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表面「起粉」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 水泥技術--水泥行業...

2020-12-11 水泥人網

水泥人網】混凝土在用於道路、樓板或薄壁等部位時,常會出現表面「起粉」、「露砂」等現象。雖然混凝土表面的「起粉」並不影響其抗壓強度等級,但會嚴重破壞混凝土路面或樓面的耐磨性、抗滲性、美觀性與長期耐久壽命,對工程質量不利。而引起混凝土表面「起粉」的原因也經常是施工部門與混凝土供應站之間爭論的焦點。施工部門常將拌制混凝土時摻入的粉煤灰或水泥廠家磨製水泥時摻入的混合材等水硬性較差的材料當成是導致路面「起粉」的罪魁禍首,認為這部分材料密度較小,易富集於新拌混凝土表面,從而導致混凝土表面硬度大幅度下降,造成「起粉」。混凝土供應站則認為,混凝土表面「起粉」主要是施工過程振搗過度或施工後養護不當造成的,與混凝土材料本身及是否摻有粉煤灰無關。本文通過對混凝土表面「起粉」的案例分析,探討了表面起粉的原因,並提出預防或減輕混凝土表面起粉的相應技術措施。


    1  案例分析

廣州市某一街道擴建工程,採用C35強度等級的預拌混凝土(水泥用同一廠家生產的同一品種水泥),其中有部分路面用的是不摻粉煤灰(純水泥混凝土)的預拌混凝土,另一部分路面用的是摻有10%粉煤灰的預拌混凝土。通車後發現,純水泥混凝土路面沒有「起粉」現象,摻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中有一段也沒有「起粉」現象,有一段則出現了「起粉」和「露砂」現象。質檢部門抽芯檢測結果表明,所有混凝土的抗壓、抗折強度均達到了設計要求。施工部門認為是粉煤灰的浮漿導致了表層混凝土強度偏低。經現場實地取樣分析,發現表層起粉並非是粉煤灰浮漿,而是混凝土表層在施工及凝結硬化過程水灰比過大所致。具體分析過程如下:
 
    試樣A:不摻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表層灰漿(不起粉);
    試樣B:摻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表層灰漿(起粉部分);
    試樣C:不摻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下層灰漿。

將所取樣品進行研磨,用80μm方孔篩將大部分砂子除去以獲得所需樣品。對製得樣品進行化學成分分析、酸不溶物分析,結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樣品的化學分析結果    %

樣品

loss

SiO2

Fe2O3

Al2O3

CaO

MgO

SO3

酸不溶物

A

14.70

41.73

3.87

6.60

27.70

0.61

0.32

95.53

43.34

B

15.47

49.82

0.49

6.88

19.55

0.34

0.11

97.08

55.83

C

10.67

41.83

2.79

7.60

29.86

0.72

1.24

94.71

40.61

 

表2 樣品中酸不溶物的化學分析結果 %

樣品

SiO2

Fe2O3

Al2O3

CaO

MgO

A

84.72

1.02

9.26

0.72

0.13

95.85

B

85.54

0.82

9.14

0.70

0.13

96.33

C

79.98

1.09

12.3

0.86

0.17

94.40


    由表1可以看出:配比相同的A、C樣化學成分及酸不溶物含量基本相近,A樣燒失量明顯高於C樣;B樣與A、C樣相比,燒失量、SiO2及酸不溶物含量均較高,CaO含量較低,這說明B樣中鈣質材料含量較少,矽質材料含量較多。通常水泥製品化學分析中的酸不溶物主要是未分離乾淨的砂、水泥中的混合材、混凝土中摻入的粉煤灰以及養護過程中帶入的粘土質物質。其中砂的主要化學成分是Si02,粉煤灰及粘土質物質的主要化學成分是Si02與A1203。由表2結果可知,酸不溶物的主要成分是Si02和A1203,試樣A與試樣B的A1203含量相近,且小於試樣C。這說明試樣B中沒有大量的粉煤灰,可見「起粉」主要原因不是粉煤灰在混凝土表面富集。

根據水泥的水化程度與化學結合水含量的關係,測定樣品中化學結合水與CaO的含量,對比單位CaO所帶有的化學結合水的多少,即可比較相對水化程度的高低。表1中的燒失量主要包括了原材料(未水化水泥)自身的燒失量及水泥水化後的化學結合水,設定原水泥的燒失量為3.5%,則扣除酸不溶物後的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扣除酸不溶物後(酸溶部分)樣品的化學成分

樣品

loss

SiO2

Fe2O3

Al2O3

CaO

MgO

化學結合水

n

A

25.94

8.85

6.05

4.57

48.34

0.98

22.44

0.46

B

35.02

4.67

0.07

4.02

43.38

0.61

31.52

0.73

C

17.97

15.74

3.95

4.39

49.69

1.10

14.47

0.29

 註:①n=化學結合水/CaO;②其餘單位為%。

    從化學結合水含量看,試樣A、B的水化程度均高於試樣C,其中試樣B的水化程度最高,單位CaO帶有的化學結合水高達0.73,是純水泥路面下層混凝土試樣C的2.49倍,比不「起粉」的純水泥路面表層試樣A高出56.53%。這說明混凝土表層水泥顆粒的水化程度比混凝土內部的顆粒要大。本文認為這是在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泌水,造成表層水灰比過大,水泥水化較充分所致。雖然水泥具有較高的水化程度和較大的水化空間,但水化產物搭接鬆散、強度較低才是表面「起粉」的真正原因。

 

    類似於路面起粉的現象還常見於大面積的樓板、停車場、薄壁混凝土等工程,對這類問題的多次現場分析及取樣分析結果均表明,「起粉」的主要原因不是粉煤灰或其它混合材或摻合料的浮面,而是混凝土表層結構疏鬆、強度偏低。導致混凝土表層結構疏鬆、強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①混凝土表層的水灰比大於混凝土內部,表層水化產物之間搭接不緻密,孔隙率大;②混凝土養護不當,施工早期水分散失過快,形成大量的水孔,表層的水泥得不到足夠的水分進行水化。檢測混凝土表層中水泥的水化程度,可幫助判別「起粉」的原因。表層水泥水化程度較高主要是由於泌水所致,表層水泥水化程度較低,則主要是施工養護不當所致。從多起案例分析來看,因泌水而導致混凝土表面起粉的情況居多數。

 

    2  影響混凝土表層水灰比的因素

 

    混凝土是由顆粒大小不同、密度不同的多種固體和液體組成的複合材料,在水泥(或其他膠凝材料)的凝結過程中,密度大的粒子要沉降,因而產生了固體粒子與水的分離,即新拌混凝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泌水現象,泌水越嚴重,表層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影響混凝土泌水的因素主要有混凝土的配合比、組成材料、施工與養護等幾方面。

 

    2.1  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水泥凝結硬化的時間越長,自由水越多,水與水泥分離的時間越長,混凝土越容易泌水;混凝土中外加劑摻量過多,或者緩凝組分摻量過多,會造成新拌混凝土的大量泌水和沉析,大量的自由水泌出混凝土表面,影響水泥的凝結硬化,混凝土保水性能下降,導致嚴重泌水。

 

    2.2  混凝土的組成材料

 

    砂石集料含泥較多時,會嚴重影響水泥的早期水化,粘土中的粘粒會包裹水泥顆粒,延緩及阻礙水泥的水化及混凝土的凝結,從而加劇了混凝土的泌水;砂的細度模數越大,砂越粗,越易造成混凝土泌水,尤其是0.315mm以下及2.5mm以上的顆粒含量對泌水影響較大:細顆粒越少、粗顆粒越多,混凝土越易泌水;礦物摻和料的顆粒分布同樣也影響著混凝土的泌水性能,若礦物摻合料的細顆粒含量少、粗顆粒含量多,則易造成混凝土的泌水。用細磨礦渣作摻合料,因配合比中水泥用量減少,礦渣的水化速度較慢,且礦渣玻璃體保水性能較差,往往會加大混凝土的泌水量;粉煤灰過粗,微細集料效應減弱,也會使混凝土泌水量增大。

 

    水泥作為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膠凝材料,與混凝土的泌水性能密切相關。水泥的凝結時間、細度、比表面積與顆粒分布都會影響混凝土的泌水性能。水泥的凝結時間越長,所配製的混凝土凝結時間越長,且凝結時間的延長幅度比水泥淨漿成倍地增長,在混凝土靜置、凝結硬化之前,水泥顆粒沉降的時間越長,混凝土越易泌水;水泥的細度越粗、比表面積越小、顆粒分布中細顆粒(<5μm)含量越少,早期水泥水化量越少,較少的水化產物不足以封堵混凝土中的毛細孔,致使內部水分容易自下而上運動,混凝土泌水越嚴重。通常有些立窯水泥廠為節能降耗,在製備生料時添加較多的螢石礦化劑,致使熟料的凝結時間大幅度延緩,其水泥粉磨時,控制細度較粗,比表面積較小,因而經常有用戶投訴使用該水泥易導致混凝土表面「起粉」。此外,也有些大磨(尤其是帶有高效選粉機的系統)磨製的水泥,雖然比表面積較大,細度較細,但由於選粉效率很高,水泥中細顆粒(小於3~5μm)含量少,也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泌水和起粉現象。因此,在

水泥生產

過程中控制合適的技術參數和性能指標也是有效改善所配製混凝土表面「起粉」的途徑之一。不同品種、不同強度等級的水泥的保水性、凝結時間、早期強度都差異較大,在使用時應根據各自的特性,選擇適當的施工方法、養護條件與時間,以儘量減少水泥品種和標號對混凝土表面「起粉」的影響。

 

    2.3  施工與養護

 

    施工過程的過振並不是將混凝土中密度較小的摻和料或混合材振到了混凝土的表面,而是加劇了混凝土的泌水,使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增大;當混凝土表層的水泥尚未硬化就灑水養護或表面受到雨水的衝刷時,亦會造成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增大。此外,在混凝土的施工與養護過程中,太陽暴曬或天氣非常乾燥的時候,表面水分的蒸發大於混凝土的泌水速度,將導致表層水分大量揮發,表層水泥得不到充分的水化,建立不起足夠的表面強度而產生「起粉」現象。因此,施工與養護方法應根據不同的氣候條件、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和不同品種的水泥而及時調整,保證混凝土在施工後至建立起足夠的強度之前有充分的溼養護而又不出現嚴重的泌水。

 

    3  結束語

 

    要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現「起粉」現象,首先混凝土本身要具有較好的保水性,防止嚴重的泌水導致混凝土表層水灰比過大。從配合比及組成材料的選擇出發,要注意控制水灰比不宜過大、外加劑不要過摻,以及凝結時間要適宜。砂、石集料要符合國家質量要求,尤其要注意砂中0.315mm以下的顆粒含量。水泥的凝結時間不易過長,比表面積不宜過小,顆粒級配不宜過分集中;其次,施工過程要防止振搗過度造成混凝土嚴重的離析與泌水;再次,施工後要注意及時養護,既要防止混凝土表面硬化之前被雨水衝刷造成混凝土表面水灰比過大,又要防止混凝土中的水分在表層建立起強度之前散失,尤其是摻有粉煤灰或礦渣的混凝土,由於其早期強度較低,表層沒有足夠多的水化產物來封堵表層大的毛細孔,若不注意早期充分的溼養護,混凝土表層水分散失較快較多,表層水泥得不到充分的水化,亦會導致表層混凝土強度偏低,結構鬆散。通常,在混凝土接近終凝時,要對混凝土進行二次抹面(或壓面),使混凝土表層結構更加緻密。

 

 

 

 

【作者:吳笑梅,樊粵明】

相關焦點

  • 生態水泥混凝土材料與技術
    我國也已經意識到生態水泥混凝土材料和技術是今後水泥混凝土行業發展的大趨勢,這樣才能使水泥混凝土行業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前言  以水泥為膠凝材料生產的混凝土,今天已成為全世界各種各樣結構工程建設首選的建築材料,這主要是由它的經濟性所決定:原材料來源廣泛、便宜,施工與維修費用較低廉。
  • 混凝土與水泥製品行業 「十三五」發展規劃
    2.行業投資規模保持高位  自「十一五」起,混凝土與水泥製品行業投資開始呈現高速增長態勢。2011年行業投資規模達到1516億元,成為建材行業投資規模最大的行業。2012年起雖然投資增速大幅回落,但投資總量仍保持高位。2015年混凝土與水泥製品行業完成投資額2518億元,同比增長4.9%。
  • 水泥助磨劑和混凝土外加劑在水泥和混凝土生產中的重要性
    粉體助磨劑的摻量通常在0.8~1.0%,水泥新標準中限制助磨劑的摻量為水泥總量的0.5%;粉體助磨劑中的氯鹽將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產生腐蝕作用,水泥新標準中限制水泥中總的氯離子量小於0.06% ;又由於各地水泥生產所用的原材料及所用的混合材很不相同,非常複雜,所以助磨劑的合理選用必須考慮到原材料的特性及水泥的水化機理和動力學過程。
  •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試驗規程》解讀
    近日,交通運輸部發布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試驗規程》(JTG3420—2020)(簡稱《規程》),作為公路工程行業標準,自2021年3月1日起實行。原《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試驗規程》(JTGE30—2005)(以下簡稱原《規程》)同時廢止。
  • 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裂縫控制措施
    3、外界氣溫溼度變化的影響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在施工期間,外界氣溫的變化對防止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產生起著很大的影響。混凝土內部的溫度是由澆築溫度、水泥水化熱的絕熱溫升和結構的散熱溫度等各種溫度疊加之和組成。
  • 大體積混凝土的裂縫產生的可能原因與預防措施
    通過對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和類型的論述,從各個環節提出了預防裂縫的綜合措施。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收縮;安定性;裂縫控制  1.1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可能原因  1.1.1裂縫的類型和形成原因大體積混凝土墩臺身或基礎等結構裂縫的發生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
  • 在混凝土中摻入粉煤灰代替水泥,多少量合適?
    粉煤灰如今已成為水泥混凝土常用的摻合料,在混凝土中用粉煤灰代替一部分水泥,不僅不會影響混凝土的強度,而且還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節約成本,因此得到快速廣泛的普及。粉煤灰本身作為一種固廢,開發成綠色建材,利國利民,具有良好社會效益。那麼,在混凝土中,究竟可以添加多少比例的粉煤灰呢?
  • 山西省第三屆「水泥、混凝土、外加劑行業技術交流座談會」在太原...
    2019年1月19日,山西省第三屆「水泥、混凝土、外加劑技術交流座談會」在太原金隅冀東水泥經貿有限公司盛大召開。本次大會由山西省建築業協會混凝土外加劑專業委員會組織、太原金隅冀東水泥經貿有限公司承辦、山西省建築科學研究院協辦,山西省建築業協會混凝土外加劑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曉峰主持大會。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藝流程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指以水泥混凝土板和基(墊)層所組成的路面,亦稱為剛性路面。它包括普通水泥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碾壓混凝土和連續配筋混凝土路面等。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其抗壓、抗彎、抗磨損、高穩定性等諸多優勢,在各級路面上得到廣泛應用,在我國高等級公路中水泥混凝土路面日漸增多,加上近年來農村公路建設中普遍採用水泥路面,使得水泥混凝土路面科學化、規範化施工成為廣大公路建設者關注的問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核心環節是混凝土的拌和生產和混凝土的攤鋪,本文僅對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藝流程進行探討。
  • 商品混凝土和易性不合格原因分析及改進措施
    3.1水泥漿量(骨料量)3.1.1水泥漿量(骨料量)最佳控制範圍商品混凝土水泥漿體一般多在310~350L之間,從而骨料體積一般在640~680L之間,漿骨比則在1:(2.2~1.8)之間。3.2砂的細度與砂率3.2.1砂率在混凝土中的作用適當的砂率拌制砂漿在新拌混凝土中起潤滑作用,可減少粗骨料之間的摩擦阻力,可達到明顯提高混凝土流動性的作用。
  • ...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 || 探討動態圖像法在水泥行業的前沿應用
    隨著現代混凝土技術的發展,用戶對水泥的性能要求不斷提高,水泥顆粒粒徑分布及顆粒形貌對水泥性能的影響逐漸受到水泥生產企業的重視。過去水泥行業注重顆粒大小的檢測,隨著國家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的實施,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水泥的高性能發展這塊有很大的發展創新,這就需要公司對顆粒的形貌、顆粒的級配方面有一個準確的把控,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是研究水泥及水泥製品的企業,對水泥顆粒形貌和粒徑分布的了解與掌握對水泥產品的質量控制是至關重要的,也對水泥產品的推廣提供了契機。
  • 混凝土滯後泌水原因分析及成功實例
    滯後泌水更具隱蔽性,工作檯上的技術人員很難對混凝土狀態作出正確的判斷,待澆鑄滯完成後才發現泌水,後果將難以彌補。因此,混凝土滯後泌水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見的問題之一,本文對其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並結合自身工程經驗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 水泥地面返砂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水泥地面返砂該怎麼辦?為什麼會出現返砂現象?了解地面返砂的原因,在以後的施工過程中避免再次出現類似問題。一、地面返砂的原因1、選好水泥標號不合理,控制好水泥用量不當;2、砂漿水灰比不當:水灰比過大,即拌合的混凝土水量大,導致混凝土表面泌水,降低混凝土表面強度。
  • 水泥仿木圍欄,混凝土仿木圍欄,水泥仿木圍欄廠家
    仿木圍欄,有的地方叫作仿木護欄、仿木欄杆或仿木柵欄,其中「仿木」工藝是一種新型景觀材料製作加工而成,主要以砼鋼筋(5~6MM優質鋼材)混凝土(高標號水泥以及仿木欄杆廠家當地的河沙石子)為原材料,用模具通過振動、脫模預製出來的水泥仿木圍欄(混凝土仿木圍欄),其表面流暢、年輪紋理清晰、
  • 水泥地面易起灰,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原因
    下面,小編就簡單給大家分析一下水泥地面易起灰的原因以及分享水泥地面起灰的解決方法。第一,水泥地面易起灰的原因1、水泥是由混凝土、砂漿、水等攪拌、混合而成,在製作過程中如果加入太多的水,就會造成地面水灰比過大,在後續使用中地坪很容易就會出現起灰起砂現象。
  • 「建築交通」建築工地混凝土泵送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3混凝土泵送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分析3.1 混凝土泵送前質量控制(1)為了避免泵送過程中的振動導致泵車和混凝土泵發生滑移,需要檢查泵車以及混凝土泵是否穩定可靠,如果其設置位置處於支護結構上,必須進行適當的驗算和調整。
  • 水泥對水泥與外加劑的適應性影響
    [7]出磨水泥溫度低於110℃時,二水石膏轉化成半水石膏的量較少, 當出磨水泥溫度達到130℃時大部分二水石膏都轉化為半水石膏和硬石膏。因此控制出磨水泥溫度, 最好在120~125℃,最高不超過130℃,可以使二水石膏轉化成一定比例的半水石膏。
  • 什麼原因會讓水泥地面出現起灰現象?水泥地面起灰處理施工工藝
    水泥地面出現起砂的原因: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混凝土的水灰比過大。坍落度太大。水泥表面的水分蒸發太快。水泥抹面時造成表面泌水。水泥抹面。灑水抹面。水泥地面起砂處理施工工藝:1. 將水泥地坪正常硬化和研磨至均勻平整。2. 保持地坪乾燥乾淨。3. 將水泥地坪專用處理劑用專業低壓噴霧器均勻地噴灑在水泥地坪表面上。
  • 粉煤灰在高速公路水泥砼路面中的應用
    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攤鋪施工對水泥混凝土的路用性能有特殊的要求,混合料既要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又要提高抗折強度。摻入粉煤灰,是提高水泥混凝土性能的有效技術手段。在常益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過程中,通過相關試驗和施工實踐,對混凝土摻入粉煤灰的性能進行了研究,確定了粉煤灰的技術要求、合適的摻量、配合比設計方法,並提出了改進的措施。一、室內試驗1.
  • 車間水泥地麵粉化起灰怎麼處理
    今天就車間水泥地麵粉化起灰來給大家介紹這方面知識,廠房、車間等水泥地面老化或者新澆築的地面因混凝土問題或者施工導致的地麵粉化起灰現象,如何來處理呢?其中一個簡單有效的處理方法就是直接使用邦偉建材的BW202地坪滲透固化劑,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地麵粉化起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