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母親,是一個很偉大的稱呼。
我們在過著節日,給辛勞的爸爸媽媽送一些小禮物享受歡樂的同時,有沒有想過父親節,母親節的來由呢?今天咱們來扒一扒父親節,母親節的由來。
首先來說父親節,世界上的第一個父親節,1910年誕生在美國,是由住du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Spokane)的布魯斯多德夫人dao(Mrs.Dodd,SonoraLouiseSmartDodd)倡導的。
多德夫人的母親在生育第六個孩子時,因難產而死,多德夫人的父親威廉斯馬特先生曾參加過南北戰爭,他在妻子過世後,獨自一人在華盛頓州東部的一個鄉下農場,承擔起撫養、教育六個孩子的重任。
多德夫人在家中排行老二,亦是家裡唯一的女孩,女性的細心特質,讓她更能體會父親的辛勞,斯馬特先生白天辛勞地工作,晚上回家還要照料家務與每一個孩子的生活,當子女們盼望能讓斯馬特先生好好安享晚年之際,斯馬特先生卻因多年的過度勞累於1909年辭世。
1909年斯馬特先生辭世之年,當多德夫人參加完教會的母親節感恩禮拜後,她特別想念父親,多德夫人將她的感受告訴給教會的瑞馬士牧師(Rev.Rasmus),希望能有一個特別的日子,紀念全天下偉大的父親,
她的這一想法得到了牧師的讚許,同時得到了各教會組織的支持,多德夫人隨即寫信向市長與州政府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並建議以她父親的生日——每年的6月5日作為父親節。
我國的「父親節」誕生於1945年8月8日。
當時正值我國抗戰時期,上海部分愛國人士du發起「爸爸節」來頌揚zhi、紀念在戰場上為國捐軀的父親們。這一構想立即得到上海市民的響應。抗戰勝利後,就把每年8月8日定為「爸爸節」,並通令全國遵行。「爸爸節」定於每年的8月8日,是因為「八八」和「爸爸」同音,並且從字形上將「八八」二字連綴後,正如一個「父」字。從此,8月8日成為中國的「父親節」。但隨著西方的「父親節」傳入國內,這個中國的「父親節」被大家漸漸淡忘。 大家基本上都是跟隨西方,在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過父親節。
母親節起源於美國,由Amanm、Jarvis(1864-1948) 發起,她終身未婚,一直陪du伴在她母親身邊。於1905年世紀,zhi在母親去dao世時, Amanm悲痛欲絕。兩年後(1907年),Amanm和她的朋友開始寫信給有影響的部長、商人、議員來尋求支持,以便讓母親節成為一個法定的節日。
第一個母親節於1908年5月10日在西維吉尼亞和賓夕法尼亞州舉行,在這次節日裡,康乃磬被選中為獻給母親的花,並以此流傳下來。191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份議案,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作為法定的母親節。母親節從此流傳開來。
母親節活動的意義是喚醒對母親的崇敬之意、生育之恩、養育之恩、教育之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倡導我們時刻不忘對母親的感恩,其意義是讓我們時刻銘記母親的恩德似天高比海深,讓泯滅良知的人能夠自我救贖,因為愛才是我們最大的快樂,有了愛人間才會有陽光雨露。
母親節是在中國港澳臺地區流行起來之後才進入大陸的,名貴的珠寶,象徵母愛的康乃馨,特製的愛心甜點,精緻的手工賀卡等,成為人們向母親敬獻愛意的禮物 。
20世紀80年代,母親節逐漸被中國內地的民眾所接受。從1988年開始,中國南方的廣州等一些城市開始舉辦母親節的慶祝活動,並把評選「好母親」作為內容之一。
20世紀末,隨著中國與國際的日益接軌,母親節這一節日在中國大陸各地日益推廣開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母親節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中國人和全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們一道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感謝。當然,中國人的母親節更有中國味道。中國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濃濃的親情,在母親節這一天,人們會送給母親鮮花、蛋糕,親手烹製的飯菜等等禮物。從小就孝敬父母的中國兒童會嘗試著為母親做飯,洗臉,化妝,演奏音樂,繪製圖畫,讓母親們快樂地過節。人們在這一天除了孝敬自己的生身母親之外,還會以慈善募捐,志願服務的方式向更多的母親回報親情。
百善孝為先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秀傳統,小夥伴們不要為了一個節日才想起來我們的爸爸媽媽,只要平時多一點陪伴,多一點照顧,每天都是父親節/母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