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讓律師搜集證據卻沒調取到,現在不退錢,感覺被律師騙了」

2020-12-27 二三裡資訊

近日,家住蒼南的阮先生向溫州二三裡反映,自己聘請律師打官司,雙方協議要求律師幫當事人調取到相應的證據,在開庭前,阮先生就會支付給其2萬元律師代理費。雙方達成協議後,阮先生前期先支付給律師方某某8000元,但因證據並未調取到,而方某某又不退還該費用,阮先生認為自己被騙了。

和妻子離婚打官司,花2萬元找律師幫忙調取證據無果,懷疑被律師騙

阮先生告訴溫州二三裡,他經朋友介紹,認識了蒼南精誠法律服務所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方某某,因為自己存在一場離婚官司,所以他就想委託方某某為自己的官司取證。同時雙方籤訂了委託協議。「委託協議籤完後都被方某某帶走了,所以我自己也就沒有留份。」

「剛開始我們當面談的時候我問他有(沒有)律師證沒,他說有,我讓他拿出來看下的時候,他(方某某)並沒有出示證件,而是直接轉移話題,和我談離婚官司怎麼打等問題上。」阮先生說,因為自己和妻子離婚告到了法院,雙方之間又牽扯到經濟問題,所以他要聘請律師幫自己取證。

阮先生稱,當時他和方某某口頭協議,要求方某某為自己搜集到妻子的一些銀行交易流水明細及銀行帳戶存款明細等證明材料,他就會支付對方2萬元代理費。「雙方約定,他(方某某)在開庭前查得到(我妻子)銀行定期存款200多萬的相關材料證明,我會在開庭當天結清剩餘律師費12000元,如果查不到,雙方就終止合同並退回律師費8000元。」阮先生回憶說。

「我在微信上問過他(方某某),打離婚案件銀行流水、定期存款能調查出來嗎?幾年前的能不能調查?他說可以調查的。我想著他都已經承諾了一定能調查出來,我當時也就沒多想,先支付了8000元預付款給他。」阮先生說。

根據阮先生提供的聊天記錄證明,在10月29日,方某某催促阮先生支付代理費,稱收到代理費後才能出具律師事務所的代理公函,才能跟法院就本案特徵事實提出收集證據申請及辦理其他法律事務。

聽聞此事後,當天下午3時許,阮先生通過手機轉帳支付了8000元律師代理費,對方表示在開庭前需要結算完剩餘的12000元。

11月18日,阮先生問方某某法院那邊申請的調查令下來了沒有,方某說沒有。阮先生告訴溫州二三裡,當時問及原因,方某某告訴他說是法院駁回了申請書,理由是法官認為調查幾年沒有意義。

直到11月23日,開庭審理的前一天,阮先生多次聯繫方某某,詢問是否已搜集到其妻子名下銀行帳戶的交易流水明細。阮先生稱,方某某第一次通過法院調查令搜集的都是其名下理財產品,並未收集到銀行交易流水明細。而在第二次要求向法院申請調查令時,卻被駁回了,導致他和方某某之間的協議內容並未完成。

「既然他(方某某)沒有搜集到我們當時協商的東西,其實再打官司也就沒有意義了,律師就沒必要上庭了。而8000元的律師費也應該如事先約定好的退還給我,但方某卻一直沒有任何回復。」阮先生說,而在第二天(24日)開庭時,方某某卻跑去上庭了。現在方某某對收取阮先生的8000元律師費也不予退還。

「他亂講的,法院準許的都可以查,我已經做了我該做的事情」

12月9日,溫州二三裡就此事聯繫到了蒼南精誠法律服務所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方某某,方某某稱自己不是律師,而是一名法律工作者。對於他和阮先生之間籤訂的委託協議,方某某否認了阮先生的說法。

「對於阮某一方說的『只幫他查其妻子的銀行帳戶交易流水明細,一定能查到』、『查不到就終止合同並退回律師費8000元』等說法,這個就是他亂講的,一定能查到的,怎麼可能答應,我們向法院申請,一般情況法院準許的可以查,不準許的就不可以查。」方某某告訴溫州二三裡。

方某某還提到,因為證據在銀行,他向法院提出了調查申請,而且申請了兩次。「11月2日,我向蒼南縣法院提出了『要求搜集證據申請書』,當時法院也批准了,而但是我們提出的調查時間是從2016年1月開始到2020年10月20日,而法院準許我們查的是2020年1月1日到2020年10月20日,還只是其中一個帳戶。」方某某說,他做了他應該做的事情。

而阮先生卻告訴溫州二三裡,第一次調查令批准後,方某某並沒有查出來他們當初所要求的其妻子帳戶200萬元存款的事,並沒有達到他的目的。

根據阮先生提供的聊天記錄顯示,阮先生認為方某某調查的只是對方帳戶下的理財產品,並未存款帳單等明細。

11月12日,方某某再次向蒼南縣法院提出調查申請,但此次申請被法院駁回。阮先生認為,既然方某某並未完成他們之間當初的約定,就應該退還自己的8000元錢,而對方不願退還,他認為自己被方某某騙了。

司法局:已接到相關投訴,但當事人沒有提供證據,很難配合調查

阮先生將此事也投訴給蒼南縣司法局,而方某某表示,他也將相關的材料提交給蒼南縣司法局了。

12月10日上午10點半左右,溫州二三裡聯繫到蒼南縣司法局法官科,法官科一工作人員表示,已經接收到阮先生的投訴了,但如何處理的重心依舊在阮先生身上。「我們科長已經跟他溝通過很多次了。讓他自己把材料拿過來,我們沒有書面材料根本判定不了他說的事實,我們已經跟精誠法律服務所那邊聯繫過了,他(方某某)的材料送過來,但他的材料只能證明自己,而阮先生卻一點證據都沒有拿過來。」

該局法官科科長稱,要求阮先生本人過來,是因為他們會對有關投訴問題與阮先生進行核對核實。現在他們接到的只是電話投訴,讓他們很難確認他的身份是不是當事人阮先生本人。

該科長表示,如果阮先生投訴的確實存在問題,他們也會對相應的法工(法律工作者)進行處理,他們會調解,調解不了的就通過法律途經起訴。現在首先需要的是阮先生本人到司法局去。

相關焦點

  • 律師持法院調查令調取銀行流水,為何總遭「冷遇」?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RideIP玩轉智慧財產權」(ID:RideIP0606)「打官司就是打證據」,苦逼的律師為了搜集各種有利證據,可真的是絞盡了腦汁,跑斷了腿。01、銀行「懟回」7月4日,揚州一位律師拿著法院開的調查令,到一家銀行調取銀行流水,不料卻被「懟」了回去,理由是銀行不認調查令的法律效力。據開具調查令的法院(揚州廣陵區法院)相關法官透露,該院第一次遇到這種「銀行不配合取證」的情況。
  • 律師:找人辦事送出去的禮能要回來嗎?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辦事情從來都是靠關係,法律從來是放在最後,也就是最後的選擇才是找我們律師。當然,都可以理解,請律師是要花錢的。託人辦事就不花錢嗎?肯定也花錢,甚至更多。所以,一般情況下託人辦事,如果只是送點東西,那肯定就不會再要回來了,但正因為送的錢,而且金額還不小,所以事兒辦成了都好說,事兒辦不成,那麼肯定是要把錢要回來。但是錢送出去了,還能要回來嗎?
  • 律師如何不到派出所就能調取戶籍信息?(南京)
    律師經常因代理起訴等訴訟事項需要查詢案件當事人戶口登記住址信息,調取戶籍(人口)信息就成了律師必備的「業務技能」。近年來,各省市公安機關都在對律師調取戶籍制度進行規範,並簡化相關操作流程。對於律師來說,及時了解戶籍調取的相關規定及變化至關重要,可以少跑腿,少花錢,多辦事,事半功倍;反之則多跑腿,多花時間,還未必能調取到,事倍功半。
  • 姜傑律師:與刑事案件相關的刑事卷宗應該由法院調取
    提請收集、調取證據申請書 申請收集、調取證據的理由說明 2020年7月14日,法官助理馬助理給辯護人打電話委婉流露出不願意調卷之意
  • 律師調取證據的兩大「利器」的要點與運用
    編者按:一是控制證據一方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交書證的情形:法院可推定申請人主張的書證內容為真實,且不利於控制人。二是控制證據一方當事人毀滅書證或使其無法使用的情形:法院可推定申請人主張以該書證證明的事實為真實。法院可對控制人處以罰款、拘留。本篇總結調取民事證據環節的兩大關鍵制度,即申請法院調取證據和書證提出命令制度。
  • 超前點播案律師再次起訴愛奇藝 調取個人信息
    愛奇藝在舉證過程中拉長戰線,我也善意的同意他們一次次延長舉證,可是他們拿出來的證據不是一個平臺怎麼盡到服務廣大用戶的證據,而是針對我個人的信息和數據。李彥宏說過:我們中國人都願意用隱私換取便利。他說的是實話,大多數人的隱私權意識不強,也意識不到個人信息和隱私被非法利用後的嚴重後果。
  • 池子近兩年銀行流水被調取?律師:僅有三種合法途徑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池子近兩年銀行流水被調取?律師:僅有三種合法途徑新京報訊(記者 李大偉)針對今日發酵「池子起訴笑果文化」一事,北京慕公律師事務所主任劉昌松律師告訴新京報記者,中信銀行只在三種情形下出具池子帳戶近2年的交易明細是合法的。「一是司法人員拿著調查手續來調取;二是笑果文化公司的律師拿著法院的調查令來調取;三是池子本人或他的委託代理人拿著相關手續來調取。」劉昌松說。
  • 姜傑律師:偽造的病歷不具備證據的合法性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
    姜傑律師認為高利貸需要治理,但仍需堅持法治原則,不枉不縱。擔任二審辯護人的這起天津渤海新區這起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依然存在拔高處理問題。案件存在通過騷擾要求還債、騰房的行為,但沒有達到黑社會性質組織的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 律師憑介紹信和承諾書可調取企業內檔
    市場監管總局登記註冊局關於進一步做好企業登記檔案資料查詢工作的通知》,自2020年7月13日起,律師憑律師證、律師事務所開具的與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文件(介紹信)、承諾書,即可查詢核准登記企業的全部原始登記檔案資料。
  • 想錄音做證據怎麼錄才有用?胖乎律師提醒,小心濫用浪費證據
    一方當事人提出的證據,另一方當事人有異議並提出反駁證據,對方當事人對反駁證據認可的,可以確認反駁證據的證明力。二、借這個問題,胖乎律師更想談的是錄音方式使用和注意:錄音目的之一是搜集一定「視聽資料」,作為證據證明自己主張的事實。
  • 姜傑律師:公訴機關有義務翻譯外文證據!
    我說指控一個人犯罪,判一個人有罪,不能這麼草率,連證據內容是什麼都沒搞明白就判一個人有罪。我相信公訴人、法官也不一定通曉英文、朝鮮文,因為,沒有宣讀其內容。姜傑律師認為公訴機關應當翻譯外文證據,如果法庭沒有讓公訴機關翻譯,則有義務聘請翻譯當庭翻譯。即便公訴人、法官懂外文也不能免除翻譯職責。法律依據見下文。卷中的朝鮮文證據例舉,別以為圖片中漢語是翻譯!
  • 遇到小三不要急,看律師如何「手把手」教你搜集對方出軌的證據
    當然,原配有時通過自己的方式搜集到的出軌證據,常常會因為搜集的手段不合法或者搜集形式的問題,不能作為合法的證據材料。更甚的是,有些人還會因為違法取證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今天,律師來告訴你怎樣去搜集證據才是合法且有效的。
  • 律師持調查令調流水被銀行懟:「法院文件不屬法律法規範疇」
    揚州一位律師拿著法院開的調查令,到一家銀行調取銀行流水,不料卻被「懟」了回去——銀行不認調查令的法律效力,直接拒絕了律師的請求。該事件經傳播引發關注。據開具調查令的法院、揚州廣陵區法院相關法官透露,該院第一次遇到這種「銀行不配合取證」的情況。正常情況下,法官開具調查令,律師持「令」調查取證,相關單位基本會給予配合。
  • 律師調查令實務指引
    ,可能出現跨區域執行調查令發生衝突和障礙,文書格式不統一難以被社會認可,或者調查令調查內容不明確等導致調查不成功等情況。主要包括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代理律師無權查閱調取的銀行帳戶、登記資料、檔案材料等書證、電子證據以及視聽資料,但不包括證人證言。
  • 溫州女子稱花萬元請律師打官司結果被騙了,律師:已退還所有費用
    近日,溫州的馮女士向溫州二三裡反映,自己在一場官司中聘請了律師,卻被律師騙了,最後官司沒打贏不說,律師騙走了自己15000元錢。馮女士所說的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馮女士還稱,在開庭前,她多次聯繫李某某,表示自己開的網店,很多證據都是在網店上的,而網店被關閉後,取證就很難了。「他(李某某)一直拖著,直到我們網店頁面無法打開了,他都沒把證據取完。」
  • 刑事律師視角|警察說沒必要請律師,可信嗎?
    那麼究竟要不要請律師呢?作為一名執業多年的刑事律師,我們覺得應該綜合來分析。首先家屬要對親人所涉及的案件有基本了解。如果是盜竊之類的罪名,案值數千,而且是初犯、偶犯那麼確實算是「小」案子,積極賠償被害人損失很有可能爭取到緩刑,此時不請律師也無妨。
  • 學子「走後門」求職被騙財 律師稱不受法律保護
    「現在想起來很後悔,沒想到花掉3.8萬元後,工作還是沒著落。」1日,江西一高校大學畢業生張美龍,來到本報投訴稱,自己花錢託人給謀份「差事」,可心儀的工作沒找著,錢卻要不回來了,自己被人騙了。「熊衛紅現在答應先退回我1.5萬元,目前我只收到了7000元,剩下的錢不知要等到何時才能要回,我覺得熊衛紅是騙子。」鄭美龍為此顯得很無奈,因為他與父母曾去了熊衛紅在南昌的住處,結果被熊衛紅的鄰居告知,熊衛紅已把家裡的房子賣掉,搬家到別的地方住了,具體地址不清楚。隨後,記者根據張美龍提供的聯繫方式,聯繫上了熊衛紅。熊衛紅回應稱,自己不是騙子,沒有騙張美龍,他會還錢,但要等一段時間。
  • 男子花270塊辦假證,冒充律師到警局行騙,民警:他只有初中學歷
    男子花270塊辦假證,冒充律師到警察局行騙,民警:他只有初中學歷導語:一般騙子行騙最怕的就是警察,遇到警察恨不得躲著走。不過最近有一名奇葩男子,他竟然從網上花270塊錢辦假證,還來到了警察局進行行騙。這位男子自稱是姓周,是一名從業10多年的律師,來到派出所是為了調取一份之前的口供筆錄。說著這名男子從行李包出拿出了自己的律師證,民警經過查驗後就發現不對勁:「經過核對之後的發現,這本證和以前我們接觸過的律師證有細節上的差別」。民警當即就警惕起來,並且對該男子進行嚴加盤問。
  • 律師,你的憤怒一文不值
    比如,重慶高院曾在2016年發文,在全市試行律師調查令制度,規定「律師可持人民法院開具的調查令前往各商業銀行及房管、稅務等行政機關調取與案件審理密切相關的證據材料。」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今天,微信群裡就有同行在吐槽,「有律師調查令,人民銀行不給查開戶信息。」馬上有同行抱怨,「有的銀行只接受公檢法的調查,不接受律師調查令。」
  • 張培鴻:防不勝防的律師偽證罪
    律師作偽證,屬於藐視法庭的範疇。在法治國家,嚴格區分控辯兩造,攻守雙方的任何證據只要不是故意提交到法庭上來渾水摸魚、混淆視聽,都不存在妨害司法的問題,更不會構成藐視法庭罪。因為法庭的主要職責,即在於審核控辯雙方提交的證據,將其公開質辯,孰真孰假、有效無效,最終由法官或者陪審團裁決。在這種思路下,控辯雙方無不拼命搜集證據,甚至不擇手段去得到第一手材料,然後再取捨,最終呈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