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活成鍾躍民,最後都活成了李奎勇。顧少強就是我們現實中的鐘躍民,而我們都是李奎勇。
前言:河南實驗中學的教師顧少強因遞交辭職信「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而迅速走紅網絡,被稱為「史上最有情懷的辭職信,沒有之一」。
由於走紅網絡後,人們對於她的故事眾說紛紜,攪起了很大的輿論漩渦。最後,她才寫了這樣一本書,讓大眾能真正地了解她。通過美好的愛情、寧靜的古鎮、心靈的「遠歸」等篇章,去了解她不世俗的生活方式。
該書雖然有不少看似平淡無奇的生活點滴,但卻組合成了最真實的現實生活。從物質的山山水水到精神的豐滿世界,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詩和遠方。
在我看來,顧老師雖然出名了,但依舊樸實無華,謙和低調。不世俗的生活中透著內心的吶喊、生活的淡然和拒絕平庸的勇氣。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顧老師的生活方式和對我們的3點生活啟示。
1、成長環境下的一次奮力突破:沒做過什麼選擇,一切聽從家人的安排。只是在別人的思考、建議、命令中成長,忘記了人生還需要自己的思考
顧少強的家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是地道的鄭州人。從小就是不能敲碗筷、不能剩飯菜,有著嚴苛的家教。從小跟著姥姥長大,就如同現代社會的留守兒童一般,雖然缺少父母關愛,但卻擁有著姥姥全部的疼愛。
顧少強,原本我以為這是一個男人的名字,後來才知道,她是一個美女教師。現在應該說,她曾經是一位教師。少年強則國強,這是她父親留給她唯一的禮物,希望她能堅強,成才。
從小沒有規划過她的人生,直到高考填報志願時,才有了她思考的一次機會。這次機會也是在家人沒有經驗,無法幫著她做出選擇,才得到自己的一次鍛鍊機會。臨近畢業時,她仍是聽從了家人的建議,從事了家人們希望她從事的教師工作,開始了為期十一年的教育生活。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想和道路,更有選擇的權利。也許這種權利剛開始時沒有使用,但最終還是會用到的,因為成長是不可阻擋的。
成長環境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我生在一個小山村,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父母外出打工,我就是人們所說的留守兒童。通過上學走出了大山,但又回到了大山。大學畢業我考到家鄉政府部門工作,很多人勸我不要再回來,但我還是依然回到家鄉。其實,我的夢想不是走出大山,而是能夠一家人在一起,過一種上有父母,下有妻兒的平淡生活,我的這種選擇也許與我從父母一直不在身邊有關吧!
在我看來,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決定著以後未來的生活方向。一個從來沒有規划過生活的人,一旦嘗試著規劃生活,那麼他的動作無疑將是巨大的。我和顧少強都在印證著這句話。
2、平靜生活中的一次高聲吶喊:每天上班、下班,這樣規律的生活,我們的人生是否需要更飽滿的體驗。人生應該還有別的路,看到更多的風景
從小生活在一個普通家庭,過著平靜的生活。她喜歡著教師這個行業,也開始全身心投入,享受著教育帶來的快樂生活。
教師職業對於女性這樣一個身份,是一個實現經濟獨立和社會地位的優質保障。在這樣的條件下,應該努力工作,甘於為教育事業奉獻一生,但顧老師卻辭職了。有人說,「教師工作很好,有假期,時間規律,社會地位高,穩定等」。
其實教師工作優點和缺點是一個方面,優點:穩定;缺點:太穩定。一眼望到頭的職業生涯十分讓人害怕。
不必活成別人眼中的模樣,自己亦是美好的風景。我有一個好友,原來是同事,在一個辦公室工作。他在去年春天辭掉公職工作,開了一個烤地瓜的商店。現在生意做得很好,每天收入幾千塊,在市區又開了三家店鋪。他喜歡具有挑戰性的事情,不喜歡按部就班的生活,這種骨子裡的性情讓他不斷地改變著自己。
其實,我們也是這樣。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平凡而又平淡的,容易讓人滋生厭惡的感覺。我們厭惡但又被生活裹挾著,不敢動一動。我們的背後有著父母、妻兒,有著一份重重的責任。顧少強之所以火,不是因為一封辭職信這麼簡單,深層次的原因應該是她活成了我們心中的模樣,做了我們想做但又不敢做的事。
3、愛情故事中的一次勇敢抉擇:因為遇到了愛情,找到了可以一起實現夢想的那個人。遇到對的人,沒有理由不勇敢
從最初的大理旅遊初相遇,認為於夫是一個故作深沉的人,他的一切打打扮都像極了豔遇的標配。但慢慢地發現他是一個喜歡歷史,喜歡故事的同路人。
大理之行結束後,她就回到了鄭州。於夫也回到了成都,各自忙著自己的工作。只是通過微信和朋友圈了解著各自的生活。慢慢地她發現,於夫和她有著同樣的想法和生活態度、生活方式。
慢慢地她忽然有了一個奇怪的念頭:想辭去工作,開始全新的生活,開始鼓足勇氣改變,去體驗更飽滿的人生。因為她遇見了於夫,而於夫的一句「我在成都等你」,催生了最有情懷辭職信的誕生。
拎著行李箱告別生活三十多好的城市,獨自一人直奔成都。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她倆人決定定居街子古鎮,開了一家遠歸客棧,結婚生子,同時也進行著說走就走的旅行。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我認為,顧少強辭職的最大動力就是愛情催化的。遇到一個三觀一致,夢想相同的人太不容易了,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大膽選擇。很多人都認為一個女人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十分不容易,但我更認為,生活的全部不僅是工作,還有愛情。愛情很神奇,有時讓兩個毫不相識的人,穿過地域的限制走到一起。放棄工作,是因為生命中出現了比工作還重要千萬倍的事情。
顧老師現在的生活:
很多人質疑顧老師的行為,認為她是在博取流量。在成都定居,不再去看世界有多大,開了間客棧,展開了商業化運營。其實,我們的生活和旅行都應該有一個大後方,那就是家。有了家庭和孩子,她們需要一個經濟來源和穩定住所。生命中有了比旅行更重要的事,所以需要停下來。顧老師的的遠歸客棧,我想是為了更好地看世界吧!現在顧老師更多的精力用在照顧家庭上,在客棧的淡季才會遠行。
結語:
生活不僅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說走就走的旅行不是誰都可以的,顧少強讓人羨慕,但最終還是要歸於生活,在成都街子古鎮安家。總是有一些羈絆在阻礙著我們的前行,總有一些牽掛拉扯著我們的夢想。這些阻礙和牽掛就是我們生命中更重要的東西。我們既要滿懷希望,又要努力前行。對待生活,我們還是要保持積極向上,昂起頭,做生活中的強者。世俗的我們還是對不世俗的生活充滿了幻想,我們不能遠行,總能在周邊看看美麗的風景吧!生活的品質與經濟水平並沒有完全的相關性,與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