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一些年輕人關於孩子的問題言論:將來生孩子誰帶?如果你父母不帶的話就不生了;你父母如果不幫著帶孩子,將來我們也不養他們;我們有了孩子,生活壓力這麼大,你父母為什麼不把自己的退休費給我們貼補一些?看看自從你父母帶孩子後,家成了什麼樣?我就看不慣你父母帶孩子的習慣………
再看看老人怎麼說:現在孩子們上班壓力大,又要買房買車,我們幫幫他們帶孩子,他們也放心;現在留著錢也沒用,將來還不都是他們的,還不如現在就補貼補貼他們;到孩子家裡幫忙帶孩子,順便幫他們做做飯,孩子工作回來有飯吃,還可以有時間休息;現在的年輕人真不讓人省心,太浪費了;我們老人自己照顧好自己,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自己請保姆看吧……
面對這些不同的聲音,是否你也感同身受?亦或也即將面臨此種狀況。
我來說說我身邊的一個真實的案例。
自從王阿姨的女兒有了孩子後,王阿姨就和親家輪流照看孩子,王阿姨的生活就在照看外孫的快樂中很快過了兩年。
這時,親家母突然病了,檢查結果是胃癌晚期,親家母住進了醫院,王阿姨和老伴只有全天照顧孩子了。
由於親家公不會做飯,王阿姨既要照看孩子,還要做飯、去醫院陪親家母。沒有過多久,親家母就離世了。
從此,王阿姨就和老伴住在了女兒家,當起了女兒家的後勤。收拾房子做飯洗衣服照看孩子,一天天就那麼辛苦的生活著。
王阿姨的親家公由於是一個高幹,從來不會做家務和照看孩子。在老伴去世一年多就重新找了老伴結了婚。孫子幾乎一天都沒有好好帶過。
可當親家公搬離兒子家後,王阿姨和老伴就一心一意照顧女兒家的一切。由於女婿是高幹子弟,從小嬌生慣養。身上的缺點不少,還從來也不管孩子,王阿姨就很生氣,說女婿幾句,女婿根本不聽。說的多了,女婿再也不和王阿姨多話,有時總是說單位忙晚上也不回家。
這時候,女兒看著父母那麼辛苦,反而不受女婿待見,也是很生氣,兩個人就經常吵架。最後,女兒女婿也鬧起了分居。
王阿姨有苦說不出,自己貼著退休費一直給他們,還那樣盡心盡力地幫助他們,可女婿連一個好臉色都不給。
慢慢地隨著外孫的長大,上幼兒園,上小學,王阿姨和老伴天天接送孩子,孩子上課外興趣班,也是老伴接送,王阿姨為了輔導孩子功課,自己天天在網上學習,找百度解決疑難問題。可謂是辛苦至極。
這時候女婿被調到外地上班,偶爾回來一次也幾乎不和王阿姨交流,也不和妻子、孩子多說,一個人蜷縮在自己的房間玩手機。
王阿姨看著女兒女婿現在如此的關係,再看看女婿現在的態度,真想走人了之。可她不放心外孫,由於外孫學習特別要好,她擔心女兒女婿管不好外孫(女兒工作特別忙,還經常上夜班)。只有每天忍著眼淚在艱難地前行度日……
如今像王阿姨這樣照顧孩子而受委屈的老人很多很多。由於代溝,由於習慣,由於教育方式,由於生存環境等等,婆媳之間,女婿和嶽母之間,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矛盾。大多數都是老人受委屈。
因此關於照看孩子,我覺得如下解決辦法就好許多。
1.孩子放到父母家,老人不要和年輕人住在一起。年輕人有可能的話多回家看望老人孩子。畢竟媳婦或者女婿和老人沒有在一起生活過,又有代溝,發生矛盾不可避免。
2.年輕人自己僱保姆照看孩子。
這樣即避免了和父母的衝突,也能一直陪伴孩子的成長。
3.如果父母願意幫助他們,父母可以每月出一點費用給他們,解決他們資金緊張的問題。這樣,就可以緩解他們壓力。
4.如果他們希望每天看到孩子,又希望父母照顧,然後住在他們家。作為老人一定要難得糊塗,年輕人的習慣,年輕人的事少插嘴,管好孩子就行。年輕人也要學會感恩,學會理解包容老人的一些和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學會善意的溝通。畢竟孩子是自己的,老人沒有義務給你們帶孩子。
5.老人也要學會放手,那也是一種愛。他們不需要你們帶孩子,你們大可不必就想帶孫子或者外孫。要讓他們承擔起作為父母的責任,體會父母的辛苦,領悟陪伴孩子的快樂,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
所以說,雖然我們老了,完全可以幫助他們分擔一些壓力,幫他們帶帶孩子,給他們一些補貼,但我們也別忘了,人生就是一種經歷,有些該經歷的他們沒有經歷,他們不會感到艱難,他們不懂感恩,他們不會成長,他們老去的時候會後悔。
如果您希望您們的孩子工作努力,家庭和睦,孝敬父母,那麼就放開您溫暖的手,讓他們在人生的經歷中學會承擔,懂得感恩,孝敬父母,做一個優秀的兒女。
如果您能做到放手,您的付出就是他們努力工作的動力;您的辛酸就是他們日後孝敬您的知恩圖報;您的照顧好自己就是他們沒有後顧之憂的勇往直前;您的難得糊塗就是大家庭和睦的陽光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