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推出年度十大好書

2021-01-12 澎湃新聞

12月3日,《紐約時報》推出2015年十大好書。這份書單由《紐約時報書評》編輯部評選,其中5本為小說,5本為非虛構類圖書。書單涉獵廣泛,涵蓋種族問題、全球生態問題等。

《門》(The Door),瑪格達·薩博(Magda Szabo)著,倫·裡克斯(Len Rix)譯

瑪格達·薩博的這部令人難忘的作品,講述了作家與其僕人之間緊張的關係。這位老僕人由冷漠到慷慨到熱情再到憤怒,這比作家在打字機前獨處更能教會她關於人和世界的認識。翻譯簡潔靈活,展現了20世紀匈牙利兩個女人在不同時間和地點產生共鳴的故事。小說混雜著黑色幽默與不可思議的荒誕感,薩博藉此追蹤了匈牙利變幻莫測的歷史,以及人們悲慘的人生。

薩博是匈牙利當代最著名的詩人、劇作家和小說家之一,2007年11月19日在家中讀書時去世,終年90歲。她是當代匈牙利擁有最多海外讀者的作家,曾於1978年獲頒匈牙利最高文學獎——科蘇特(Kossuth)獎。

《清潔女工手冊:短篇小說選》(A Manual for Cleaning Women: Selected Stories

),露西亞·伯林(Lucia Berlin)著,史蒂芬·艾默生(Stephen Emerson)編輯

伯林2004年去世後,留下一生中很多鮮為人知的短篇小說,這些小說大多刊登在文學期刊或者小出版社作品中,本書收錄了43篇短篇小說。

伯林是一個不善妥協且慷慨的生活觀察者,她同情像自己這樣聰明、愛說話且奮力爭取生活的女人。她自己是個酒鬼,卻獨自養活了四個兒子。伯林語言和情緒樸實,這本小說就像湯姆·威茨歌裡一個女人在停車場潮溼的夜裡向一個剛認識的男人傾訴的故事那樣。伯林藉此審視了受到威脅的女人,以及美國的邊緣人物。

《輪廓》(Outline),蕾切爾·卡斯克(Rachel Cusk)著

這部自傳式小說是卡斯克微妙跳脫、不拘傳統卻透露著機智和聰慧的小說,這也是她的第八部小說。主人公是一個離婚女人,與在希臘旅行途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聊天,聽取他們充滿愛、失去、欺騙、驕傲與愚蠢的故事。老生常談的話題——通姦、離婚、苦悶——在卡斯克的筆下變得鮮活有趣。卡斯克頭腦清晰,洞察力十足,讀者看完可能會害怕遇到這樣「竊取」並曝光自己故事的人。卡斯克令人心碎地描寫鎮靜、同情、遺憾與憤怒,為這本自傳式小說揭示出另一條強有力的途徑。

《脫銷》(The Sellout),保羅·比蒂(Paul Beatty)著

這或許是本年度最令人欣然惱怒的諷刺,講述了一個黑人男人渴望隔離所在地學校,在家裡恢復奴隸制。比蒂的小說尖銳且帶有褻瀆神聖的風格,是隱喻多元文化的熔爐,講述了私人笑話與黑暗的秘密。

《迷失孩子的故事,第四冊,拿波裡小說:「成熟,舊時代」》(The Story Of The Lost Child. Book 4, The Neapolitan Novels: 「Maturity, Old Age」),伊莉娜·弗倫特(Elena Ferrante)著,安·戈德斯坦(Ann Goldstein)譯

這是弗倫特拿波裡系列小說的最後一部,如同前三部,這部才華橫溢的作品探索著女性友誼,背景設置在貧困、野心、暴力和政治鬥爭中。不過女性朋友們要面對的是年齡問題與生命的意義。

埃琳娜和萊拉在少女時期就是競爭對手,她們的關係貫穿整個系列。本書中,兩人進入婚姻和生兒育女的狀態,弗倫特重點關注了現代女性身份中固有的激進主義——特別是女藝人面對社會和生理命運時的掙扎。

《在世界與我之間》(Between The World And Me),塔-奈西希·科特斯(Ta-Nehisi Coates)著

《世界與我之間》以書信體的形式書寫,講述生活在美國的黑人所遭受的肉體摧殘和精神折磨。該書既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框架去理解美國歷史和當代危機,又富有建設性地指出了方向。美國總統歐巴馬曾推薦過這本書,該書更摘得今年美國國家圖書獎。科特斯以絕佳的洞察力告誡自己十幾歲的兒子,警惕明顯的種族不公正現象,以及相信一個人可以改變的危險性。

《棉花帝國:世界史》(Empire Of Cotton: A Global History),斯溫·貝克特(Sven Beckert)著

如果18世紀的商品之王是糖,20世紀是油,那麼19世紀就是棉花。在這份全面、雄心勃勃且令人不安的調查報告中,哈佛曆史學家貝克特帶我們了解了全球產業的每個階段,這些產業都依賴幾百萬備受摧殘的奴隸、佃農和工人生產產品。貝克特在書中展示了棉花的工業化的每一個階段都伴隨著暴力。

《雄鷹》(H Is for Hawk),海倫·麥克唐納(Helen Macdonald)著

描述撫養和馴養一隻蒼鷹的經歷,精心動魄的描述闡明了作者本人和那隻鷹二者的複雜本性。作者麥克唐納在父親突然去世之後,開始馴養蒼鷹——這是世界上最為凌利、極難馴服的猛禽。馴養的過程是艱辛孤獨的、奇妙的,背後則是一段走出困境、自我救贖的旅程。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虛構的小說,而是一段真實的人生回憶。

麥克唐納是詩人、歷史學家和訓鷹人,她本人作品不少,但這本回憶錄性質的《雄鷹》則因為真情動人,充滿了散文、詩歌和科學的交融,先後拿到了 2014 科斯塔圖書獎和塞繆爾·詹森獎,上榜亞馬遜 2015 年度好書。如果你也曾身處自我否定、懷疑人生的低谷,或許這本書會是很好的陪伴。

《發明自然:亞歷山大·馮·洪堡的新世界》(The Invention Of Nature: Alexander Von Humboldt’s New World),安德裡亞·瓦爾夫(Andrea Wulf)著

德國科學家亞歷山大·馮·洪堡可能是他那個時代最傑出的科學家,名望僅次於拿破崙,但是在德國以外,他的名聲已經衰落了。瓦爾夫生動地研究了亞歷山大裡程碑式的美洲之旅,告訴了我們亞歷山大這一深遠影響的見解:地球是一個相互聯繫的有機體,人類破壞性的行為會對它造成毀滅性打擊。

《我們中的一人:安德斯·布雷維克的故事與挪威大屠殺》(One Of Us: The Story of Anders Breivik and the Massacre in Norway),阿斯尼·塞爾斯塔德(Asne Seierstad)著,莎拉·戴斯(Sarah Death)譯

這是報告文學的傑作,挪威記者塞爾斯塔德探索了斯堪地那維亞的黑暗面,揭露了挪威爆炸槍擊事件主人公安德斯·貝林·布雷維克的生活和犯罪事實。2011年7月22日,布雷維克先後在奧斯陸及其附近的於特島發動爆炸與槍擊暴力襲擊事件,共造成77人死亡,大多數是青少年。他抗議婦女權利、文化多樣性和伊斯蘭教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塞爾斯塔德揭露了布雷維克的不安和孤絕的童年,讓這本書的分量頗重。這場悲劇不是文學和符號,它是事實。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2019年《紐約時報》十大好書
    單讀剛剛過去的一周,我們在杭州舉辦了第五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選出了 9 本年度作品。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紐約時報》的編輯們也評選出了 2019 年度十本最佳小說、非小說作品。今天,讓我們看看美國同行選出了哪十本好書。
  • 《紐約時報》2019年度十大好書
    讀過哪些讓你深思的好書?近日,美國《紐約時報》評出2019年度十大好書,一起來看看哪些還沒在你的書單裡吧。圖片來源:紐約時報網站Disappearing Earth《消失的土地》By Julia Phillips茱莉亞·菲利普斯著In the
  • 《紐約時報》2020年度十大好書
    每到年末,《紐約時報》都會選出年度十大好書,評選的對象是在美國發行的英文著作,虛構和非虛構各佔一半。這份榜單綜合了作品價值、社會性、市場表現等多重因素,也成為國內版權引進的一個「風向標」。2020年雖然還有一個多月,但《紐約時報》11月23日就早早公布了今年的十大好書。
  • 《紐約時報》2019年度十大好書(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時政熱點>正文《紐約時報》2019年度十大好書(雙語) 2019-12-10 13:25 來源:紐約時報 作者:
  • 2019年《紐約時報》十大好書出爐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閱讀輔導>正文2019年《紐約時報》十大好書出爐 2020-01-07 10:00 來源:邱政政 作者:邱邱秒學英文
  • 江詩丹頓將配備數字證書,「紐約時報」公布本年度十大好書|直男Daily
    ▴左右滑動查看圖片 將發布3款全新設計師合作表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及室內設計雜誌「Dezeen」攜手瑞士手錶品牌「Rado - 雷達表」推出線上
  • 《紐約時報》2020年度十本好書!您的書單已列好!
    每到年末,《紐約時報》都會選出該年度十大好書,評選的對象是在美國發行的英文著作,虛構和非虛構各佔一半。這份榜單綜合了作品價值、社會性、市場表現等多重因素,也是國內版權引進的一個「風向標」。2020年僅剩最後一個月,《紐約時報》也公布了本年度最佳圖書,從氣候預言到總統回憶錄,這些書籍也體現了近年的熱門話題在文學中是如何表達的。
  • 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出爐
    原標題: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出爐   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頒獎現場。   11月11日,2020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在深圳市南山區文化館揭曉。
  • 《紐約時報》2018年度精選十大好書,寒假可以讀起來了
    對於出國黨來說,閱讀外文版優選書籍,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們的英文閱讀能力,同時也能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這裡為大家推薦紐約時報的2018年度十大精選好書,寒假可以讀起來了。這十本精心挑選的好書的意義絕不僅僅只限於當下,都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文字。
  • 深圳讀書月2020「年度十大好書」百本入圍書單正式發布
    本次評選延續 2019 評選焦點,聚焦內地各出版單位所出版的"文學"類圖書 , 旨在推出具有人文關懷和思想深度的文學精品,讓文學歷久彌新,故也稱為"年度十大文學好書"評選。據主辦方介紹,今年最終的"年度十大好書"將會在雙十一這一天揭曉。
  • 《紐約時報》推出新閱讀器
    資料來源:譯言5月12日《紐約時報》今天推出了新版桌面閱讀器。該閱讀器以Adobe AIR為平臺,所以現在Mac機和Linux用戶也可以使用。《紐約時報》訂戶以及閱讀器付費用戶可以瀏覽全部內容。該閱讀器最大特色就是離線閱讀和文本可讀性(使用了Adobe的文本布局框架技術),用戶可以方便地改變字體大小,文章可以列印。另一個特點就是可以縮小預覽報紙,和閱讀真正報紙的感覺類似。不過在我們的測試中,滑鼠滾輪鍵在該閱讀器中無法使用,只能用鍵盤翻頁。
  • 好書榜彙編|三輝圖書2016年度好書14種
    ——《愚政進行曲》本書單偷偷選自|三輝圖書點擊下方標題查看更多2016年度好書榜彙編深圳讀書月2016年度十大好書深圳讀書月2016年度十大童書首屆大鵬自然好書獎2016年度十大自然書南方都市報2016年度十大好書中華讀書報2016年度十大好書
  • 深圳讀書月2020年「年度十大好書」揭曉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11日訊(晶報記者 餘梓宏)11月11日下午,歷時近三個月的「年度十大好書」評選在南山區文化館正式揭曉。本屆評選圍繞「讀書讓生活更加多彩·閱讀讓城市更有溫度」讀書月年度主題,延續2019評選重點,聚焦內地各出版單位所出版的「文學」類圖書,聯結文學作品與愛書人之間的閱讀橋梁,讓文學提供心靈指引,讓文學歷久彌新,故又稱為「年度十大文學好書」評選。本年度的評選範圍為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期間內地首次出版的文學類紙質圖書。
  • 《紐約時報》年度圖片的意識形態功能表達 - 新聞戰線
    關鍵詞:《紐約時報》    年度圖片     意識形態     美國精神    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報紙之一,已有160多年歷史的《紐約時報》對整個行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紐約時報》在全球新聞攝影領域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以多項普立茲獎和世界新聞攝影獎聞名於世。
  • 2015年度商務印書館十大好書
    微信ID:ibookreview『與437000智慧型微友同路同行』按:跟著冬天的降臨,2015年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類十大好書正式出爐了8、《拷問法國大革命》長久以來,法國大革命一直被禁錮在意識形態的堅冰中:完全的讚美或徹底的憎惡成了看待它的兩種思維定勢。
  • 《紐約時報》在Instagram上推出AR填字遊戲
    據外媒報導,《紐約時報》在其標誌性的填字遊戲引入了增強現實(AR)技術。這家媒體公司於今日(當地時間12月22日)早上宣布推出在Instagram上一款全新的AR遊戲--《Shattered Crosswords》。
  • 2020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出爐《我的二本學生》、《晚熟的...
    作為第二十一屆深圳讀書月的重點品牌之一,「年度十大好書」始終倡導深閱讀和紙質閱讀,併兼顧學術眼光和大眾讀者的立場,爭做書業閱讀風向標。本屆評選圍繞「讀書讓生活更加多彩·閱讀讓城市更有溫度」讀書月年度主題,延續2019評選重點,聚焦內地各出版單位所出版的「文學」類圖書,聯結文學作品與愛書人之間的閱讀橋梁,讓文學提供心靈指引,讓文學歷久彌新,故又稱為「年度十大文學好書」評選。本年度的評選範圍為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期間內地首次出版的文學類紙質圖書。
  • 2013年度《紐約時報》年度十佳兒童繪本盤點
    原標題:2013年度《紐約時報》年度十佳兒童繪本盤點   《紐約時報》自1952年起,書評版便組成獨立評委會,評選具有藝術價值的繪本。每一年,評委們都會從數千本圖書中評選同類型中唯一的年度獲獎圖書。下面10本書是2013年《紐約時報》最佳兒童繪本的獲獎得主。
  • 推薦十本國內外經典好書,看過一半算你贏(上)
    北方海域該書是英國作家伊恩·麥奎爾的第二部小說,2016被《紐約時報》評為年度十大好書之一。2016,該書獲得了國際布克獎,同年,入選為《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之一。本書講述的是女主角英慧在夢中充滿了殺戮和鮮血。突然有一天,她突發妄想症,無法忍受肉的味道,宣布自己成為了素食主義者。而英惠的姐夫珉浩作為影像製作人,創作陷入低潮,卻因為偶然得知英惠臀部有一塊胎斑而重新產生靈感。
  • 《紐約時報》:最受歡迎的10本英文原版書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閱讀輔導>正文《紐約時報》:最受歡迎的10本英文原版書 2019-01-07 14:40 來源:滬江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