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必死無疑,這個等式想必會有一大批人認同!你的身邊、又或者是你曾聽說過的癌症患者,似乎最後都無一例外的因病死亡。即便是癌症目前已經得到了控制,但不久後又會再次復發、轉移,最終患者死於併發症和器官衰竭!
所以在大家看來,癌症就是不治之症,沒有辦法能夠治療!
受到癌症種種表象的影響,大家都普遍對癌症存在妖魔化、錯誤的認知,將癌症看作是死神的化身。但實際上,臨床不乏有癌症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療,病情不僅控制得當,甚至達到了臨床治癒的標準,五年內癌症未再復發,五年之後也沒有復發!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有人得癌症能活下去,卻也有人很快就因病死亡呢?
影響癌症生存率牽涉到了很多方面,這主要取決於以下幾件事:
1、癌症發現早晚與否,是最關鍵之處!
癌症在臨床上被稱為「惡性腫瘤」,它的病發來自於細胞基因變異,所以從本質上來看,癌症也可以算作是一種基因性疾病。當細胞基因突變發展為癌細胞後,它們會完成免疫逃逸,開始在身體某一處紮根發展,並逐漸分裂形成小的癌腫!
而在這一過程中,受到免疫無法識別、癌細胞未破壞功能的影響,患者往往沒有典型症狀表現。即便是內臟器官癌變有症狀,也容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以至於癌症走到中晚期、症狀逐漸明朗之後,患者才就醫檢查並確診為癌症!
癌症中晚期意味著病灶已經不再局限於某一處,它們開始向著周圍組織浸潤、隨著血液、淋巴循環轉移到其他器官和組織。越是發展到晚期後的癌變,轉移和浸潤的範圍也就會越廣。而且,癌症還會不斷破壞器官功能,導致器官逐漸受損、功能下降!
就拿我國最為高發的肺癌來說,早期患者存在手術機會,且癌細胞沒有向周圍或遠處形成浸潤和轉移,在進行治療後,患者五年內生存率能達到80%左右,但不治療導致肺癌到了晚期,幾個月內病情惡化、併發症爆發、死亡,其實都是可以預見的結果,患者五年內生存率還不足10%!
2、癌症類型不同
其實發生在同一器官上、甚至是同一器官的同一部位上的癌變,病理類型都可能不相同。而且,不同器官的癌變,惡性程度也不相同。惡性程度越高的癌變,預後效果也就會越差,比如小細胞肺癌、胃印戎細胞癌等,都是難以治療的類型;
而如果癌變部位出現在胰腺上,不僅早期發現難度較大,即便是早期能發現,其手術難度也是所有外科手術中最難的存在,患者在圍手術期就可能因病死亡。胰腺癌也是所有實體腫瘤中,死亡率唯一接近1:1的癌變,到了晚期之後,臨床幾乎都束手無策!
總的來說,影響癌症生存率的原因,主要就和癌症發現早晚、惡性程度等兩大方面有關。越早發現、越早科學治療的癌變,預後效果也就會越好。所以,在平時大家不應忽視任何身體異常,發現持續存在的不適時,儘早檢查才是正確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