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記「疫」|抗疫護士:8歲兒子一個人留在家裡...

2021-01-20 澎湃新聞

原創 唐晶 燕趙都市報 收錄於話題#石家莊記「疫」4個

新冠疫情衝擊之下,石家莊、邢臺、廊坊等地出現新冠確診病例。我省迅速行動起來,打響了一場疫情防控殲滅戰。石邢廊三地實施全域閉環管控,社區村莊封閉管理,全員開展核酸檢測。

疫情肆虐,全民在行動。在攜手抗疫過程中,每一個平凡的人,在守望相助、共克時艱中,都擁有了一份不平凡的經歷,這種經歷或影響了自己的生活,或顛覆了自己的觀念,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記。所有的一切都值得記錄。

即日始,燕趙都市報開設《我的抗疫生活》欄目,以文字、圖片等形式聚焦那些在疫情風暴最中心的凡人凡事。攜手抗疫,每個人都了不起。

1月12日7時許,張研出門去上班時,8歲的兒子昊昊睡得正香。廚房裡留足了兒子的一日三餐,餃子、米飯、雞蛋、麵包、香腸還有水果,滿滿當當堆在料理臺上。

張研是河北省直屬機關第二門診部的一名護士。疫情期間,丈夫在內蒙古趕不回來,她要到崗工作,白天只能留昊昊一個人在家。12日,張研要和同事們一起到林蔭大院為居民進行核酸採樣,而自家所在的聯盟小區也要在這一天進行二輪核酸檢測。她拜託了一樓的鄰居張翠英到時候帶昊昊過去,擔心自己晚上回不來,又在微信裡給兒子留言:「要是害怕,就讓張阿姨過來陪你。」

張研給兒子準備的飯菜和零食(受訪者供圖)

近鄰

12日一早,聯盟小區西芩園檢測點的二輪核酸檢測如期開始。聽到志願者在樓下用大喇叭通知居民出來檢測,張翠英趕緊上樓去叫昊昊。

原本預計的檢測時間是上午10時,現在突然提前了兩個小時,昊昊還沒起床。張翠英敲了半天沒人開門,只好自己先去做了檢測,同時聯繫了張研。張研那邊忙不過來,又聯繫了遠在內蒙古的丈夫,讓他給兒子打電話。線上線下「輪番轟炸」,總算把睡得正香的男孩從被窩裡拽了起來。

昊昊還沒完全醒過神兒,一臉懵地拎著自家的戶口簿,牽著張阿姨的手去檢測點做了核酸檢測。看到孩子沒有家長陪同,聯盟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急忙過來對情況做了記錄——疫情期間,小區這些有特殊情況的居民都會被記錄在案,會有志願者進行相應的幫扶。得知昊昊一直有鄰居幫忙照料後,工作人員稍稍放了點兒心。

張翠英和張研住在同一個單元,一個一樓,一個三樓,是多年的鄰居。幾年前,張研買了聯盟小區的這套房子,裝修時看到樓下張翠英家開著門,裡面也正在裝修,就過去交流了一下經驗,兩家人就這麼熟識了起來。後來前後腳搬的家,關係一直不錯。

張翠英帶著昊昊在小區做記錄。

張研老家在鹿泉,丈夫在內蒙古工作,很少回來。家裡兩個孩子,小兒子留在老家交給老人照看,老大昊昊因為要上學,跟著媽媽住在石家莊。張研平時一個人帶孩子,遇上什麼事兒,張翠英兩口子沒少幫忙。去年9月有一天凌晨1時許,昊昊突發急性喉炎,說不出話來,張研急得手足無措,就是張翠英的丈夫劉先生及時幫忙,大半夜地開車送孩子去了醫院。

提起張翠英一家,張研諸多感激,她說自己在這個地方也沒有別的親戚朋友,這幾年和張姐一家處得像親人一樣,多虧了他們照顧。尤其是疫情期間,她要外出工作,這份鄰裡間的守望相助,解決了她的後顧之憂。

陪伴

今年1月6日,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石家莊社區實施閉環管控。身為一名護士,張研無法像其他人一樣閉門不出,依然要正常到崗工作。本想把放了寒假的昊昊送回鹿泉老家,但沒來得及,於是每天只好留他一個人在家裡。

「好在他現在大了,熱水器和燃氣我都會關掉,水電什麼的他也不會亂動。」張研每天早晨出門前會給兒子準備好一日三餐,餓了他就自己用微波爐熱點飯吃。「我不在家看著,寫作業什麼的不好說,主要是安全就行了。」

張研拜託張翠英幫忙照看下兒子,也告訴兒子說有事就去找張阿姨。有時張翠英的丈夫劉先生會上來給孩子做飯,不過小傢伙似乎並不願意麻煩別人,總說自己一個人沒問題。

兒子昊昊用畫為河北加油。

12日,又是媽媽不在家的一天,除了早晨這通忙亂,昊昊的生活一切如常。自己在家看會書,看會電視,半天時間就過去了。

將近14時,張研在檢測點的工作暫時告一段落,抽空給昊昊發消息問他有沒有吃午飯。微信裡還收到了張翠英的消息,說你家昊昊可懂事了,自己在家一點兒也不鬧。張翠英還給他們娘倆送了點麵條,說等張研晚上下班回來後,煮一煮就能吃。

林蔭大院的採樣工作一直持續到21時30分以後才結束,社區給醫護人員送來了包子。張研等人吃完飯回到單位,同事郭姐又特地開車把她送回聯盟小區,一直送到她家樓下。這時已經是22時30分了,張翠英還在家裡陪著昊昊。

張翠英在陪昊昊一起下棋。

張翠英是蘇寧電器的一名員工,最近去不了店裡,一直在家辦公。當晚開完網絡會議,她特地上樓看了看昊昊。「我說你要是怕,我就坐在這兒陪你。我問他怕不怕,他說『還行吧』。」小男子漢死撐著不肯說害怕,聽起來卻有點兒沒底氣。張翠英還是留了下來,陪著孩子說說話,一直等到張研回家。

這不是她第一次過來陪昊昊了。前幾天有一次,張研因為工作原因要24小時待在單位,晚上沒回來,張翠英就在她家待了一晚上陪著孩子。張研說,其實兒子以前挺膽小的,有時候她下樓一會兒,孩子自己在家就會擔心害怕。

禮物

1月13日,昊昊很開心,媽媽今天在家休息,沒去上班。

這是難得的休息日,1月6日以來,張研一直都很忙。疫情形勢嚴峻,她所在單位全員上崗。石家莊市民居家抗疫,門診部開通了送藥熱線,為居家不便的患者提供送藥上門服務。張研等工作人員也要參與接熱線、送藥等工作。「有時下班時看看需要送的藥品,有順路的就幫忙送一下。」此外,張研和同事們也都參與了採樣工作。

1月11日,到林蔭大院進行核酸採樣的前一天,張研下班回來後,到小區一家熟食店給兒子買了點豬肝豬蹄,之後還想買點雞爪。店主問她怎麼這個點兒才回來,她說自己在醫院工作,對方又問:「那你去採核酸嗎?」聽到她說去,店主當即表示那這兩個雞爪送你吧,不要錢了。

張研很感動,直說大家對自己都很好。那天在林蔭大院採樣時,她偶遇了昊昊幼兒園同學的家長丁姐,當年她沒少拜託丁姐家的老人幫忙看昊昊。丁姐一家七口過來做核酸檢測,看到她來採樣很意外,問她兒子怎麼辦。聽她說昊昊一個人待在家裡,丁姐立即回家拿了一大兜吃的過來,非要她給孩子帶回去。

張研笑著說,這是核酸檢測採樣那天,孩子幼兒園同學的媽媽丁姐給的吃的。

橘子、蘋果、方便麵,看著這份特殊時期的禮物,張研感慨說,這些東西平時可能不值多少錢,但現在誰都知道,買點東西挺不容易的,她很感念人家的這份心意。

患難見真情。當疫情來襲,醫務人員成了在前線衝鋒陷陣的戰士,而他們的遠親、近鄰,熟悉的、陌生的朋友,則用一份份各盡所能的關愛與支持,為他們撐起了堅實的後盾。

採訪快結束時,張研再三對記者說,同事們都比自己要辛苦得多。按照省衛健委的安排,她所在的門診部也抽調了部分醫務人員赴藁城區支援核酸採樣工作,那些同事的工作要更辛苦也更危險。留守市區的同事們也很不容易,就在採訪過程中,她還有同事在核酸採樣流動車上忙碌。

「大家真是都挺不容易的。」張研說,現在正是需要醫務人員的時候,服從單位工作安排全員上崗,這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必須去,不能講條件。比起其他同事和同行,自己遇到的這點困難其實算不了什麼,何況還有那些熱心的鄰居和朋友們幫忙,她更希望記者去關注這些人。

患難見真情

攜手共抗疫

謝謝你

每個平凡的石家莊人!

來源/燕趙都市報

燕都融媒體記者 唐晶 文/圖

原標題:《石家莊記「疫」|抗疫護士:8歲兒子一個人留在家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同心戰「疫」】組圖丨溫情滿滿!來自湖北抗疫一線護士媽媽的愛心...
    王曉曉,中共黨員,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江南院區普外科護士,護理操作能手。作為第一批進入新冠肺炎隔離病房的一線「戰士」,從1月31日至今,她已經快一個月沒回家擁抱自己的兩個兒子了。  兩個寶貝,一個6歲半,一個4歲半,目前在家裡由奶奶照顧。在抗疫一線,王曉曉堅強樂觀,獨立幹練,面對超負荷的工作和沉重的心理壓力,她從未叫過一聲苦,唯獨讓她掛念的就是兩個寶貝。  其實,孩子們更想念媽媽。在視頻通話中,寶貝們好幾次想讓媽媽給他們講繪本故事,這讓王曉曉萌生了一個想法,何不創作一個抗疫主題的親子繪本,來講一講連日來發生在一家人身上的故事。
  • 醫護版抗疫舞臺劇《庚子記「疫」》——醫師節的最美獻禮
    8月19日,我國的第三個中國醫師節,年初一場肆意蔓延的疫情讓今年的醫師節備受社會各界矚目。其中,由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醫務人員自編自導自演的抗疫舞臺劇《庚子記"疫"——致敬最美逆行者》正式首演,為醫師節獻上了最美的賀禮。
  • 護士拋下感染的父母和1歲半的孩子,一線抗疫兩個月後孩子已經不...
    3月23日,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產科護士易曼菲回家,緊緊地將女兒摟在懷裡。這是疫情發生兩個月來母女唯一的一次見面。讓她感到心酸的是,兩個月未回家,一歲半的女兒都認不出她了。她是獨生女,父母雙親感染新冠肺炎;她是一位90後護士,也是一位年輕媽媽。為了抗疫,她選擇逆行。匆匆和女兒見了一面,又回到了單位。
  • 奶奶留4歲孩子一個人在家,看完監控的媽媽心碎了
    記得那是我大寶4歲的時候,爸爸外地上班,我出差晚上未回。奶奶帶著他在家裡。我第二天早上起床就收到爸爸的電話,心裡在嘀咕啥事啊,這麼早打電話? 爸爸告訴我:「兒子早上一個人在家大哭,你快安慰下。」「為啥,奶奶不是在家嗎?」 原來早上6點多,奶奶看孩子還在睡覺,留他一個人在家,下去超市買菜,想著就一會兒,應該不會醒。
  • 寫抗疫「家書」鼓勵媽媽
    就在剛剛過去的那些日子裡,一行行寫在深夜的抗疫「家書」,讓他真正讀懂了母親。 「不想讓您去,但不會阻攔您」 「當我得知您要去武漢的那個晚上,我就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可我知道這是您的工作,所以我忍住了,不會阻攔您……」2月19日,趙曉林抵達武漢抗疫一線的第3天,兒子劉奕良突然給她發來一條長長的微信。字裡行間,飽含深情。
  • 援鄂護士在華中科技大學留影,兒子回到媽媽戰鬥過的地方
    來源標題:援鄂護士臨別前在華科留影,兒子如願考上!李從玲一家三口逆行抗疫最不放心兒子李從玲是安徽省第四批、中國科大附屬第一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護理組組長。逆行來漢抗疫期間,她最放心不下的,是讀高三的兒子餘宗璽。懂事的餘宗璽為了不讓媽媽牽掛,學習更加自覺和努力。在家上網課期間,他每天清晨自覺起床學習,直到深夜才睡覺。
  • 抗疫日記1丨「兒子在家聽話,媽媽要去上班了」
    只怕大多數人說出口的都是溫柔、安靜、沉穩這樣的字眼,事實也的確如此,身為獻縣中醫院護理部的副主任,平日一貫溫和、從容、明媚的女子,卻在石家莊抗疫緊要關頭,猶如一朵鏗鏘玫瑰,綻放在深夜的暴風雨裡。 1月5日凌晨2點,一個電話把我從睡夢中驚醒,一看是馬院長,心想肯定有大事發生:立馬組織人員物資馳援石家莊藁城。
  • 河南63歲女董事長上「疫」線被拒,兒子代母「上陣」,寫下這些防疫...
    正在母子爭相不下,1月26日,薛榮遞交到鄭大一附院的抗疫「請戰書」被拒了,原因是她的年齡超過了要求的55歲。母親被拒後,也就不用再爭了。最後,是兒子李圓方上了一線。1月26日至30日,李圓方在鄭大一附院隔離病區工作已經5天了。
  • 【抗疫英雄譜】一線「指揮員」 戰「疫」顯擔當
    一線「指揮員」戰「疫」顯擔當 ——記四川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李惠梅 個人名片 李惠梅:女,50歲,市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雅安醫院)(以下簡稱:市人民醫院)感染科護士長、副主任護師。1992年畢業於雅安衛校(現雅安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專業。20多年的護理職業生涯中,先後在醫院內、外系大部分科室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護理經驗。
  • 援鄂護士在華科留影兒子高考考上 李從玲兒子餘宗璽高考多少分
    逆行抗疫最不放心兒子李從玲是安徽省第四批、中國科大附屬第一醫院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護理組組長。武漢抗疫期間,李從玲最放心不下的是讀高三的兒子餘宗璽。懂事的餘宗璽為了不讓媽媽牽掛,學習更加自覺和努力,在家中上網課期間,每天早上6點多便起床學習,晚上12點才睡覺。
  • 安徽援鄂護士臨別前在華科留影,兒子如願考上該校
    李從玲一家三口逆行抗疫最不放心兒子李從玲是安徽省第四批、中國科大附屬第一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護理組組長。逆行來漢抗疫期間,她最放心不下的,是讀高三的兒子餘宗璽。懂事的餘宗璽為了不讓媽媽牽掛,學習更加自覺和努力。在家上網課期間,他每天清晨自覺起床學習,直到深夜才睡覺。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自律性很強,但李從玲還是有些擔心。餘宗璽說:「媽媽是醫護人員,奔赴武漢抗擊疫情是她的責任,我和爸爸都很支持她。我告訴她不要擔心家裡,我會好好學習。」
  • 我在「疫」線|劉海燕:沒有一個人喊累 這就是「醫」家人的情懷
    編者按:記錄一線故事,匯聚抗「疫」正能量。紅網益陽站聯合益陽市中心醫院共同推出《我在「疫」線》系列報導,記錄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真實日常。我在「疫」線丨莊水龍:寶貝,爸爸治病救人,只想成為你的英雄我在「疫」線 | 卜麗蘭:非典時期我在崗,今天我同樣在崗我在「疫「線 | 周雙雙:我將要在黃岡實現我的戰地情懷了,請你們放心!益陽市中心醫院護士長、副主任護師劉海燕(左三)在2019年益陽市PICC培訓班合影。益陽市中心醫院抗擊疫情醫療隊合影。
  • 援鄂護士最放心不下的兒子,圓夢華科
    李從玲逆行抗疫最不放心兒子李從玲是安徽省第四批、中國科大附屬第一醫院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護理組組長。武漢抗疫期間,李從玲最放心不下的是讀高三的兒子餘宗璽。懂事的餘宗璽為了不讓媽媽牽掛,學習更加自覺和努力,在家中上網課期間,每天早上6點多便起床學習,晚上12點才睡覺。他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學習自律性很強,但李從玲心裡還是有所擔心。餘宗璽告訴媽媽不要擔心,「媽媽是醫護人員,奔赴武漢抗擊疫情是她的責任,我和爸爸支持她。我們也告訴她不要擔心家裡,我會好好學習。」
  • 冬日裡的一頓飯︱羊肉湯鍋暖身 抗疫護士暖心
    作為曾前往湖北一線的抗疫隊員,李明餘分得10斤羊肉。休假在家,李明餘早早地就跟媽媽忙碌起來,清洗羊肉、準備配菜,不一會兒,一鍋羊肉湯鍋燉在火上。晚飯時間,同事們陸續到來,熬製了幾個小時的羊肉湯鍋端上桌。 「這個羊肉特別好吃!」大家圍坐一起,品嘗美味。
  • 董毅斌家庭:抗疫一線 伉儷同行
    【文明家庭】抗疫一線 伉儷同行—— 記清水縣人民醫院外三科副主任醫師董毅斌家庭■新天水記者陳少娟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批又一批的醫護人員衝到了救治的最前線,其中更有不少夫妻檔,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舍小家為大家,攜手奮戰一線,用行動書寫了大愛的含義。
  • 宅在家裡生活也精彩鄂州六旬老黨員石章海創作書法抗疫收藏第一表
    連日來,在湖北省鄂州市武昌大道老鄂城門前,不少市民慕名參觀一位年過六旬的退休幹部石章海宅在家裡也抗疫的作品,他用自己心血記錄書寫的《新冠肺炎疫情記載表》作品展覽。66歲的鄂州市稅務局退休幹部石章海宅在家裡參與抗疫,用書法記載中國戰勝疫情,被譽為中國抗疫疫情勝利記載書法收藏第一表。
  • 白衣天使護「航」記
    到石家莊支援正定國際機場核酸檢測不知不覺中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了。在這段時間裡,同為90後的年輕的護士郎軒、常迎雪肩負著白衣天使的神聖職責,不畏病毒、迎難而上,踐行醫務工作者的使命擔當。11月2日下午,唐山市中醫醫院心血管科三病區護士郎軒、唐山市中醫醫院普外科護士常迎雪隨唐山市抗疫小分隊奔赴省會石家莊。
  • 戰「疫」線上的巾幗英雄蕙質蘭心——記廣西醫科大學一附院兒科抗疫
    戰「疫」線上的巾幗英雄蕙質蘭心——記廣西醫科大學一附院兒科抗疫 2020-03-13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疫」線最美逆行者—210篇範文教您寫好抗疫先進典型事跡
    35、一封鏗鏘有力的「請戰書」:到疫情一線36、疫情防控戰線上的最美皋蘭人37、「最美護士」上前線38、「重慶最美護士」的最美逆行:不論生死、不計報酬39、抗疫在基層丨冷水江:最美醫生夫妻檔 抗擊疫情在一線
  • 抗疫媽媽的兒子成為清華大學「數學天才班」第一位湖南籍學生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炎皇 通訊員 曾帆護士媽媽沈波湧在湖北黃岡一線抗疫,兒子閻光溪在家備戰高考。媽媽在抗疫一線交出了滿意答卷,兒子在交出了696分的高分答卷,成為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英才班(以下簡稱「清華丘成桐數學班」)的第一名湖南學子。這個班每年認定的學生名額全國不超過 30 人,是大家眼中的「數學天才班」。在抗疫、高考兩個「戰場」,母子倆互相鼓勵,全力以赴,他們都取得了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