這華東5所高校中,哪一家是「華東」第一呢?不過單從錄取線來看,我們並不能看出學校的實力,那麼這幾個學校如何呢?一起來看看吧!
  • 頂尖高校:C9和華五誰更強?南大真的掉隊「華東五校」了嗎?
    文/圓夢志願 伏老師在我國高校界,有著很多耳熟能詳的稱號,如C9、華東五校、國防七子等等。其中,是否入選C9和華東五校往往更能反映我國頂尖高校的地位。那麼,c9和華五誰更強?南京大學退出華東五校屬實嗎?一、c9和華五誰更強?
  • 什麼是華東五校?高校知識普及
    國內高校除了985、211等諸多名校,還有一些C9聯盟,華東五校,法學四系等諸多「小名」,這些小知識您知道哪些?  什麼是「985」?1999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985工程」正式啟動建設。實施「985工程」,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在世紀之交作出的重大決策。目前「985」院校有39所。  什麼是「211」工程院校?
  • 強悍的華東五校聯盟,全部都是985與211,你身在哪一所
    我國近些的高校在近些年的世界大學排行榜中進步是非常快的,可以說我國的大學整體都在進步的。而我國大學之間也是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交流與人才的培養,因此高校之間也是成立了聯盟,以此來促進我國高校的共同進步以及人才的大學的共同進步。華東五校聯盟就是我國其中一個很強悍的聯盟,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淺談實力超強的「華東五校」
    華東五校,簡稱「華五」,指的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五所最頂尖的大學,華東五校分別是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時華東五校又都是C9聯盟成員,也是我國第一批985高校。復旦大學: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有「江南第一名校」的美譽,綜合實力名列五所學校之首。
  • 清北之後,華東五校你該如何選擇?
    在社交平臺看到有人提問說離2020高考時間很近了,怎麼才能考上華東五校?想激發起潛能用盡全力走向華東五校。華東五校如此讓人神往,很多人應該耳熟能詳。「華東五校」這一概念其實是由坊間流傳開來,是對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這五所中國東部沿海華東地區和長三角經濟區頂尖高校的統稱。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而迅速在關注高等教育的網民中流傳開來,並被廣為接受。華東長三角經濟區內的這五所大學一般被認為是中國大陸高校中實力僅次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學校。
  • 中國高校聯盟大比拼,C9、E9、中堅九,華約、北約、華東五
    E9(卓越大學聯盟)——理工特色的高校聯盟。聯盟特色為高校間本科生「國內遊學」機制,「進一門入九校」,2010年11月成立。另有一個京派五校,影響力和學校級別都較小。包括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和北京林業大學。三、區域性聯盟。
  • 重磅丨五所頂尖高校,成立大學聯盟!
    從各項指標數據來看,華東五校的辦學實力幾乎僅次於清北,加之地域優勢明顯,實力相當了得。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位於魔都上海,另外三所大學分別位於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的省會城市。華東五校均是中央部委直屬全國重點大學,都是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
  • 河西學院副校長張勇參加華東五校東西部高校教學協作研討會
    每日甘肅網訊 11月9日,由華東五校教學協同中心主辦,南京大學與超星集團承辦的2019華五教學年會暨東西部高校教學協作計劃發布會在南京召開。本次年會以「一流本科教育與區域教學協作」為主題。河西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勇和黨委常委、教務處處長趙柱參加了會議。
  • 五校、七子、四小龍,高校的13個圈子,你考上了哪個?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西安交大等9個大學籤訂《一流大學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協議書》,成立學術聯盟「九校聯盟」,被國際上稱為「中國常春藤盟校」。 2014年11月,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正式參與C9聯盟活動。 C9肩負著打造中國教育品牌的使命。
  • 「孔孟之導」帶您了解「華東五校」
    第一、簡述「華東五校」: &34;這一概念最早出現於21世紀初的網絡論壇上,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而迅速在關注高等教育的網民中流傳開來,並被廣為接受。華東五校,即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網絡上民間對中國東部沿海華東地區和長三角經濟區五所頂尖高校的統稱,簡稱&34;。
  • 這個研究型大學聯盟,開啟深化合作新篇章!「華東五校」發布第二批合作項目
    5月29日,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第二批合作項目發布會在浙江省湖州市舉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聯盟高校共同發布第二批合作項目,開啟聯盟深化合作新篇章。  發布會上,聯盟高校分別介紹了各自牽頭項目的情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牽頭的首屆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創新創業論壇,將通過舉辦高水平創新創業大賽,邀請知名投資人、知名企業高管、創新創業教育專家進行主題演講,組織聯盟高校知名校友與青年創業者對話交流創業路上的風雨歷程等活動,促進聯盟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經驗共享、資源共享、成果共享,合力探索「敢闖會創」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機制體制。
  • 在美國人心目中,「華東五校」是這樣排名的,你認同嗎?
    「華東五校」最初是網絡上民間對中國東部沿海華東地區和長三角經濟區五所頂尖高校的統稱,簡稱「華五」。「華東五校」這一概念最早出現於21世紀初的網絡論壇上,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而迅速在關注高等教育的網民中流傳開來,並被廣為接受。2008年8月2日,華東五校詞條正式在百度百科創建。
  • 高校觀察:我國華東最強的五所高校,浙大居首,中科大僅列第五
    前言在中國行政區域劃分中,華東地區即指江蘇,浙江、山東、福建,江西、安徽上海等(通稱華東六省一市),是中國版圖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高等教育版圖上,華東地區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華東地區高等教育資源豐富,名校林立,高等教育水平非常高。在這其中,華東五校可謂名聲顯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