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曾經發文表示:教育好孩子,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教育與引導。而一名好的家長,絕對可以影響孩子一輩子。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家庭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呢?
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可能都來自這7種家庭,家長朋友們趕緊來看看有沒有上榜呢?
壹
重視教育的家庭
小時候學課文我們就知道:「桔生淮南即為橘,桔生淮北即為枳。」
可見,環境對人產生著非常巨大的作用。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自然就是那片滋養他的土壤。
一個重視教育的家庭,一定能培養出一個熱愛學習的優秀孩子。
蔡元培先生說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學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重視家庭教育,是所有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別讓「5+2=0」,別讓孩子生活在「貧瘠的土壤」中。
貳
樂觀積極的家庭
此前有一份數據顯示:孩子的性格越好,各方面都會比同齡人更出色,未來的發展也會更優秀。
所謂「好性格」,自然就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比如樂觀、積極、豁達、陽光等等。
而父母的積極樂觀,可以在潛移默化間影響孩子,讓孩子保持樂觀,積極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即便遭遇困難與挫折,也能不驕不躁不氣餒,笑著面對生活,收穫滿滿的幸福感。
經過數據統計顯示:父親陪伴越多,孩子性格越好,邏輯越強。
這就告訴我們,一定要在家庭中塑造和諧有愛的氛圍,讓孩子沉浸其中,感受親情的美好,體會愛與被愛,進而學會熱愛生活。
叄
熱愛學習的家庭
正所謂「學海無涯,學無止境」,能夠不斷學習的家庭,自然會給孩子的成長提供非常便利的條件。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習慣。」我們都知道孩子的良好習慣應該從小養成,但一味跟孩子說道理,他未必就聽得懂。
光說不練假把式,言傳身教,才是父母最該做的。
一個高考狀元的背後,一定站著熱愛學習並且嚴於律己的父母。
父母要帶頭先讀書,先學習,做好榜樣,孩子就願意向父母學習與看齊。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肆
處事公正、情緒穩定的家庭
《都挺好》裡,父母過分的溺愛與偏心讓大兒子變得懦弱不堪,讓二兒子變得自私自利,更讓女兒怨恨上了整個家庭。
由此可見,父母的處事方法和情緒對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要。
在充滿愛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註定要比終日吵鬧甚至不健全的家庭裡的孩子更樂觀、更陽光、更上進。
父親的格局,母親的情緒,父母雙方的處世態度與方法,決定了孩子的將來。
伍
尊重孩子的家庭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贈予的禮物,要想讓孩子優秀,首先要尊重他們的靈魂。
接納孩子的全部,信任他,放手讓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孩子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明天成為更好的自己。
尊重孩子,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比起質疑與拒絕,父母的理解與支持更重要。
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種子,不斷給予孩子一點點啟迪,一點點力量,靜待花開,孩子的明天會更好。
陸
房屋整潔的家庭
有老師說過,從一個學生的書桌就能看出他的成績。
尖子生總能將學習用具收拾地乾乾淨淨,作業也做得很有條理。
那是因為他們從小養成了習慣,井然有序地對待生活中的一切。
房屋整潔也是家庭環境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有序的環境裡長大的孩子,不僅養成了有條理的好習慣,還能更從容地面對生活,應對今後的一切問題。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習慣養成應該滲透到孩子生活的每一面。
柒
講究規矩的家庭
很認同這麼一句話:「有規矩的自由叫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放肆。」
真正的愛孩子,不是放任,而是約束。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都不是對立的,兩者並存,是教育的根本。
「養不教,父之過。」父母溺愛孩子,是教育的不作為。
從小給孩子立好規矩,讓他遵守規矩,敬畏規則,成為一個有教養、有規矩的孩子,是父母的使命。
Professor點評:
「
盧梭曾經說過:「你知道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好孩子,一定是父母精心教育出來的。壞孩子,一定是父母放縱溺愛出來的 。
再好的名校,也及不上父母的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好的老師!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父母首先要成為那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