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註定是朝鮮的多事之秋。這一年,大院君給自己的兒子、朝鮮國王李熙娶了老婆。該老婆名叫閔紫英,比李熙大一歲,歷史上稱為閔妃,她還有一個更著名的稱號——明成皇后。
大院君之所以選這個兒媳,是看中她從小是孤兒,沒什麼家族勢力,不至於形成強大的外戚,幹擾李熙的改革。此刻的大院君並不知道,這位從小孤苦的閔妃,卻磨鍊出堅韌的意志、敏銳的目光和縝密的思維,她將成為大院君的終身政治對手。
到了1871年(農曆辛未年),美國為了謝爾曼號被滅掉一事興師問罪,派遣海軍分隊逼近江華島。這次還有什麼客氣的,兩邊開炮對轟。美艦一頓排炮過去,打得朝鮮炮臺碎石亂濺,血肉橫飛。轟得差不多了,又投放陸戰隊上島,逐個圍攻炮臺。鎮守炮臺的朝鮮軍雖然與美軍力量懸殊,依然血戰到底。朝鮮軍陣亡和被俘數百人,美軍傷亡不過數十人。
美軍試圖用被俘的朝鮮兵作為籌碼要求朝鮮和談,卻被告知,這些俘虜隨你們處理好了,和談是沒門的。到了夜裡,更有幾百名武裝的民眾,趁夜色向美軍襲擊。這當然是以卵擊石,但其戰鬥意志卻也讓美軍有些震撼。美軍司令認為自己的兵力無法徵服朝鮮,加上遇到風暴,於是主動撤離。這麼著,五年之中,朝鮮竟然「挫敗」了西方的三次入侵,雖然損兵折將,但沒割地沒賠款,比起同時期的封建國家大清和日本強多了。
大院君信心更加爆棚,並且堅持不懈地把閉關鎖國的基本國策貫徹到底。另一件事卻讓大院君很頭疼,他發現自己當年選的兒媳婦閔妃,是個很有主見,很不安分的女人。當年少的國王李熙在花天酒地時,這位同樣年少的王后卻在書房讀書。隨後,她開始培養自己的勢力,並且插手國政。
大院君極為不爽,但是沒辦法,高宗李熙娶了媳婦忘了爹,這個年輕貌美又能幹的老婆當然比一本正經的老頭子可愛多了。在李熙有意無意的支持下,閔妃勢力越來越大。這樣,大院君和閔妃的鬥爭揭開序幕。此後兩人整整鬥了二十多年,直鬥到國破家亡,方才罷手。
早在1868年,李熙寵愛的李尚宮就產下庶長子李墡。到1871年,閔妃第一次懷孕產子,卻夭折了。據說,閔妃是服用了大院君送來的人參才遭此慘禍。此事真偽難辨。但大院君對幼孫的夭折,顯然沒有兒子兒媳悲傷。
他從朝鮮王朝過去多年的宮廷鬥爭中吸取經驗,深知要打擊後宮的政敵,從「子嗣」上做文章是一條捷徑。他就鼓動高宗將李妃生的庶長子李墡立為世子。此舉若成,閔妃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高宗李熙卻對此很不感冒,閔妃也在積極活動。她一方面拿出女性的手段,盡力奉承丈夫李熙,一面則籠絡閔氏族人和朝中一些不受重用的臣子,甚至連大院君的長子和哥哥,因為不滿意大院君給他們的官職小,也被閔妃用權位拉攏過去了。
到了1873年,高宗已虛歲二十二,閔妃鼓動群臣一起呼籲高宗親政。她籠絡的一些儒生同時還大院君執政期間的種種不是之處。經過堅持不懈地攻擊,終於在當年11月,大院君交出政權,高宗親政。客觀來說,大院君李昰應執政期間,做了一些好事,也做了一些壞事。比如廢除書院、抑制權貴等屬於對民眾有利的好事,卻得罪了貴族;而大興土木、加收賦稅又引起民眾的不滿。
在臺上的總是容易左右不討好,所以他下臺的時候除了自個兒和少數親信,也沒人難過,就連他哥哥和兒子,都歡天喜地地去閔妃那裡領取官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