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宅女」兩次辭職搞文學創作 成網絡作家

2020-12-13 人民網甘肅頻道

她通過網絡世界與兒童「對話」,用孩子般的思維觀察五彩繽紛的世界,為騰訊公司量身定做了上百萬字的系列文學作品。她獨特的創作風格猶如一道閃亮的光束,點亮嘉峪關文壇,讓關城腳下的文人墨客心頭一震。除了旅遊,80後女生郭曉羽的大部分時間「宅」在家裡,過著自己想過、別人看來另類的生活。

兩次辭職做自己喜歡的事

早上6時許起床後,郭曉羽和往常一樣在跑步機上運動,隨後練瑜伽。「為了強身健體,也為了減肥。」郭曉羽笑呵呵地對記者說。

在6月的夏天,嘉峪關女孩郭曉羽的每天就是這樣開始了。

郭曉羽的QQ籤名是「吃飽了減肥」,她最喜歡的筆名是「軒轅小胖」。「擅長寫作,吃肉」、「80後、死宅、極懶、吃貨、無肉不歡。」和其他女孩子一樣,「減肥」是她經常掛在嘴邊的字,可是,她那「吃飽了減肥」的奇特想法讓人難以理解。

「不吃飽怎麼有力氣減肥呢,人體需要攝入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各種維生素,不能因為減肥搞壞身體。重要的是體形,而不是純粹的重量。」這是郭曉羽笑侃的減肥理論。她告訴記者,小時候不懂這些,亂減肥,曾經因不吃而暈倒過。現在明白了,要科學減肥。

其實,「軒轅小胖」並不胖,用「軒轅」和「小胖」組合為筆名,按她的說法是:用高大上的字眼和平民化的字眼結合,讓讀者便於接受,別通過名字給我定型。

早上雜糧粥加雞蛋,中午吃炒菜,晚上吃水果、牛奶和麥片之類的食品,郭曉羽的食譜,是她和媽媽共同計劃並付諸落實的,媽媽希望「健康的胖子比虛弱的瘦子快樂」,她希望「自己能夠更好」。

即便是她長期「宅」在家裡,但已是一位碩果纍纍、名氣不小的兒童文學作家了,在不少熟人的心目中,郭曉羽的生活和創作方式懶散得有點另類,而她自己則認為「是個普通人,不願看著別人的臉色生活,不願接受別人的安排,只想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希望一生任性得有理,生活得舒心」。

郭曉羽打小喜歡看書,但她的喜好和思維,連她的父母也覺得怪怪的,覺得她不像個女孩。她喜歡看懸疑奇幻的書籍和動畫、漫畫,這是她至今還在堅持的嗜好。

郭曉羽的父母都是國企職工,為了讓女兒便於就業,父母在她高中時期替她做了一回主,強迫她學了理科。但父母之命僅此一次。

2008年,郭曉羽從蘭州交通大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畢業後,前往上海證券交易所工作,算是專業對口。僅僅一年後,她回到嘉峪關,到中核四零四廠從事化工工作。然而,郭曉羽的思維不因父母之命和先後兩次工作的經歷而改變,她終究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於2010年毅然辭職,自此「宅」在家裡。

「父母讓我學理科,我不願意但能理解;我辭職時他們不理解且有抱怨,可他們最終還是接受了現實。」郭曉羽說,能夠自立的事實是消除自己與父輩之間的代溝的法寶。

不過,學理科的那段經歷,讓郭曉羽的思維和言行舉止更趨於邏輯性,她覺得終身受益。「抒情不如文科生,但吵架不弱於文科生。」郭曉羽坦言,學理科的經歷對她的寫作有幫助。

除了「宅」在家裡「吃飽了減肥」和創作,外出旅遊是郭曉羽的另一大愛好。自己的文字變成了鉛字,也換來足以讓她自立甚至任性的資本,郭曉羽喜歡邀約兒時的夥伴一同外出旅遊,當然很願意為此而埋單。她說,外出旅遊不僅僅是為了看風景,主要還是為了心境,為了尋找自己想過的生活方式,讓自己過得愜意、舒服。

「如果有好的風景,如果這種好風景能讓我有個好心情,讓我爬山走遠路吃點苦也可以,我願意。」

像孩子一樣睜大眼睛看世界

如今,80後已經是成人的代名詞,可是,郭曉羽童心未泯。

「跳躍性思維,神出鬼沒,一說話就會冷場,特別羞澀;冷笑話愛好者,間接性抽風。生命在於靜止,發呆就是最好的運動。一直買彩票,從未中大獎,瞪誰誰發財。」

這是郭曉羽在一本書中的自我介紹,像出自一個孩子之口。

郭曉羽介紹說,看書、看劇、看電影讓她學到了很多東西,長期閱讀懸疑奇幻、動畫、漫畫方面的書籍和看電視,是她產生創作類似小說的源泉。她認為,異想天開、稀奇古怪的好奇心是知識萌芽的途徑,是打開人類智慧的大門,這類小說有利於增強孩子的思維能力,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正因如此,為了創作出接地氣和讓少年兒童喜愛的作品,她每天像孩子一樣睜大眼睛,用孩子般的思維觀察五彩繽紛的世界。她說,幾乎每一個少年兒童在每一天都會有新奇的發現。比如:發現小鳥用草和泥做窩;發現小貓喜歡曬太陽;發現小鵝和小鴨穿著同樣的黃衣服;發現指南針總是固執地指向南方。

「我的寫作就是要用這些好奇和迷幻為少年兒童思考、構思、創作出豐富的精神大餐。」郭曉羽說。

上午10時許,郭曉羽和往常一樣開始「碼字」,午休後看電視,下午4時到5時繼續「碼字」。

「那是洛剋星球的盡頭,無人到達過的地方。這裡有一座灰色的山,山上寸草不生,沒有洛克知道它的存在,就連探險協會最優秀的探險家也未曾來過這裡,如果科學家們拿一塊山上的石頭回去檢測,他們一定會大吃一驚,因為這座山是如此古老,似乎從洛剋星球誕生之初就已經存在。在山的頂端,有個山洞,又黑又長,一路蜿蜒下去,似乎要到達地心。在山洞的最盡頭,陽光無論如何都照不到的地方,藏著一座黑不見底的深潭。那是洛克們所想像不到,最純粹的黑色。也是洛克們無法想像到的,最邪惡的黑色。」

6月5日,郭曉羽為她正在創作的《洛克王國精靈王戰記》系列叢書寫下了這段序。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郭曉羽創作中的這種思維極具跳躍性,她的邏輯和文字總是讓成年人很難理解,卻讓孩子們很感興趣,正如成年人面對孩子們一些好奇的問題時不知所云一樣。

「這樣的迷幻文字,讓我這個從事新聞和愛好詩歌創作的人,感覺自己的思維竟然不好使了。」嘉峪關市文聯副主席劉恩友自嘲地說。

聽聞作家自己掏腰包出書很驚訝

「宅」在家裡的郭曉羽雖沒有厚實的生活閱歷,但她通過網絡看世界並與兒童「對話」,憑藉自己跳躍的思維,走出了地域的封層。她說「自己是喜歡做白日夢的人」,可她卻把白日夢變成了現實。

《洛克王國》是騰訊公司為孩子們量身打造的遊戲,也是國內IP量最高的網頁遊戲。2012年,騰訊公司向郭曉羽拋出橄欖枝,作為籤約作家,她開始參與該公司《洛克王國》的主打圖書。2012年7月,郭曉羽與騰訊公司合作出版的《你好!魔法學院》由江蘇文藝出版社發行,自此,她的兒童文學創作一發不可收。

據統計,截至目前,郭曉羽除了不斷在網絡、雜誌上發表短篇小說外,出版的書籍還包括《搞鬼》系列叢書3部,兒童文學《洛克王國神寵傳說》系列作品第一部12本,紀念版12本,第二部12本中的6本,《搞鬼》系列網絡連載小說的點擊量超過千萬次。此外,已經完稿的《洛克王國暗夜怪談》系列正在出版,目前正在創作的《洛克王國精靈王戰記》系列即將上線,她還是鳳凰天舟金牌籤約作家,2011年度被評為天涯蓮蓬鬼話十大牛人。2014年,《洛克王國神寵傳說》系列總銷量破百萬冊,榮登全國書店開捲兒童類書籍銷量榜榜首,榮獲中國出版協會桂冠「童書獎」,被團中央列為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優秀文化作品,還被改編為真人舞臺劇,去年在北京、上海、連雲港、成都、南京巡演多場,今年預計在全國總巡演一百場,由此改編的系列漫畫也已在今年上市銷售。

郭曉羽無疑是一位高產作家,她的創作速度,讓一些文壇老手們感到自愧不如;郭曉羽也無疑是書籍出版流程中的「幸運者」,她出版的書籍無一例外是約稿,她不會為自己的作品沒有地方發表而犯難並受挫,也不會為自己的作品難以成書而發愁,難怪當她聽到如今不少作家自己出錢出書的說法時,表露出莫名的神態。

郭曉羽還有些「不知足」,她告訴記者,她現在所寫的作品,基本上是在騰訊公司等出版社的遊戲構架下展開思維講故事,作品的世界觀大多是別人的,她想轉型,寫出更具內涵的成人作品。

郭曉羽還有個筆名叫「司空」。她告訴記者,這個筆名比較有內涵一些,是為她今後擴展的讀者群而準備的,她不能僅僅局限於兒童文學、網絡作品,她還想嘗試著走出別人的世界觀框架,寫一些與自己世界觀相近的成人作品。她透露,目前她已經完成了約18萬字的成人小說《窺心者》,預計下半年可出版。

「她像個孩子,但她的作品拉近了現實文學創作與網絡寫作之間的距離,也拉近了嚴肅文學創作與網絡等新媒體之間相融相生的距離。」這是劉恩友對郭曉羽的評價。

她像一道光束照亮嘉峪關文壇

一間不到20平方米的屋子,一套普通的電腦桌椅,連同佔據了一面牆的一架書櫃,構成郭曉羽的創作世界。

午後,郭曉羽打開電腦網遊,關注新聞熱點和她感興趣的話題。這些天,「長江沉船事件」是她首先關注的新聞熱點,她在心底默默地希望能有奇蹟出現,有時候覺得心裡酸酸的。

看書、鍛鍊、追劇、寫作,這是郭曉羽以前每天必須做的事情,如今,她關注的熱點趨於成人化。打開書架,郭曉羽拜讀和出版的書琳琅滿目,古典書籍、哲理文學都成為她的「新寵」。

記者了解到,多年來,郭曉羽成就頗豐,但她似乎對名利看得很淡,以至於對文聯、作協這樣的組織和相關的光環名稱都不識。2014年,嘉峪關市文聯副主席竇雁紅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知道了郭曉羽,並把她介紹給文聯主席趙淑敏,後經其推薦,郭曉羽2014年加入嘉峪關市文聯,2015年1月成為甘肅省文聯的一員。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趙淑敏的言談中對郭曉羽偏愛有加。「她是嘉峪關市目前最年輕的作家,她的創作手法走在了全國同類作家的前列,引領了一種潮流;她的創作與市場接軌之快,叢書出版、銷售量之大在全國屈指可數,難能可貴!」趙淑敏認為,郭曉羽的創作手法與傳統有別,其人其作單純乾淨。

「幾乎在一夜間,郭曉羽好像突然閃過的一道閃亮光束,在嘉峪關文壇閃亮登場,她的創作激情和成果,讓文人墨客心頭一震,因為她給嘉峪關文壇帶來了新的氣息、新生的蓬勃力量,還為嘉峪關的文學創作打開了多年來瓶頸式的創作格局而欣喜。」這是劉恩友集中關注郭曉羽作品後寫下的一段話。

郭曉羽目前籤約待出版作品還有十幾本,並且自己還有繼續寫網絡小說的計劃。面對這麼多的籤約創作計劃,郭曉羽坦言自己也有壓力,但她很自信,也覺得很充實。她說,這正是理想中的生活。

郭曉羽在努力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著,她的母親已經接受了女兒的固執和所謂的懶散,寄語女兒「只要開心就好」。

「寫作讓我過上了自己想過的生活,我不會看著別人的臉色而生活。」郭曉羽說,這是她的目標,她希望能一直按照這個方式活下去。

相關焦點

  • 全國136位知名網絡作家發出《提升網絡文學創作質量倡議書》
    央視報導136位網絡作家發出《提升網絡文學創作質量倡議書》 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大現實題材創作12月24日,136位知名網絡作家在上海發出《提升網絡文學創作質量倡議書》,呼籲全國網絡作家承擔時代責任,傳承中華文脈,創作出更多高質量精品力作。
  • 提高「四力」助推網絡文學精品化 知名網絡作家創作研討班舉行
    網絡文學經過20餘年的發展,湧現出大量優秀作品,以其巨大的想像力和平民性收穫了海量讀者,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作者投身到網絡文學創作中。《2019年度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顯示,中國網絡文學駐站作者數量達到1936萬,較2018年增長181萬,籤約作者數量達77萬。
  • 中文在線斥資過億扶持創作 網絡文學大學助力作家新生力軍
    中文在線深耕數字內容,在扶持原創文學、提高網文內容質量方面有長期投入的決心,今年更是加大了對作家培養的投入,斥資過億扶持創作。  網絡文學大學,簡稱網文大學,是在中國作家協會的指導下,由中文在線發起成立的中國首家培養網絡文學原創作者的公益性大學,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擔任名譽校長。
  • 智能化寫作軟體助力網絡創作,橙瓜碼字引領網絡文學創作新生態
    從1998年到2020年,網絡文學發展已經有20餘年,成為一個市值規模幾百億的成熟行業,網絡文學影響了億萬人的生活。專業寫作軟體成為創作者們的共同需求網絡文學影響人們的生活,不只在於為人們提供了一種閱讀體驗,還為社會造就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網絡作家已經在客觀上成為了一種廣泛存在的職業身份。
  • 李林榮:從創作角度,促進網絡文學持續繁榮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教授李林榮針對「網絡文學創作如何兼顧接地氣和高格調」以及「網絡文學同質化」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在這種大背景下,如果文學創作過於強調地域特色,甚至人物語言和情節構造的細節,都竭力渲染或添加地方風味,作品的整體格局就會顯得狹窄。尤其是寫過往時代的人和事,單純抱著懷舊的心思,歷數某時某地特有的點點滴滴,那就成私人情緒的表達了,沒法跟更多的讀者產生緊密關聯。
  • 中國網絡文學小鎮落戶長沙 首批網絡作家入駐
    7月31日,30餘位網絡作家歡呼著走出長沙地鐵3號線長沙大學站,坐落在月湖公園畔的「中國網絡文學小鎮」正式迎來了首批網絡文學湘軍,這也標誌著湖南網絡文學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據悉,「中國網絡文學小鎮」是第二個「國」字號網絡文學示範基地,由中國作協和湖南省委宣傳部共同指導。
  • 衛生院公文「外包」 請作家寫工作總結搞「文學創作」
    網絡配圖日前,因違規將公文「外包」,湖北省松滋市王家橋鎮紀委給予該鎮中心衛生院黨支部宣傳委員陳民黨內嚴重警告處分,給予時任該院黨支部委員、副院長萬波蘭黨內警告處分。《湖北日報》的一則報導披露,去年12月,王家橋鎮中心衛生院黨支部會議一致通過了一項「集體」決議——「請知名作家來撰寫工作總結,讓衛生院外宣工作上新臺階」。之後,將「東方書院安排知名作家為王家橋鎮衛生院撰寫黨建工作總結、黨風廉政建設年終總結、精準扶貧工作年終總結……」等約定條款寫進王家橋鎮中心衛生院與東方書院共同籤署的《宣傳業務合同書》中。
  • 著名網絡文學作家血紅受聘上海大學兼職教授
    他指出,職業作家受聘高校教授創意寫作是創意寫作教育應然之舉,和新文科建設提倡的人才培養理念一致,上海大學中國創意寫作研究中心於2017年就和閱文集團聯合在國內率先創辦了網絡文學方向創意寫作碩士點,劉煒(血紅)的加入對推動網絡文學方向創意寫作點人才培養有重要意義,期待創意寫作學科在劉煒教授的加盟下,能取得更多更重要的成果。
  • 網絡作家何為貶義詞,你欠網絡作家一個道歉
    但我很介意別人叫我網絡作家,因為我認為網絡作家是個貶義詞在我眼裡,作家是褒義詞,意味著思想、才華、有內涵的作品;提到作家,我能想到的是馬爾克斯、毛姆、陳忠實、莫言……他們是搞藝術的人;網紅是個中性詞。它意味著流量、粉絲以及某種異於常人的特質;提到網紅,我能想到的是mc天佑、鳳姐、拉麵小哥、張五毛……他們更像是搞營銷的一群人。而網絡作家,在我的意識裡,則是個貶義詞。它意味著高產、鬼怪和粗製濫造。提到網絡作家,我能想到是打字員,還有唐家三少、四少、五少、六七八九少……我一直覺得網絡作家是個偽概念。
  • ——網絡文學作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十年前,人們說起網絡作家時,大都半是豔羨、半是鄙夷地列舉出三少(唐家三少)、土豆(天蠶土豆)、番茄(我吃西紅柿)等頂級「大神」,輔以他們的「小白文」在VIP訂閱上的輝煌成績作為註腳。而今天的人們談起網絡作家時,關心的多是誰的作品改編成的IP劇即將上架上映、誰的IP又賣出了多麼驚人的價錢。在這二十餘年間,網絡文學創作者的生存境遇與評價體系,發生了多重的複雜變化。
  • 創意寫作、網絡文學專業受追捧 高校批量「製造」作家?
    新聞回顧日前,國內首個網絡文學本科專業開始在北京、上海、成都三地招生。這個專業致力於培養網絡寫手和網絡作家,授課老師包括網絡作家唐家三少、天蠶土豆、血紅等。這個由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和盛大文學聯合創辦的新專業,首屆招生名額只有30人,但已經吸引了超過3000名以上的考生前來面試。
  • 看貴州網絡作家創作新「腦洞」
    近日,全國網絡文學工作會議暨第六屆中國網絡文學論壇在赤峰開幕。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網絡作家數量達1750萬,網絡文學用戶達4.6億,網絡小說總量達到約2500萬部。
  • 這種觀點可以休了:不懂格律就別寫詩,水準不夠就不要搞文學創作
    最近兩年以來,參與各類跟文學創作、網絡文學創作和研究有關的會議、活動,尤其是研討會,經常或公開,或研討,或私下中發現,總有少數與會者,尤其是文學評論者,發出這樣的一種聲音。他們說,要為文學創作設置門檻。我聽了,內心一震,還是非常尊敬地問道:某老師,你這個說法,是本意嗎?就是指,搞文學創作,設置門檻,水準不夠的,就不要進行文學創作,你確定?
  • 粉絲經濟催熱手遊IP 網絡文學作家待價而沽
    最近的網絡文學IP市場有點熱。  這事兒要從網絡文學作家唐家三少做手遊開始說起。2013年,起點中文網鑽石作家唐家三少將自己的作品《唐門世界》授權改編為手遊。  唐家三少自組團隊僅憑這一款手遊業務,在5個月內狂賺兩千萬,引得手遊圈大佬對其頻拋橄欖枝。
  • 網絡文學作家馮松立和他愛廣播劇的女兒
    編者的話:「有一個作家爸爸或詩人媽媽,不一定是件快樂開心的事,因為這些命定有些古怪性情的家長,喜歡熬夜寫作,喜歡友朋歡聚,喜歡心血來潮,沒準有的還喜歡拿小孩子惡作劇。」著名作家高洪波的這段話,形象地概括出同在一個屋簷下的「兩代人」的文學情與緣。
  • 網絡文學平臺發力現實題材創作,打造現實題材英雄
    2017年,在現實題材作為國家倡導的創作方向大勢影響下,現實題材創作成為了中國網絡文學「主流化」的年度旗幟和風向標。進入2018年,這一趨勢愈發明顯,不僅湧現出更多優秀作品,更多作家也開始將創作方向調整到現實題材方向。
  • 作家張煒談兒童文學創作:沒有童心和詩心,就沒有文學
    較少有人知道,我走上文學道路,是始於兒童文學的創作,這40多年裡我從未間斷。  我是從十幾歲開始寫兒童文學的。現在我文集中收入的最早的作品是1973年的《木頭車》,再就是1974年的中篇小說《獅子崖》。到現在,我大約寫了200多萬字的兒童文學作品。  談到這麼多年我為什麼一直堅持兒童文學創作?
  • 昭通學院引進著名作家成立文學創作研究院
    近日,「昭通學院文學創作研究院」「何建明工作室」揭牌儀式在雲南昭通學院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等全國著名作家、昭通學院師生代表見證了揭牌儀式。昭通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文學氛圍濃鬱,昭通學院作為滇東北的地方高校,與昭通文學的發展和崛起有著緊密的聯繫。
  • 海南周刊 | 作家艾克拜爾:海南蘊藉文學創作的礦藏
    「兩類作家都有各自的局限和優勢,通過評選活動交流,作家們未來相輔相成,未來會創作出更多優秀的少數民族文學作品。」  「評獎的結果也是加強引導的結果,督促作家們迅速成長。」艾克拜爾·米吉提認為,「七個一」評選活動的舉辦就是吹響戰鬥的號角,鼓舞、引導海南本土的作家參與本土文學的創作,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  青年作家如何提升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水平?
  • 文學名家、翻譯家楊絳迎101歲生日:我就是宅女
    楊先生是享譽中外的著名作家、戲劇家、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她的人品和文品,都是文藝界和學術界的楷模。百年風雨滄桑,楊先生心無旁騖,始終致力於文藝創作、翻譯和學術研究,雖歷經坎坷,不墜青雲之志,身處逆境,猶存濟物之心。她的大量著作,堪稱傳世,為中外文化的交流溝通,民族文化的含弘張光,做出了傑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