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袋一旦出現,就會讓人感覺衰老、憔悴,對容貌起到重大影響。
眼袋指的就是下眼皮微微凸起的部分。眼瞼部位的皮膚鬆弛、萎縮,眼下的結締組織發生水腫,均可造成眼袋。眼袋可分為先天性和獲得性兩大類。先天性眼袋採用保守療法效果不好,只能通過手術矯正。
絕大多數人的眼袋屬於獲得性,與年齡增長眼部自然衰老,眼眶周圍的組織彈性降低使得下眼瞼內保護眼球的脂肪袋慢慢朝向眼窩外膨出;慣於熬夜,眼部過度勞累,缺乏休息睡眠不足;腎病,妊娠期由於眼部體液堆積而形成。不恰當的按摩、濫用化妝品常畫眼線,實物或者藥物過敏,愛流眼淚等因素有關。
中醫認為導致眼袋生成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虛弱。根據五輪學說的分屬,上下眼瞼歸脾所主,脾氣不足或是氣陷,自然會導致下眼瞼往下掉,脾陽不足,也可以導致眼泡浮腫。治療獲得性眼袋要健脾益氣,從根本上消除眼袋產生的土壤。
從西醫來看,眼袋的產生又與局部的血液、淋巴循環發生障礙、毛細血管的通透性以及大量血漿、淋巴液進入組織間隙有關,也是與脾胃分不開關係的。
根據程度分型
1、輕度眼袋:坐位平視時下瞼皮膚略顯鬆弛,眶脂肪稍向前方膨隆但不明顯,眼袋隆起區域限於眶骨下緣以上。年輕人出現的眼袋多數是輕度的。
2、中度眼袋:坐位平視時明顯可見下瞼皮膚鬆弛、下垂,眶脂肪明顯向前下方隆起、移位,眼袋隆起區域以位於眶骨下緣最為明顯,還常常伴有明顯的魚尾紋等弧狀溝紋。
3、重度眼袋:坐位平視時可見下瞼皮膚明顯脫垂呈兜狀,眼袋隆起區域較大,主要位於眶骨下緣以下,波及面顴部,面部老化明顯,多皺紋,常伴有眉及外眥角下垂,呈特有的三角眼形態。
根據形態分型
1、遺傳型
特點是 靠近下瞼緣,呈弧形連續分布,皮膚並不鬆弛,多見於20-30歲的年輕人。
2、脂肪型
年輕人最多見的眼袋就是這種。但通常也就這個程度了。年輕人膠原足、皮膚彈性好,新陳代謝力強, 因此即便堆積了一丟丟脂肪,皮膚仍可將其控制,不會太嚴重。
主要是因為熬夜、過度用眼、疲勞、不運動……長此以往,身體血液循環缺乏足夠的氧氣推動,就變緩了。而代謝過慢,讓眼眶內廢物堆積、水分瀦留,表皮與眼肌肉間的纖維受損。 簡言之,就是眼周缺氧,影響了框內脂肪代謝。而且通常這類眼袋常伴有缺氧型的紫青色黑眼圈,同樣因為缺氧導致了血液瘀滯 。
3、鬆弛型
隨著年紀的攀升,皮膚逐漸鬆弛,蛋白彈性直線下跌,眼脂肪開始調皮,眼袋就顯得特別大。 鬆弛型通常伴隨皮膚下垂、皺紋以及其他面部老化特徵。這種眼袋要改善皮膚鬆弛。不過也只能維持,不能逆轉。
眼袋與臥蠶、淚溝的區別
1、漂亮眼睛才長「臥蠶」
在某些人群中(特別是年輕人),一些人在緊鄰睫毛下緣會有一條寬約4~7mm的隆起,看起來就像一條蠶寶寶橫臥在下眼瞼邊緣,微笑或眯眼時更為明顯,由此常常被當作眼袋。其實,這並非是眼袋,而是眼輪匝肌局部肥厚,專業名稱叫「肌性眼袋」,民間一般稱之為「臥蠶」。
「臥蠶」最易出現在大眼睛或眼睛略凸的人身上,會給人一種親切感,其觀感與眼袋所帶來的憔悴感截然不同。此外,民間認為有「臥蠶」的人異性緣很好,眼睛看上去有一種特別的魅力。
漂亮眼睛才長臥蠶。而眼袋主要是因脂肪凸出所致,這樣分辨眼袋和「臥蠶」:
1)眼袋一般呈三角形,而「臥蠶」則呈橢圓形。
2)眼袋每時每刻都存在,而「臥蠶」在笑起來時才明顯。
2、淚溝,視覺對比惹得禍
淚溝是指由內眼角開始出現在下眼瞼靠鼻側的一條凹溝,有的人甚至可延伸到臉頰。由於淚溝的凹陷與周圍皮膚的對比映襯,使下瞼組織看起來有些臃腫、凸出,由此很容易被認為是眼袋,但其實那只是淚溝變深給人的錯覺。
淚溝一般是先天性的,眼皮較薄的人常常會比一般人更明顯。但淚溝通常在年輕時不會很明顯,這是因為年輕人皮下脂肪較為豐富,皮膚也較為緊繃,因此只會有隱約的輪廓。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皮下脂肪日漸萎縮,皮膚會變薄並因彈性降低而下垂,下眼皮內側的淚溝就會變得很明顯。
這樣分辨眼袋和淚溝:從側面觀察,眼袋有凸出感,而淚溝只有凹陷。
簡單有效的去眼袋方法
1、早晚多按摩
起床之後(睡覺之前)是去眼袋和黑眼圈的最佳時機,洗乾淨面部以後,做順時針方向打圈,按摩眼部周圍的肌膚。不僅可以促進眼部周圍的血液循環,更能有效消除眼袋。
按摩的力度一定要輕柔,避免大力拉扯肌膚,防止細紋的出現。眼周如果出現皺紋的話,會顯得蒼老的感覺,因此要每天堅持進行眼部按摩。
2、茶葉敷眼
最簡單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喝完的綠茶茶葉,用紗布包好然後放進冰箱裡,早上起來把布包敷在眼睛上,對去眼袋有不小的效果,即使不能完全去除也能減輕眼睛的浮腫。
3、眼部的保健與美容
每天潤膚時用手朝上擊打顏面部位,特別要注意在眼周圍軟弱的皮膚上重點輕敲。平時應當避免隨意地牽拉下眼瞼或將其向外過度伸展。
上、下眼瞼常有意識做閉合運動,每日最好堅持做100次以上,使眼瞼肌有收縮與放鬆的感覺,也會延緩眼袋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