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經濟下行壓力的現實考慮還是社會治理的迫切需要,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新基建都將成為各地投資的頭號重點工程。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明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建設現代物流體系。
新基建項目大、涉及技術領域眾多的特點意味著,能夠整合更多技術資源的平臺型企業將更容易獲得青睞,進而實現指數級增長。
在近日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的2020年山東省瞪羚企業名單中,專注於物聯網智慧社區/園區生態平臺搭建的海納雲入選,很好地詮釋了新基建企業快速成長的特性。
就在上個月,海納雲還入選了2020福布斯中國高增長瞪羚企業榜,並和青島市住建局籤署協議,在老舊小區改造、智慧社區建設、智慧橋梁、住房智慧管控、智慧市政、CIM和智慧物業平臺七大領域開展全維度合作。
站在新基建的風口,海納雲不斷開疆拓土的背後,是海納雲AIoT平臺解決了「標準不統一」、「場景體驗割裂」等行業痛點,通過安防、消防、出行等不同場景下設備都可以快速接入,真正成為了服務社區居民、提高社會治理效率的好幫手。
可以說,海納雲在新基建領域的平臺屬性可以快速實現1到N的裂變成長,無論對於青島新經濟的發展還是數位化社會治理的提高都是個好消息。
1
12月14日,青島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了青島市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將老舊小區改造上升到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的高度。
而根據國家發布的《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老舊小區改造、智慧物業平臺建設成為擴內需促消費的重點工作,而其中所需求的科技,正是位於當前產業最前沿、能夠引領未來發展的創新領域,也是最能感召資本投入、最受資本看好的領域。
青島主政者也提出,要把發展智慧產業與建設智慧城市結合起來,積極探索用工業網際網路的思維模式對政府運轉模式進行革命性流程再造,提升政府現代治理能力和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
但與此同時,老舊小區改造、智慧物業平臺等城市數位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最大痛點就是多頭管理,不同部門採用的物聯網設備和數據存在很強的異構性和不兼容的通訊協議,不僅容易出現重複建設,而且也容易造成信息孤島。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
12月17日,獲得2020中國網際網路經濟年度品牌獎的海納雲給出了答案。
這一由中國科學院《網際網路周刊》、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共同評選的獎項對海納雲獲獎給出的理由是:
2020的全球新局更需要海納百川的,從構成數字城市的基本面——「智慧社區」和「智慧園區」出發,聚合全球資源,促進生態體系內協同創新,打造「數字城市」,海納雲打造的全業態、全場景、個性化的物聯網智慧社區/園區生態平臺詮釋的就是兼收和並蓄。
海納雲智慧園區解決方案
針對智慧社區改造的痛點,海納雲真正把自己做成了一個兼容各種硬體和通訊協議、打通數據孤島的平臺,幫助政府解決了多頭管理不兼容的難題。
這其中最關鍵的是,海納雲AIoT平臺在技術底層架構設計時就考慮到了充足的接入能力,使得終端設備的接入成本極低,可以提供面向安防、消防、出行等不同場景下設備的快速接入。
目前,海納雲已經為青島嶗山區、膠州市等落地多個智慧社區建設、老舊小區改造的「青島樣板」,這些項目也已經成為全國的標杆示範。
此外,基於物聯網、5G、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海納雲在智慧橋梁、CIM、智慧市政等領域的示範項目也在逐步亮相。
2
這一次疫情,讓更多人深刻認識到,數位化、在線化的無形觸角正全面滲透至社會運行的每一個角落。
但數位化社會治理面臨的一大痛點在於如何使儘可能多的場景數位化。
海納雲的另一大優勢在於萬物皆可數位化,基於前沿的AI技術與海量數據,可以快速建立起對生活和生產活動的數位化描摹,將一切線下物理化轉為數位化運營,而且還能讓數據真正有溫度,會說話。
通過BIM、5G、AIoT、雲計算等新ICT技術,海納雲依託AIoT平臺推出了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園區全場景解決方案,打造園區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相結合的孿生空間,使園區在「規劃、投資、建設、管理、運營」全周期實現一體化、可視化、智能化,從而驅動智慧園區實現從「綠色建造」到「綠色運維」的有機演進。
以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王臺鎮街落地不久的「智慧王臺大數據平臺」為例,海納云為其深度整合快速接入山林防火、水利防護、生態環境、國土資源、城市管理、治安防控,利用高點視頻監控、AI視頻智能分析、熱成像監控等,對火災、非法佔路、水庫水位超位以及違法行為等進行主動報警,甚至提前預知。
智慧王臺大數據平臺
最終在指揮中心大屏實現以風險防控、監測預警、總體態勢,指揮調度等場景為核心要素的專題數據匯聚和展示,使王臺街道構建起一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截至目前,海納雲AIoT平臺,已經實現人-機-物智聯,運用於50多個社區/園區,連接設備數已超過3000萬,硬體品類超過1000種,聯合生態夥伴200餘家,在用戶便捷交互能力、數據智能分析能力、網絡連結融合能力、硬體安全接入能力等方面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
就在12月4日,被譽為「中國版福布斯」的中國網際網路周刊發布「2020年智慧園區解決方案提供商排行榜」,海納雲提供的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園區全場景解決方案位居TOP2,僅次於華為。
3
對於青島這座城市來說,海納雲的重要意義還在於,通過場景開放,匯聚了一大批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領域的技術企業和行業領軍人才,真正讓青島成為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人才匯聚的高地。
12月17日,海納雲正式成立物聯網研發中心,緊抓「新基建」、「新城建」和智慧城市的產業機遇,充分發揮頭部企業的平臺能力,打造AIoT產業賦能引擎。
海納雲物聯網研發中心由海納雲CTO金巖博士領銜帶隊。金巖博士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曾在中科院計算所擔任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有多年的研究經驗,在AIoT領域擁有極強的專業能力。
據了解,海納雲物聯網研發中心已擁有近200人專業研發團隊,其中不乏物聯網、GIS、BIM、AI領域的專家人才,而今後也將持續吸納更多一流人才加入,為區域人才吸附能力構築產業高地。目前,海納雲物聯網研發中心設北京、青島兩大基地,未來也將在無錫、寧波等城市設立分支機構,形成產業生態版圖,推進數字中國。
更為重要的是,海納雲物聯網研發中心將利用AIoT平臺通過橫向打通場景,縱向打通行業,聚集技術、專家、研發機構、標準體系和用戶,形成一個協同創新的物聯網「黑海生態」,生生不息,不斷迭代。
而且,這些合作夥伴接入海納雲AIoT平臺實際應用中,相比於直接對接設備開發,可以降低整體成本的60%,減少30%的開發周期,在能效、周期,人力、成本方面更高效。
正是因為這種開放性,相關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領域的企業都可以在海納雲AIoT平臺找到創新創業的機會,成為海納雲的合夥夥伴。
在新基建持續加碼的賽道上,未來企業的成長一定不是線性的,只有指數性爆發增長的企業才有可能突破。
從這個角度來說,海納雲AIoT平臺的平臺屬性和生態邏輯預示著海納雲的高成長性,可以快速實現1到N的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