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37期:「轉基因蚊子」滅蚊搞砸了 還可能...

2020-12-20 前瞻網

「轉基因蚊子」滅蚊搞砸了 還可能產生超級變種

近年來,以英國Oxitec公司為首的多個研究團隊及生物科技公司都在利用轉基因技術培養一種「殺手蚊」。這些雄性蚊子與自然條件下的雌性蚊子交配後,或是產下的卵不能正常孵化,或是其幼蟲存活不到具備繁殖能力的時候。因此,這種「殺手蚊」被視為一種有效防禦瘧疾、登革熱等高致死率疾病的重要手段。

而據美國《新聞周刊》報導,美國耶魯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近日在知名學術期刊《科學報告》上發表文章稱,用轉基因手段來滅蚊的效果大概在18個月後就會消失。蚊子的數量不僅會反彈到之前的水平,而且還出現了轉基因蚊子的後代,讓形勢變得更加錯綜複雜。

該研究團隊在文章中表示,人工引入的基因讓蚊子變得更加強壯,它們對殺蟲劑等的其他手段的抵抗力、抗藥性也可能增加。一個擴大的基因庫意味著進化成更強大的蚊子。

「黑科技」加持恐龍IP,恐龍園新項目全景還原侏羅紀世界

親身感受恐龍基因科研氛圍,實景體驗侏羅紀時代生態風貌,以「科普+遊樂」為獨特發展模式的常州中華恐龍園,日前正式進入了沉浸式旅遊新時代。據悉常州恐龍園文旅集團歷時3年,獨立打造了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侏羅紀沉浸式體驗項目——恐龍基因研究中心,並於9月20日正式開門迎客。

提前金標準6-12個月 CSCO大會上公布肝癌早篩最新進展

在今年CSCO大會上,和瑞基因發布了肝癌全球同類研究首次前瞻性隊列的數據,證實可以通過基於外周血的簡便檢測進行肝癌的極早期預警。這是2018年4月和瑞基因與國家肝癌科學中心共同發起的全國範圍內的肝癌極早期篩查項目PreCar的最新進展。不僅如此,PreCar項目前瞻驗證表明,肝癌早篩可以提早6-12個月篩查出極高危肝癌人群。

華大基因高通量測序平臺肺癌多基因檢測試劑盒上市

近日,華大基因宣布,其「華翡冉™-EGFR/KRAS/ALK基因突變聯合檢測試劑盒」正式上市,是華大基因基於自主國產高通量測序平臺的肺癌多基因檢測試劑盒。與臨床傳統技術sanger、ARMS、螢光定量PCR、FISH、ICH全方位的比對結果顯示,該試劑盒表現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和高靈敏度。與其它高通量測序平臺的數據比對也達到100%一致。

青島發起萬種魚基因組項目

9月21日,第三屆國家海洋基因組學會議在青島召開,會議上宣布了萬種魚基因組項目(Fish10K Project)的階段性成果。至今,Fish10K已完成324種魚類樣本採集,以及完成105種基因組測序,並免費釋放了10個代表性魚類的高質量基因組圖譜數據。這是青島發起的全球首個萬種魚項目(Fish10k Project),對於提高青島的海洋知名度起著重要作用。

回復三輪問詢 東方基因表示已掌握多項核心技術

東方基因於近期回復了科創板第三輪問詢函。其中,東方基因在核心技術、銷售對象、債轉股事項等多個問題上,受到上交所的持續關注。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已掌握了高濃度納米金製備、螢光免疫、多項聯檢、全血樣本過濾等多項核心技術。

昆蟲共生菌首次用於轉基因環境安全評價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蟲害防控與生物安全團隊首次發現,昆蟲共生菌可作為評價Bt蛋白對非靶標昆蟲安全性的指標。該團隊通過分析蘇雲金桿菌(Bt)蛋白對龜紋瓢蟲體內共生菌種群組成與結構的影響,得到了上述結論,這將為Bt蛋白的安全性評價提供新的途徑。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環境汙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多國科學家發文呼籲修改對基因編輯等基因工程林木的監管

美國、中國、加拿大、智利、比利時、法國、瑞典、南非等15位世界林木生物技術領域科學家近日在Science上發文,呼籲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修改對基因編輯林木的監管,以促進現代林業的發展。全世界有5億公頃的用材林受到森林認證認可計劃體系(PEFC)的管控,而該機構將基因工程林木排除在認證之外,並將禁令延長至2022年。

人類的福音!這個基因突變可以防止HIV感染

西班牙科學家於近日聲稱,一種罕見的基因突變可導致一種影響四肢的肌營養不良,這種基因突變還可預防愛滋病病毒感染。科學家們發現患有1F型肢帶肌營養不良症的這種罕見的肌肉疾病的人體內的淋巴細胞--白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HIV具有天然的抵抗力。

基因治療可以減少肥胖 逆轉與肥胖相關的代謝疾病

在近日發表在《Genome Research》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因療法,可以專門降低肥胖小鼠的脂肪組織,逆轉與肥胖相關的代謝疾病。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針對脂肪酸代謝基因Fabp4的特殊基因沉默療法,通過在小鼠身上的研究發現:Fabp4的抑制作用使患者的體重減輕了20%,並在僅僅在6周的治療後改善了胰島素抵抗和炎症。

古DNA鑑定令「人骨湖」成因更加撲朔迷離

根據英國《自然・通訊》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美國研究人員提取了38具來自公元800―1800年「人骨湖」的人類骸骨的DNA,分析鑑定出了3個屬於不同祖先的類群,分別具有南亞人、地中海人和東亞人等不同血統。以上發現駁斥了過去「所有這些骸骨都是因為某一次的災難性事件而產生」的觀點。此外,還需要進一步開展文獻研究,才能弄清楚為何會有地中海人在這裡出現。

研究發現數百個易致癌基因

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s)已經發現了數百種人類癌症的遺傳"風險"變異。絕大多數可能通過調控其他基因的表達而促進癌症的發展,但這些靶基因在很大程度上仍未被探索。

揭示關鍵癌症蛋白在基因組穩定性和腫瘤抑制過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威斯達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DNA複製後,ARID1A腫瘤抑制蛋白能夠幫助維持端粒的內聚和染色體的分離,相關研究結果表明,ARID1A突變的細胞或會經歷與細胞生存不相容的基因組改變,這或許也能夠解釋ARID1A突變的癌症缺少基因組穩定性的特點。

產前胎兒親子鑑定如何做?

前段時間,國外一名女護士在12年間調換了5000名嬰兒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這讓不少寶爸寶媽震驚不已,望著襁褓中的寶寶糾結萬分。

確定親子關係,在這幾年一下變得熱門了起來。在科技如此發達的21世紀,關於確定孩子生父這個問題,完全可以通過科學的手段加以解決,而DNA親子鑑定就是最目前用的最多也是較為成熟的一種親子鑑定的方法。

不過由於某些現實的需要,有些人希望能進行產前親子鑑定,以儘快做出抉擇。這就催生了產前親子鑑定,也稱胚胎期親子鑑定、胎兒親子鑑定。

產前親子鑑定的手續並不繁瑣,首先,孕婦要去正規醫院檢查身體,在得到醫生允許的情況下,在婦產科以「羊水穿刺」的方式進行3至5毫升的羊水採集,然後自行帶往產親子鑑定中心。由於羊水極易腐敗變質,須注意冷藏保存。

親子鑑定中心人員表示,一般懷孕16周時胎兒尚小,子宮中的羊水較多,此時在B超監控下穿刺抽取不易傷及胎兒。且所需樣本數較少,亦很難使子宮突然變形而引發流產,總風險率不超過1%,22周後可以採集臍血。

但是無論是「羊水穿刺」還是「採集臍血」,由於操作難度較高,手術危險都較大,因而如今具有臍帶血穿刺資質的醫院並不多見。因此,近年來出現的無創胎兒親子鑑定則迅速流行起來。

無創胎兒親子鑑定對於胎兒來說沒有任何危險,由於無創胎兒檢查的全部進程只需從母體身上抽取5毫升的靜脈血,相關於羊水穿刺抽樣、臍帶抽血等的高危險做法,無創DNA產前檢查明顯更簡單為愛子心切的爸爸媽媽所承受。

博雅輯因完成8150萬元Pre-B2輪融資,已累計獲得超10億元融資

9月17日基因編輯生物科技公司博雅輯因(EdiGene Inc.)宣布完成8150萬人民幣Pre-B2輪融資,本輪投資由A輪領投方IDG資本及Pre-B輪領投方禮來亞洲基金共同投資,融資資金將繼續用於包括β-地中海貧血的ET-01項目在內幾個研發項目的推進中。此前,博雅輯因已完成四輪融資,已累計獲得融資超10億元。

寵物基因檢測公司「寵耀基因」獲百萬天使輪融資 由嘉遠資本投資

日前,寵耀基因宣布完成由嘉遠資本投資的500萬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9月,寵耀基因已與120餘家動物醫療機構達成合作。寵耀基因CEO趙牧野表示:「目前寵物基因檢測已經進入商業化階段,市場空間潛力巨大。市場規模保守估計可達50億元。」

專注於開發AAV基因療法的AskBio公司宣布併購協議

近日,專注於開發AAV基因療法的AskBio公司宣布併購RoverMed BioSciences技術資產。根據協議條款,AskBio將整合公司技術並承接RoverMed所有資產。RoverMed開發的納米技術能將治療藥物遞送到患病細胞的細胞核中,並且不會對健康細胞產生影響,其能使大分子、小分子、裸DNA、病毒顆粒跨越生物屏障進入靶細胞的細胞核,並且不限於其在體內的位置。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0期:新冠病毒發生基因缺失突變,可能是...
    此項研究發現了SARS-CoV-2基因組中一個長達382nt的缺失突變,幾乎覆蓋了整個ORF8的同時還刪除了ORF8轉錄調控序列(TRS),從而增強了下遊N端基因的轉錄,這很可能是SARS-CoV-2適應人類宿主的結果。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5期:美國首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
    華大基因在ASHG大會上發布了全基因組測序服務整套方案10月15日-19日,第69屆美國人類遺傳學協會年會(ASHG)在美國休斯敦會展中心順利召開。華大基因作為全球領先的基因組學研究中心及醫學轉化中心,在會上向全球發布了基於自主平臺DNBSEQ™測序技術的全基因組測序服務整套方案,反響極其熱烈,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 巴西蚊子基因改造計劃搞砸了:沒能滅蚊,還出現了加強版「超級蚊子」
    即使是最周密的計劃也可能失敗——巴西的一項公共衛生倡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個計劃主要是將一批基因編輯過的蚊子放歸野外,以阻止從黃熱病、登革熱到寨卡病毒等通過蚊子傳播的疾病。但是這個實驗近日卻引起了爭議——它非但沒有減少蚊子的數量,反而使蚊子變得更加強壯。人們認為,通過繞過昆蟲DNA的某些部分,研究人員可以在不影響其基因的情況下縮小目標群體的規模。全球各地都曾經有不少類似的計劃,例如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Verily的生命科學部門發起的「Debug Fresno」項目就在加州釋放經過基因改造的埃及伊蚊。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7期:科學家人工合成活新冠病毒 瑞士團隊...
    新冠轉基因小鼠和恆河猴構建成功 已應用於藥物篩選疫苗評價中國科學家團隊根據前期的工作基礎和經驗,結合生物信息學分析,從病原易感動物資源庫中篩選了潛在的易感動物,分別是SARS入侵人細胞的受體--hACE2轉基因小鼠,以及曾成功用於SARS動物模型研製的恆河猴。最終分別於1月29日和2月14日,研究所成功建立了轉基因小鼠模型和恆河猴模型。
  • 前瞻基因產業洞察周報第3期:日本花王擬推出個性化基因定製護膚品
    此前的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掀起了軒然大波,也讓低調的基因產業走入人們的視野,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那麼就來跟著前瞻經濟學人一起看看吧。日本京都大學團隊研究發現致癌基因變異隨年齡增加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小川誠司(分子腫瘤學)等人的團隊在1月2日的英國科學雜誌《自然》網絡版上發布研究成果稱,通過對食道上皮基因的分析發現,可能引起食道癌的基因變異隨著年齡一起增加,會因過量飲酒或吸菸而加劇。
  • 轉基因蚊子或切斷「蚊疫」?讓蚊子無「毒」可傳
    這種強大的生存和繁衍能力對全球蚊媒疾病的防治工作構成嚴重威脅。  「城市家庭可以通過物理方法防治蚊子。」黃鋼介紹,蚊子的幼蟲最易撲滅,因為蚊幼蟲必須生活在水中,只要對家中可能積水的器皿和雜物等及時清理,使蚊幼蟲無處生存,滅蚊就一定會收到較好效果。  然而,一旦某個地區出現蚊媒疾病疫情,需要進行大規模滅蚊行動時,人們往往力不從心。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2期:新基因編輯技術可修復89%遺傳缺陷
    PierianDx於2014年在美國聖路易斯成立,致力於發展癌症診斷技術,使全球醫療系統、實驗室和患者更容易地使用目標療法。PierianDx的SaaS平臺使臨床基因組學成為護理標準,並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分子診斷實驗室提供了支持。
  • 來認識一下「不會咬人」的轉基因蚊子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署(EPA)為了找出替代噴灑殺蟲劑的更有效方法,已於今年5月核准轉基因蚊子實驗性使用計劃,並預計於2021年和2022年在佛羅裡達礁島群釋放7.5億隻轉基因蚊子。該計劃具體目標是會傳播登革熱、屈公熱、茲卡、黃熱病與其他可能致命疾病的「埃及斑蚊」。佛羅裡達礁島群目前正在努力對抗登革熱疫情,據媒體報導,今年到目前為止,該地已有47人感染登革熱。
  • 為滅蚊子,美國擬釋放7.5億隻轉基因蚊子!當地人:拒絕當小白鼠
    能傳播疾病的蚊子通常可分三類第一類叫按蚊,俗名瘧蚊,主要傳播瘧疾;第二類叫庫蚊,主要傳播絲蟲病和流行性乙型腦炎;第三類叫伊蚊,身上有黑白斑紋,又叫黑斑蚊,主要傳播流行性乙型腦炎和登革熱據悉,埃及伊蚊是一種攜帶多種致命疾病的蚊子,如寨卡病毒、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和黃熱病。此次釋放的轉基因蚊子由英國公司Oxitec進行基因改造,此前已在巴西進行釋放試驗。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9期:北大發現新冠病毒存在兩個主要譜系...
    Zolgensma於2019年5月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成為全球首個治療SMA的基因療法。為阻止瘧疾傳播 科學家修改蚊子基因只生雄性後代從而消滅蚊子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利用「基因驅動」技術,在一群關在籠子裡的甘比亞按蚊(Anopheles gambiae)中進行了一種扭曲性別比的基因改造技術。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5期:華大智造啟動上市輔導,將成為國內...
    原標題: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85期:華大智造啟動上市輔導,將成為國內「基因測序設備第一股」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30期:美國富豪欲造「超級人類」 建「嬰兒...
    目前,產前基因篩查項目定點篩查機構包括陸軍第81集團軍醫院、市第一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安太醫院,以及各縣區(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等18所醫療機構。需要注意的是,與免費唐氏篩查項目不同,產前基因篩查不設定點篩查機構以外的採血單位。
  • 美國研究出轉基因蚊子,能讓蚊子種族滅絕,你贊成徹底消滅蚊子嗎
    要問人類最討厭的生物,蚊子排在前列,它執著於在你耳邊製造嗡嗡嗡的低頻噪音,同時還扮演著吸血鬼的角色。更可怕的是,蚊子還可能導致人類的死亡,在人類社會中出現過的多項傳染疾病,包括登革熱、黃熱病、絲蟲病、瘧疾等數10種傳染性疾病都是由蚊子傳播的。
  • 科學家用轉基因技術開啟蚊子種群自我毀滅程序……
    但要用數據說話,人類的頭號殺手,蚊子當之無愧。蚊子隨身攜帶超過15種病原體。通過雌蚊的叮咬,這些病原體可以傳染給人類。其中,最危險的瘧疾每年可能導致60多萬人喪命,而黃熱病、登革熱、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疾病也都會造成上萬人死亡。此外,淋巴絲蟲病、寨卡等疾病雖然通常不會致命,但也可能造成終身傷殘。與此同時,蚊子造成的經濟損失也同樣驚人。
  • 前瞻基因產業洞察周報第2期:華大基因營運長張凌離職
    此前的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掀起了軒然大波,也讓低調的基因產業走入人們的視野,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那麼就來跟著前瞻經濟學人一起看看吧。《2018全球基因治療研究報告》出爐:絕大多數致力於解決癌症6月,國際頂級智庫Jain PharmaBiotech發布了長達752頁的《2018全球基因治療研究報告》,詳述了基因治療最新技術和進展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4期:病毒基因竟會和人類基因融合到一起...
    本導基因是一家基因治療創新藥物開發的企業,擁有mRNA遞送與基因編輯平臺、第四代慢病毒載體平臺、溶瘤病毒平臺,主要用於治療糖尿病黃斑變性、溼性老年黃斑變性(wAMD)、造血系統遺傳疾病等疾病。全球基因測序儀市場規模2018年達到39.0億美元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全球精準醫療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基因測序發展現狀DNA測序技術起源於上世紀
  • 普通滅蚊方法難解心頭之恨,我想讓蚊子斷子絕孫
    只不過,殺蟲劑不止消滅蚊子,還會誤傷友軍,把其他昆蟲也一併消滅掉,而且還可能對水中的其他生物,比如各種魚類也照成一定影響。不過,科學家們找到了一種方法,就是將螃蟹殼研磨成粉,和納米銀顆粒混合在一起後撒到水裡。沒想到吧,螃蟹殼還有這種功效。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58期:華大基因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獲歐盟...
    新研究: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2月26日,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的劉龍聯合廣州暨南大學吳建國課題組在《醫學病毒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龜類(西部錦龜、綠海龜、中華鱉)也可能是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潛在中間宿主。研究結果表明,蝙蝠SARS樣CoV RaTG13與SARS-CoV-2整體基因組具有96.2%的序列同一性。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6期:新基因療法或可治早衰症 已在老鼠...
    貝瑞基因子公司基因測序儀獲延續註冊11月20日,貝瑞基因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杭州貝瑞近日收到國家藥監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NextSeqCN500基因測序儀獲得延續註冊。基因測序儀NextSeqCN500用於人脫氧核糖核酸(DNA)測序,這些基因序列變化可能導致存在疾病或易感性。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64期:新冠最原始版本在美更常見 中國流行...
    基因分析:自閉症、精神分裂症可能早在孩子出生前就埋下了「種子」從早期的產前發育到兒童時期,人類大腦的前額葉皮層經歷了大量的發育活動。根據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的基因分析,在某些情況下,它還含有神經精神疾病的種子,如自閉症譜系障礙和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