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株洲12月6日訊(通訊員 劉倩)12月4日,在剛剛結束的蘆淞區首屆社區學習共同體才藝展示中,來自蘆淞區金輪僑心學校的剪紙走秀——「剪韻中國」驚豔四座。
誰說剪紙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只能貼窗上?這樣一群熱愛剪刻紙藝術的老師和學生就將獨具魅力的剪紙服飾穿在身上,活靈活現地將中國風演繹在了紙傘、團扇等生活物品中。
伴隨著悠揚的旋律,來自這所學校的22位孩子以自信大方、穩重端莊的姿態先後在株洲市少先隊建隊日活動、市經典誦讀比賽頒獎典禮、市少兒春晚複賽的舞臺上登臺、亮相、走秀,一件件大紅或天藍的剪紙披風、風衣與身上的裙子、漢服巧妙結合,再加上獨具創新特色的紙傘、團扇、摺扇等表演用具,將學校剪紙藝術特色展現得淋漓盡致,孩子們一個個體態優美、信心滿滿。
據學校負責人周轉校長介紹:「我們學校一直以剪紙藝術為學校特色,學生也經常參加各級各類現場剪紙創作展示,作品很驚豔,但是過程是漫長且乏味的。近年來,非遺傳承人申靜老師帶領學生將剪紙元素融入了生活,設計了很多的衣服、配飾等等,於是就產生了剪紙時裝秀的靈感,這樣的舞臺展示更有衝擊力,將剪紙——這一優秀傳統文化變得更加靈動了!看到通過我們師生共同創作剪裁,剪紙變成了一件件服飾、裝飾、頭飾,我們很高興。學生能穿上自己設計的衣服大膽展示,這也是對學生文化自信的逐步培養,喜慶的中國紅,加上眾多傳統紋樣、圖案的運用,以服飾、生活用品為載體,將極具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寓意展現出來,表達著我們對傳統文化自信最好的詮釋。」
株洲市非遺傳承人申靜老師透露,在嘗試做剪紙時裝時,她們先後用紙、普通布料來試驗,要麼容易壞,要麼不能體現剪紙的特色。後來通過網絡等渠道,終於打聽、網購到剪紙時裝紡布材料。「看,就是這種紅布,製作出來的剪紙時裝會更漂亮。」據了解,製作一件設計複雜的衣服,至少要花費整整兩三天的時間。
雖然製作服飾、上臺走秀,都要排練、歷經波折,但是為更好地傳承剪紙非遺、弘揚學校特色文化,全校師生都表示忙並快樂著。剪紙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項手工課。它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加強藝術薰陶,提升其專心做事的注意力。「我們希望,有更多學生、更多的人能喜歡剪紙,愛剪紙,更加靈活多樣地把我們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周校長自信滿滿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