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費醫學生招生計劃為1030人
招生計劃增加430人,招生學校增加1所
水母網6月24日訊(YMG記者 龐磊)公費醫學生自2017年開始實施,目前已完成招生600人。與去年相比,公費醫學生招生計劃增加了430人,招生學校增加1所泰山醫學院,招生專業增加精神醫學。自今年起,「免費醫學生」改稱為「公費醫學生」。
今年公費醫學生招生計劃為1030人
2018年我省公費醫學生招生計劃為1030人,培養任務由山東中醫藥大學、濱州醫學院、泰山醫學院、濰坊醫學院、濟寧醫學院等5所高校承擔,包括臨床醫學、中醫學、精神醫學3個專業,其中臨床醫學800人,中醫學200人,精神醫學30人。
考生報考公費醫學生,需要明確相關規定:即公費醫學生在夏季高考本科提前批次錄取。考生夏季高考成績不低於我省首次劃定的本科普通批最低錄取控制線。今年,我省有三類公費生招生,公費生志願只能填報其中一種,不可兼報。考生可填報1個院校志願和若干個專業志願,專業志願由「專業+定向就業市」構成。招生錄取時按照分數優先的原則,根據考生填報的專業志願和各專業分市計劃擇優錄取,凡被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其他任何形式、任何批次的投檔錄取。被錄取的公費醫學生上學期間免費,包括學費、住宿費、生活補助費。考生畢業後有編有崗,由定向就業的市或縣落實就業崗位和編制,並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條件和周轉宿舍。畢業後,公費醫學生面向鄉鎮衛生院就業,在定向就業單位工作的時間不少於6年(公費醫學生不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時間)。
2017年,山東中醫藥大學、濱州醫學院、濟寧醫學院、濰坊醫學院等4所高校首次承擔免費醫學生招生和培養任務,招生計劃600人,其中臨床醫學500人、中醫學100人。從招生情況看,免費醫學生受到考生歡迎,錄取學生質量較高。比如,濰坊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免費醫學生錄取最高分619分,高於普通醫學生最高分23分。濱州醫學院中醫學免費醫學生平均分544分,超出中醫學普通醫學生平均分12分,免費醫學生生源質量優於普通醫學生。
公費醫學生的培養模式有別於普通醫學生
近年來,我省基層衛生能力弱、活力差,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十分突出,與群眾衛生健康需求相比發展嚴重滯後。主要表現為基層衛生技術人才總量不足、學歷層次普遍偏低、專業結構不合理等。來自省教育廳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省每千人口基層衛生技術人員1.86人;醫師隊伍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員僅佔18.85%,基層醫生難以取得城鄉居民的信任;全省基層醫療機構註冊全科醫師2850人,僅佔執業(助理)醫師的4.9%,遠低於國際上30-60%的平均水平,遠遠不能滿足群眾衛生健康需求。
為加快建設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提高基層醫療衛生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提高全民健康水平,2010年3月,國家發改委、衛生部、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了《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提出逐步實施高等醫學院校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養項目,推動地方高等醫學院校根據本地農村衛生實際需求,探索實踐基層衛生服務人才培養新模式。2015年5月,教育部等6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的意見》,對各省實施免費醫學生培養工作作了統一要求。2017年1月,省衛生計生委等7部門聯合下發《山東省醫學生免費教育工作實施辦法》,決定從2017年起,在省屬醫學高等院校實施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教育(簡稱「免費醫學生」),重點為鄉鎮衛生院培養從事全科醫療的衛生人才。所需經費由省財政按每生每年10000元的標準撥付高校,其中生活補助經費標準為每生每年4000元,學校按每人每月(共10個月,寒暑假除外)400元標準足額發放給免費醫學生。
根據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特點,公費醫學生的培養模式有別於普通醫學生,具有自身鮮明特色。「一是公費醫學生主要基於培養合格的基層衛生服務人才為目標;二是公費醫學生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注重加強全科醫學理念和專業素質培養,增加了基層常見病、多發病、傳染病、地方病的診療防控、中醫學常用診療技術和計劃生育技術等教學內容。」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公費醫學生的培養改革了臨床實踐教學體系,實施早臨床、多臨床、反覆臨床教學計劃,增加公費醫學生到縣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和縣級公共衛生機構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見習、實習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