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袁聖希 袁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米娜
小雪時節,初冬微寒,然而在棗莊市市中區西王莊鎮,仙壇山溫泉小鎮前來泡溫泉的市民遊客卻絡繹不絕,暖心的溫泉小鎮已成為這個冬天市民遊客必去的網紅景點。
今年以來,西王莊鎮積極圍繞「溫泉康養地、生態智慧鎮」,發展鄉村文旅產業,打造文旅融合的樣板鎮。以文化造就積澱,以旅遊激活業態,以農業搭建平臺,西王莊鎮把發展文章寫在了鄉村振興的廣袤田野上,成為遊客打卡的「詩與遠方」,擦亮了山東省旅遊強鄉鎮金字名片。
以「旅」發力,打造文旅融合快車道
傅相祠、溫泉康養、明清炮樓、千年銀杏……坐擁豐富旅遊資源的西王莊鎮,四季宜遊,依託資源優勢,在推動溫泉小鎮、紅色旅遊、鄉村旅遊蓬勃發展的同時,讓越來越多的遊客熱衷在旅遊中品讀文化、體味鄉愁。
冬尋溫泉康養,仙壇山溫泉小鎮自10月1日盛裝開園以來,冬季優惠更是強勢推出, 藉助齊魯工惠對全國醫務工作者、區級及以上勞模免費送,讓遊客在寒冬體驗峽谷溫泉的愜意的同時擦亮了溫泉康養文旅特色小鎮的名片。
春探人間花海,西王莊鎮文創花海旅遊示範園項目,計劃建設百畝油菜花、粉黛子、鬱金香、綠地等花卉組成的花海景觀園區並建設灌溉配套用房800㎡及園區環形交叉旅遊步道,目前項目穩步推進,已經完成播種,靜待來年春暖花開。
夏遊劉伶故裡,地處西王莊鎮劉耀村的七賢湖畔,清風徐來,來自周邊的遊客,被湖水碧藍美景、劉伶醉酒臺遺址、農家樂美食、泛舟垂釣休閒深深吸引,自發地在朋友圈進行著圖文、視頻傳播,讓這個遠離喧囂、山水幽谷、適合周末和家人出遊的好地方傳的更遠。
秋觀銀杏曬秋,走進傅相祠,院內兩棵相攜共長的國家一級古銀杏「夫妻樹」,已長出「寮」,一樹金黃一樹詩,神奇的千年銀杏伉儷名譽齊魯大地,成了秋季旅遊一景。
以「文」賦魂,提升文旅融合魅力值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旅遊」觀念的深入、產業融合的加速,將形成更完善的文旅新業態,有更多豐富的文旅產品面世,帶動旅遊行業轉型升級,促進文化的傳播與傳承。
行至一處景點,市民遊客都常想問問,這地方是否有動人的故事、塵封的歷史?正是這其中蘊藏的文化內涵,讓眼前的景色更具傳奇色彩、文化氣質,也加深了景點在遊客心中的美好印象。
隨著旅遊強鄉鎮的「顏值」越來越高,西王莊鎮更是在挖掘內部的文化內涵來提升其「氣質」。西王莊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4600年龍山文化,3200年城邦文化,3000年廉政文化,2000年民間文化,1700年劉伶文化,百年紅色文化。在古嶧縣八大景中就有仙壇曉翠、劉伶古臺、承水環煙三景,還有省級文保單位—王鼎銘紀念園、南大堰遺址等。該鎮通過深入挖掘文化底蘊,全方位展示了「歷史文化小鎮的深厚內涵。
仙壇山風景區自開業以來,以其深厚的溫泉文化和鄉土文化底蘊、淳樸的民風、優美的風景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付劉耀村的傅相祠更是以獨有的勤政文化教育著前來觀光的遊客,獲得了不少市民的好評;王鼎銘紀念園的一代廉吏王鼎銘事跡即將拍成電視劇,電視劇劇本大綱已準備完畢,預計明年2月向廣電總局報備。
以文化為內容的旅遊活動,吸引了大量的關注。跟隨文旅融合的大潮流,旅遊業界已形成共識,將更加注重發揮文化資源的旅遊價值、提升旅遊產品的文化品質和內涵,因為這是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必然之路,也是拓展旅遊市場的關鍵一步。
以農為媒,搭建文旅融合新平臺
西王莊鎮臨近市中區主城區,這是西王莊鎮在發展近郊鄉村遊方面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旺達國家級蔬菜基地、西花溝省級「一村一品」示範村、棗莊市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等樣板的打造,為西王莊鎮發展大棚採摘和鄉村度假遊提供了平臺。
橫溝、西花溝、付灣、店子等村相繼打造了葡萄採摘棚、蔬菜採摘棚、草莓採摘棚、無花果採摘棚等,並在鎮文旅辦的組織下,舉辦「農事體驗」「印象鄉村」和「節假日休閒採摘遊」等活動,使西王莊鎮成為了市中區百姓周末自助休閒的「菜市場」和「果籃子」。
發展鄉村遊也是以農為媒的又一思路,西王莊鎮結合田園風光、農事體驗、農業文化遺產等優質資源,打造了歷史文化長廊、七賢湖親子遊、仙壇山溫泉小鎮三條精品旅遊線路。為了吸引更多近郊遊的「回頭客」,西王莊鎮進一步提升農家樂周邊環境,高標準改造廚衛設施,建設精品民宿,提供農特產展銷,讓遊客不僅玩的舒適,更能滿載而歸。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