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載櫛風沐雨,九十載弦歌不輟。1929年~2019年,惠州市第一中學已經走過了90個春秋。從四校合一、巍然壯大,到一校多區、向外拓展,她就像根植校園中的大榕樹,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充滿勃發的生命力,蔭庇不計其數的學子,守護他們成長成才。
路漫漫其修遠兮。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惠州一中將內強素質、外塑形象,辦成安全幸福、質量一流、成就卓越的人文之校、智慧之校、特色之校、品牌之校,力爭成為未來大灣區教育圈中的佼佼者。
1929年~2019年,惠州市第一中學已經走過了90個春秋。
發展歷程誕生「羅浮山下,東江之畔,惠州一中,雄踞其間。己巳初創,舉步維艱,幾遷校址,數易校名……」在新落成的惠州一中校史館的序言上,記載了學校的創辦歷程。惠州市第一中學創辦於1929年,1949年10月由惠陽縣立第一中學校、惠陽梌山中學、持平中學和文明中學合併而成為惠州聯合中學。後幾經易名,先後稱惠陽縣立第一中學、惠陽第一中學和惠州中學,1965年始稱惠州市第一中學。
作為惠州一中前身的四所中學,或鄉賢籌辦,或官人捐學。雖都曾經歷戰火硝煙的艱苦歲月,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民族浩劫中「東遷西移」,但「舉學造福鄉梓、培養社會人才」的理念從未動搖。四所學校的歷任校長以百折不撓的精神傳承了客家人崇文重教、堅韌奮發的詩韻和文化。
惠州一中校史記載,四校合併成聯合中學時,校址設立在基督教信義會舉辦的德華中學舊址,因為經歷抗日戰爭,校舍非常殘舊,多以竹笪為牆,茅草為頂。師生動手劈山填湖,拓寬操場,建造遊泳池;同時,取得政府支持改造校舍,先後建起教學樓、圖書館、教師和學生宿舍。
在這一時期,儘管條件艱苦,學校始終堅持嚴謹治學,形成了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1959年第一屆高中畢業生和之後的幾屆畢業生參加高考,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其中,1960屆的李權時考上北京大學哲學系,1962屆的李陽光、1963屆的遊益鵬考上清華大學。
學校的文體活動也蓬勃開展,形成了籃球、田徑、體操、遊泳等傳統體育項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開設了每周一次的遊泳課,作為體育課必修項目。遊泳隊在陳文光老師的嚴格要求和精心訓練下屢在全國、全省、全區、全縣獲獎。其中翁貴安、周祥昌(國家一級運動員)、陳仁國、黃李榮同學成為國家級遊泳健將,賴淑芬、張玉玲、戴秀霞、劉超平、廖祝森等同學被選到省級遊泳隊集訓。由圖音科組長鄭際鑫老師於1957年創辦的一中文工團是當時惠陽地區最負盛名的中學文藝團隊之一,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文藝骨幹。
崛起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惠州一中開始了崛起之路。通過教育教學改革,教學質量不斷提高。1978年8月,學校被定為廣東省重點中學;1994年,被評定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在實踐與探索中,該校形成了「礪志、善學、創新」的校訓,「尊師愛生、團結進取」的校風,「善教、善導、求實、求新」的教風,「勤奮、博學、嚴謹、靈活」的學風,「讓每個學生健康成長,讓每個學生主動發展」的辦學理念和「人文育德,教研興學」的辦學特色。
校園一景。
老教師們都記得,從1978年開始,惠州一中大力改善教學所需的設施設備,改善教師的辦公條件和住房條件,學校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到2001年,新建的四層圖書館、兩幢五層的教學大樓、兩幢五層的學生宿舍、七層的科學大樓、四層的藝術樓、七層的辦公樓和多功能體育館先後拔地而起,運動場的環形跑道也從200米擴大到300米。同學們擁有了電腦室、語音室、大階梯教室、多媒體綜合電教室、理化生實驗室、生物標本室、地理室、音樂室、美術室、舞蹈室、生物園、地理園……教學儀器、體育器材和衛生器械等設備均按省一級學校標準配備。
與之相對應的是辦學質量的大幅提高。該校組織教師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完善考核機制,建立激勵機制,堅持每年舉行一次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優秀教學論文、優秀課題和教科研成果的評選活動。在常規教學上,明確規定教師在備、教、輔、改、考等各環節的要求和監督措施,教師集體備課,評教評學,交叉命題,流水改卷。這樣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老師們的智慧和經驗得到碰撞和共享,為教學改革和課程實驗奠定了基礎,形成了以學科為園地、教師唱主角的良好局面。教學方式上,老師們逐漸習慣了現代化教學手段,逐步實現電教的「三個覆蓋率」——學科使用率90%,教師使用率90%,課時開出率50%。
育人以德為先 構建「大德育網」「自1978年定為廣東省重點中學以來,學校實現了三個觀念轉變。一是由單一的教學質量觀轉變為『三合一』(知識、智力和非智力的統一)的質量觀;二是由單一渠道的教學觀轉變為『多渠道』的教學觀;三是由整齊劃一的教學觀轉變為基本統一的靈活多樣的教學觀。」該校校長劉俊華介紹,在此基礎上,該校形成了五個教學原則——面向全體夯基礎、常規教學抓落實、深入教研促效益、分類推進促發展、第二課堂培優生,學校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這一時期,該校先後培養出2個高考全省總分第一名,8個省單科第一名,33位同學考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據周祥昌老師回憶,體育科高考也成績可喜,從1982年至1997年共有48人考入武漢體院等名牌體育本科院校。另外,學科競賽每年都有200多人次獲獎。
在引領學生成才的道路上,該校將德育擺在首要位置。學校堅持「以德為先」,以「養成教育」為突破口,以弘揚民族精神為主線,以英雄人物為榜樣,以校園文化為載體,以社會實踐基地為課堂,構建了全面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網」。班會課的系列編輯與錄像、《班主任手冊》的記錄、校園焦點訪談、校園網站和信息中心的完善等創新了德育活動形式;每年的春遊、秋遊活動、新生軍訓、節日文藝匯演、校運會、科技藝術周等為學生鋪設了施展才能、陶冶情操的舞臺。這一期間,該校還與惠陽水產養殖站、惠東海龜養殖基地等合作建立社會實踐教育基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2000年,該校《德育實效性研究課題》獲廣東省教育管理(吳漢良獎)二等獎。1995~2002年,有138個學生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有21個學生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騰飛在時光洪流的奔騰中,惠州一中憑藉嚴謹的治學精神和雄厚實力,成為惠州教育的領頭羊。爭創國家級示範普通高中,既是適應教育改革發展新形勢的需要,也是惠州人民的期盼。
2000年,惠州一中正式開始創建國家級示範性高中的探索。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惠州一中與世紀置業有限公司籤約,按照「公司投資建校,學校獨立辦學」的原則,於2004年在河南岸東江學府建成新校區(一中高中部)。新校區佔地300多畝,總建築面積76000多平方米,分為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各項設施配置符合示範性高中標準,堪稱「校舍一流、環境一流、管理一流、師資一流、質量一流」,成為惠州一中發展史上的裡程碑,同時也是惠州教育發展的新亮點。
2007年5月,學校榮獲「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的稱號,同獲「廣東省普通高中教育水平優秀學校」。同年9月,中共惠州市第一中學委員會成立,是全市普教系統第一個基層黨委。
探索集團化辦學 發揮示範引領效應惠州一中南湖校區古榕年近五百歲枝繁葉茂;新校區遍植奇榕美不勝收。惠州一中以榕樹精神為校園精神,將「奮發向上,福萌天下」的學校精神不斷發揚光大,在全市基礎教育領域充分發揮引領示範效應。
1997年,惠州一中江北分校開辦,校長由一中副校級領導擔任,教育教學各個方面都植入了一中理念,2005年被評為「惠州市一級學校」,同年易名「惠州市田家炳中學」。
2000年,惠州一中與深圳東升教育集團聯合開辦「惠州一中南山學校」,派出16名骨幹教師,移植一中的辦學理念與管理模式。2004年惠州一中南山學校易名為「惠州市南山中學」,成為獨立民辦學校。
2007年、2009年,惠州一中分別與大亞灣區第一中學、仲愷區仲愷中學籤訂教育聯動發展交流合作協議,在兩校開設一中高中班,選派教師到兩校,有效推動兩校發展。
2014年,民辦學校惠州一中實驗學校開辦,惠州一中根據市政府要求傾力指導,派出多名教師前去支教,為其打開了局面。
2016年,民辦學校惠州一中雙語國際學校開辦,惠州一中黨委書記任該校校長。兩校互派教師,加強教研交流、做到考試同步,促進該校一開辦就具規模、上檔次,從而在當地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2018年,民辦學校惠州一中博羅啟正學校開辦,由一中初中部副校長帶領多名教師助其啟動,打開局面。
……
2018年,惠州一中教育集團成立。一中教育集團涵蓋惠州市第四中學和惠州市田家炳中學等8個校區,由一中派中層幹部到分校任校長助理,並互派教師。分校與總校同管理、同教研、同評價、同結對,分校教育質量、社會聲譽迅速提高,為新辦學模式積累經驗。
2019年,惠州一中迎來九十歲誕辰。校長劉俊華表示:「路漫漫其修遠兮,學校將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使命感、以『不進則退』的危機感、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努力把學校辦成安全幸福、質量一流、成就卓越的人文之校、智慧之校、特色之校、品牌之校,使學校成為未來大灣區教育圈中的佼佼者。」
榮譽牆廣東省文明單位 廣東省先進職工之家 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廣東省新課程樣本學校 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廣東省文明單位 ……
全國紅領巾讀書讀報活動先進集體
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廣東省重點中學
廣東省中學實踐教育活動先進學校
廣東省體育傳統項目(田徑)學校
廣東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
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
廣東省美麗校園
廣東省綠色校園
校慶活動明日舉行建校90周年紀念活動
回望創業史,盪氣迴腸;伏思興學路,慨當以慷。今年是惠州一中建校90周年,校園裡瀰漫著喜悅的氣氛。在11月30日,該校將舉辦盛大紀念活動,邀請眾多校友回校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時刻。同時,形式多樣的校慶系列活動在校園裡火熱開展,在營造了熱烈和諧的校慶氛圍的同時,也讓同學們收穫良多。
畢業生熱烈響應擠爆校慶網校慶當天從上午9時開始,包括精彩的學生社團展示,以及校友會、教育基金會揭牌儀式、校史館開館儀式、文藝表演、慶典大會等。知名校友、旭日集團董事長楊釗還帶來「創業與人生」主題講座,校友代表們還將在「學校發展獻計獻策座談會」上集思廣益,為母校發展建言。此外,校內還設有校友書畫展、「歷史凝眸」老相片展覽、校慶祝福語展示、「我與一中」徵文展示等。
「從8月中旬我們發布第一條校慶公告以來,海內外校友們熱烈響應,校慶網都要被擠爆了,目前已經收到數百條留言祝福,以及眾多視頻祝福。」該校相關負責人說。
當天惠州一中南湖校區也將全天開放,供校友們參觀留影,上午9點到10點半之間不斷有接駁大巴接校友們到新校區參加慶典活動。
優秀校友回母校傳經送寶該校近期已舉辦系列活動,包括「校友引領——國旗下講話」「專家導航——知名專家講座」「校友分享」「學術講座」等,邀請優秀校友回母校「傳經送寶」,為同學們「輸送營養」。
在活動中,同學們感受到了自主學習、自主創新的激情。惠州一中校友、多倫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院博士生、南方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特聘研究員歐陽東方在講座上,分享他的經歷。他告訴同學們,要有意識地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才能有自主創新能力。
同學們還從校友精彩的人生經歷中,獲得不一樣的收穫。11月份的每個星期一,該校都邀請校友回校分享他們的故事。2010屆校友、《廣東新關注》欄目特邀主持徐婧帶來了《震驚!這裡是99%一中學子都適用的「藏寶地圖」》的演講,將自己珍藏的「藏寶地圖」分享給學弟學妹;2017屆校友、中山大學數學學院學生張馨予分享的是《如何拯救一個落後的自己》,鼓勵學弟學妹們摸索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1998屆校友、廣東廣播電視臺中英雙語節目主持人羅麗婷分享了《心存高遠,自強不息》,以採訪全球各界名人的實例為例,鼓勵在校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創造自己精彩的人生。
校友寄語1964屆校友許定寰:《獻給母校惠州市第一中學九十華誕》為人師表,為師、為父、為友;幾載寒暑,傳道、授業、解惑,薪盡火傳、鞠躬盡瘁,人贊仰。百歲樹人,興校、興學、興教;九十春秋,礪志、善學、創新,桃李天下、彪炳千秋,史留芳!
1977屆一班全體同學:《浣溪沙·賀惠州一中90年校慶》西子湖旁浣紫霞,東江月滿浪淘沙。九十韶錦續風華。古道長亭人博遠,滿園桃李落天涯。德修學治品行嘉。南湖畔,黃鶯鳴,櫛風沐雨九十載。寒窗裡,書聲朗,英才輩出千萬年。
1987屆校友代表朱建華:一中的老師給我在人生的關鍵時期以溫馨的陪伴和人生的引領。感謝老師,也祝願母校越來越好!
1992屆校友蘇立恆:《菩薩蠻·賀惠州一中九十周年校慶》俊賢會聚南湖畔,題名金榜年年冠。授業德為先,才思若湧泉。古榕應未忘,立志聲聲壯。總問幾時回,而今共舉杯。
2000屆校友古威濤:在一中學習的那段時光是自己人生最重要、最難忘的經歷,祝願母校發展越來越好,引領惠州教育再創輝煌!
2018屆校友徐瑞珍:情不知所起,卻一往情深,感謝一中!祝母校九十歲生日快樂!輝煌永存!
來源:惠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