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引發關注。有人質疑她為什麼選了考古這樣一個沒「錢」途的專業,也有人支持她堅定走自己的路……
留守女孩高考考676分
報考北大考古專業惹爭議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湖南耒陽的孩鍾芳蓉不到1歲就成為了「留守兒童」,因經濟原因,鍾芳蓉父母外出打工,鍾芳蓉一直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但鍾先生每次回家都會詢問女兒的成績,他說,「孩子自律、聽話、不用我操心,在家裡特別聽話」。
今年高考,鍾芳蓉考取了676分的高分,她自己則表示,已經決定就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並透露這是她自己的選擇。
談及選擇考古專業是否受小說或影視劇的影響時,鍾芳蓉說「可能會有一點吧,有時候看小說會講到有些主角是學歷史的,我就覺得跟文物打交道挺有意思。」
但這一決定,卻讓一些網友覺得不太能夠理解,覺得考古沒「錢」途。
但對於「錢」途如何,鍾芳蓉顯然也有自己的想法,她表示,因為是北大的考古系,未來就業的話基本生活應該能保障。「我個人特別喜歡,我覺得喜歡就夠了呀!
父親回應女兒選北大考古專業:
她一直都很有主見,把金錢看得比較淡
針對網友的上述「擔憂」,鍾芳蓉的爸爸說,自己也曾擔心過。
當時得知女兒想報考考古專業時,他還去問了村裡的大學生,別人說這個專業很冷門,就業狹窄還賺錢少。「農村人最主要是擔心錢的問題,但是她金錢看得比較淡,我也認為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會更開心。」
在他的印象裡,女兒從小自律,成績優異,學習上從沒讓家人操過心。「她中考成績也很好,有一些免費的學校讓她去,她也不去,選了她後來讀的高中,因為這個學校學習氛圍更好。她一直都很有主見。」
他覺得,女兒喜歡歷史也跟她性格安靜有關,比較能沉下心去學習。
考古專業=窮?考古專家:誤會了!
一邊是考古圈的喜悅,另一方則是來自網友的「擔憂」:不富裕家庭的孩子為什麼選擇一個「極其冷門又不賺錢」的考古專業?有網友認為,考古專業註定不是大富大貴的行業,窮苦人家的孩子還是要多考慮現實因素。而對於未來的就業情況,鍾芳蓉在採訪中表示也有考慮過,因為是北大的考古系,未來就業的話基本生活應該能保障。
考古真的像網友們擔心的那樣——「考古=窮」嗎?對此,內蒙古大學考古文博系系主任孫璐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每一個行業都有被人誤會的點,說我們是合法盜墓的、摸金校尉的大有人在,擔心我們吃不上飯的也不少。事實上,考古所和博物館以及文物管理部門等事業單位都是考古專業學生就業的選擇,薪資水平跟當地的普通公務員一樣的,不存在收入過低的問題。
畢業後,深造研究、科研所等都是鍾榮芳可努力前進的方向,現實與理想並不是部分網友所擔心的那樣不可兼得。「考古雖不能讓你暴富,但體面、穩定、自由。」「據我所知,很少有後悔選擇這個行業的。」是不少考古人對於自己職業狀態的描述。孫璐也曾在其個人微博中表示,18年過去了,我依然在考古行裡,不但有飯吃,吃的還挺開心。
內蒙古大學考古文博系系主任孫璐微博部分截圖(央廣網發來源:孫璐微博@蕭藍逸)
「看薪資不能只看眼前,考古是一種通才,通才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45歲才是通才的成熟期。每一個專業都有起伏,誰能保證報的專業到你畢業的時候還是熱門呢?」孫璐說。
考古沒前途?
業界「大佬」排隊前來支持!
留守女孩報考考古專業引發網友熱議的同時,也掀起了考古界的關注。
7月31日,@北京大學 微博就給報導鍾芳蓉的微博視頻點了贊。
隨後,山西、河南、湖南、甘肅、遼寧的考古機構官方微博以及廣東、四川、天津三地的考古同行個人微博的聯動「送禮」環節,叫人羨慕又長見識!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V、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的水下考古領隊@考古君 在微博寫下這樣一段話↓↓↓
冷門的考古圈又一次喜提熱搜!年輕人加油,既然你已篤定信念,未來便不會迷茫。中國考古人都是你堅實的後盾,祝你學業有成。未來你就是乘風破浪的考古小姐姐。
他們做了一個霸氣的決定,為未來的小師妹送上豪華大禮包!
圖自@考古君 微博
據中國青年報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已實現九省考古圈聯動,為鍾芳蓉送去祝福↓↓↓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館)@考古匯:贈《山西珍貴文物檔案9》一本+山西省考古研究院t恤一件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考古:贈《系列叢書》一套 +湖南文物貼布繡一套
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水下考古張瑞 :贈《再見經遠—2018中國水下考古「經遠艦」調查工作紀實報告》作者籤名蓋章版一本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君:贈江口沉銀三件套 《江口沉寶》文物圖錄+定製版手鏟+同款衝鋒衣
@瀋陽博物院:贈《新樂文化論文集》一本+新樂遺址的史上第一款木雕鳥的鑰匙扣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巖@考古大家談:送出《解讀南海I號-打撈篇》一本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考古:贈《黃淮七省考古新發現2011-2017》《考古河南》,+定製標尺1套,手鏟1把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考古:贈《早期秦文化系列考古報告之二:清水劉坪》《西戎遺珍:馬家塬戰國墓地出土文物》一本
@湖北省博物館 :贈方勤館長籤名本《曾侯乙》圖錄一本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贈《吳城——1973-2002年考古發掘報告》一本,《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一本
@廣州考古 贈送《廣州考古六十年》和《廣州出土珠飾研究》各一本
網友評論更是酸成一片,有人想報考古分卻不夠,有人羨慕女孩坐擁這些大禮包,甚至有人建議「請把禮物直接寄到北大」……
「她知道後很開心,畢竟是她感興趣的東西,也謝謝大家對她的鼓勵。」鍾芳蓉爸爸說道。
專家:社會發展不能只停留在經濟發展
在紅星新聞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錢國祥的採訪中,錢國祥表示,考古是一種事業,不能僅憑「賺了多少錢」來計算價值,文化傳承同樣也是一種價值。「社會發展不能只停留在經濟發展,現階段文化發展也是重要的一方面,而考古就是文化傳承與接力的過程,需要不斷有人來做這個事。」
錢國祥稱,考古學確實是一個冷門的專業,但是就業率並不低,和其他專業一樣,同樣面臨人才競爭大的挑戰。「目前在經濟建設時期,有很多建設活動,考古團隊在某一階段的工作量還是很大的,需要引進考古人才,但是崗位有限,有新思想的高層次人才才能進入比較大的研究機構。」不過除了國家級研究所和博物館等,畢業生也可以選擇各省、市博物館、研究所等上百家機構就業。
錢國祥稱,只有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才會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各行各業,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當然並不是說分數低就不能成為人才,選擇了這個學科也要看後期的培養,我們也是想呼籲大家多關注考古,關注文化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