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下午,伊朗首席核武科學家法克裡扎德,在德黑蘭郊區公路,遭到汽車炸彈攻擊與刺客槍擊身亡。法克裡扎德為伊朗的頂尖核武學家,也是在兩年前曾經被以色列政府公開指認的伊朗核武計劃總工程師。
即便目前,有關法克裡扎德的具體死因,以及幕後兇手的指認,還有待更詳細的證據進行指控;但不論背後行刺的國家到底是哪個,對於整個中東局勢的變化來說,已漸漸趨向更為詭譎的陣營對壘。
首先,就中東局勢的陣營來說,伊朗作為伊斯蘭什葉派陣營的最大國家,在一眾都是伊斯蘭遜尼派陣營的阿拉伯世界國家中,顯得「特立獨行」又「獨樹一幟」。由於什葉派和遜尼派對伊斯蘭教義的理解不同,導致雙方基本處於宗教地對狀態;再加上伊朗與美國又有著新仇舊恨的根源,以色列作為美國在中東的鐵桿盟友,也與伊朗互持敵對敵視態度;因而在這一次伊朗核武總工程師喪生後,由於美國方面牽涉到外交路線不同的新舊總統換屆,對未來中東布局如何雖然還有待商榷,但在目前情況下,中東局勢將以以色列方面賺到地緣政治上的優勢主導而形成新型格局,大概率是十分篤定了。
其次,伊朗目前以及未來,都會在中東略顯頹勢的一大主因,除了本次法克裡扎德的驟然去世,對伊朗的核發展打擊十分巨大之外,更是長久以來遭受美國在各領域制裁所造成的直接結果。2018年川普政府退出伊核協議後,美國就持續加重對伊朗制裁,制裁內容包含能源、運輸及金融部門的限制,其中對原油出口和禁運的制裁,直接導致伊朗一年損失高達500億美元;對金融部門的制裁則直接導致各國公司在與伊朗交易上需要考慮美國制裁限制,致使伊朗同世界各經濟體的貿易往來逐漸減少,使其商業損失及投資潛力遭受難以估計的重創。多重手段的重壓下,伊朗只能模仿有關東亞國家,通過致力發展核武,以此強迫有關敵對國家上到談判桌,來試圖解決制裁相關問題;但隨著綜合經濟實力的悲觀預期,再加上此次核武進程的重大損失,以後伊朗能否掌握充足實力,迫使包括美國在內的有關國家重上談判桌,並成功籤下保證伊朗和平穩定發展的利好協議,就是一個很難說的事情了。
再次,川普政府在此前就致力於在中東打造「伊朗包圍網」,通過外交手段力促以色列同海灣阿拉伯國家,如阿聯和巴林進行建交,藉此幫助以色列取得同阿拉伯世界中親西方陣營國家的「歷史和解」;通過這樣的方式,美國就能重新規劃未來中東局勢的發展格局。此外,由於沙烏地阿拉伯也同西方陣營親近,因而此次再度把伊朗核威脅搬上檯面,也是為了再度促進以色列同沙烏地阿拉伯在外交層面上開展共同合作,進而希望達成模仿海灣阿拉伯國家那般,再次走向外交突破;即便美國與以色列方面都樂見其成,但有關建交事項,沙烏地阿拉伯卻決定暫緩:這一來是拜登新政府將上臺,沙特一是想觀察後續情勢再做決斷,二來若真要建交,也剛好算是給拜登新政府賣個人情;二來是沙烏地阿拉伯作為中東阿拉伯世界的大國,在整體布局上,它也必須考慮儘可能避免讓自己陷入中東熱戰爆發的中心地區,那麼在這樣的邏輯下,它就必須在當前節骨眼,儘量減少對伊朗的刺激,因而面對以色列和美國川普政府的「殷殷期盼」,沙特還是決定先維持密切的同西方的經貿往來就好。
綜合來說,中東局勢之所以在伊朗核武總工程師去世後變得愈發詭譎。除了伊朗未來的報復措施及時間都尚不明朗外,美國外交政策路線完全不同的新舊政府交替,以及以色列內塔尼亞胡的內部政治危機,也都牽涉進中東未來的不安走向。中東是個複雜亂局,針對此地區的局勢觀察,必須得密切留意持續進行才是。
#傳媒大家說#
#伊朗核科學家遇襲畫面曝光#
#伊朗核科學家遭暗殺#
#伊朗一名核科學家被暗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