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1月10日訊(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薌城分局紀委 黃慧娟)芝山,位於「漳州110」 發祥地——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的西北角,是漳州市中心的天然制高點。據傳,明朝年間山上發現紫色的靈芝,知府以祥瑞之兆上表後,皇帝賜名「紫芝山」。因此,芝山,也成了薌城的另一個代稱。
「芝山三O」是什麼
更「快」更「靈」,是一代代「漳州110」人的不懈追求。「漳州110」創建之初,值班民警接警後直接從三樓順杆而下,登上24小時待命的敞篷吉普車出警。1996年10月,「漳州110」變「坐等出警」為「動中處警」,把大部分警力撒在路面巡邏,隊部設立接警臺通過電臺呼叫路面梯隊就近處置,大大提高了快速反應能力。當時,「漳州110」報警服務臺電臺(也稱「總臺」)就採用「芝山三O(音讀三洞)」作為呼叫代碼,路面110民警梯隊的對講機呼叫代碼根據劃分的片區,汽車梯隊定為「芝山三一(音讀三么)」、 「芝山三二(音讀三兩)」……等,摩託車梯隊定為「三么兩么、三兩兩么」……等。在老一輩「漳州110」人心裡,「芝山三O」是一個刻骨銘心的代碼——來自「芝山三O」的每一次呼叫就是一次為民請命的「衝鋒號」!
如今科技強警讓一代代的「漳州110」接警處系統日新月異,漳州公安提出的「多維接警」成為了主流,門牌掃碼報警、視頻報警、微信報警這些讓我們當時不敢想的技術,如今已成為現實。今昔對比,讓人感慨萬千。那上世紀末的「芝山三O」是什麼樣的呢?
那是我從警生涯的開端,也承載了我青蔥歲月的酸甜苦辣鹹……
1999年3月初,經歷公務員考錄重重關卡後,我們作為「漳州110」新一代警員正式加入這個光榮的警隊。這一批新警員有20餘人,清一色的警察院校畢業生。到全軍王牌部隊駐軍某部「虎山一連」(一等功臣連,是戰功卓著的英雄連隊)參加為期44天的新警集中強化「魔鬼訓練」後,我們的從警生涯從「漳州110」的磨礪歲月開始了。
我被安排在「漳州110」報警服務臺,位於薌城區延安北路5號漳州市公安局薌城分局原址三樓一隅。4部110熱線電話、1部外線、1部內線、2部無線處警指揮調度電臺——這是「戰場」概況。由於路面警力十分緊張,接警臺只有4名警力,實行4班4輪轉制度。工作強度大,工作壓力也大。接處警許組長按制度向新警員提出要求:電話鈴聲響起2聲內必須接起,第一句話必須有問候語「您好!漳州110」,電臺呼叫回應必須規範等。
您好!漳州110
在那個還沒有手機導航的年代,對轄區路面熟悉度是考驗接警員的一項基本功。漳州市區的任何一個地名提起,接警員要馬上報出具體位置,當時我們都開玩笑說,「不想當的士司機的郵遞員不是一個好接警員」。為提升業務水平,在跟班學習1個月期間,我被安排白天跟著路面梯隊熟悉大街小巷,晚上在接警臺學習接警規範。
「今天帶你去新馬泰遊玩」,第一次路面跟班時,110巡邏梯隊師兄們調皮地對我說。我心想,這巡邏出警怎麼還能出國呢?原來他們說的是市區新浦路、馬灶路、太古橋三個地方。
這是師兄們苦中作樂、風雨無阻、無怨無悔守護平安的工作基調,他們傳授著寶貴經驗,告訴我哪個路段警情較多,哪個區域調度容易錯,哪幾條路容易混淆。為了能儘快進入角色,我自製了一本手繪地圖,詳細標註了片區、街巷名稱,閒暇之餘騎著自行車到北京路、香港路、臺灣路、廈門路等各路熟悉街區路面。
在接警臺上,電話鈴聲、電臺呼叫聲聲聲入耳此起彼伏,許組長以嫻熟規範的語言、忙而不亂的節奏駕馭著這一方戰場,把堅韌擔當的優秀品質傳授給我這個初出茅廬的110新人。
4個電話同時響起,只見他雙手同時接起電話親切問候對方:「您好!漳州110」,求助類的先讓對方「請稍等」,再接餘下的電話,往往遇到兩個耳朵同時聽著報警:「家裡鑰匙丟了求助」「包被搶」,於是對著丟鑰匙的先說一會復電,爭分奪秒處置搶奪警情:先確定「在哪裡被搶」即調度就近巡邏梯隊趕往現場,同時繼續了解「什麼顏色的包、什麼車、嫌疑人幾個人、有沒有戴頭盔、頭盔什麼顏色、往哪個方向逃竄」的詳細警情,手口並用地飛快記錄與通報情況,並對嫌疑人可能逃跑的路線進行快速研判,調度各梯隊在路口開展圍追堵截……
「芝山三O,三三兩么呼叫!嫌疑人已被我們截獲!」短短幾分鐘,「芝山三O」調度各路梯隊如天降神兵捕獲嫌疑人!哇,怪不得我們漳州老百姓稱呼「漳州110」為「人民的保護神」!這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可不僅僅是接接電話、做做記錄那麼簡單!這裡暗藏著與犯罪嫌疑人鬥智鬥勇的刀光劍影,接警員與路面梯隊配合默契,共同編織一張無形的天網。這份工作如此富有挑戰,頓時令我感到魅力無窮!一種保護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我對即將面臨的接警工作滿懷期待……
110人和林一
一個月很快過去,我獨當一面的日子也到了。第一通報警電話就把我給呼個「激靈」:「小女孩啊!我是林一(化名)啊!你趕快叫110過來!」「啪」就掛斷電話。這分明是醉漢的聲音,不客氣地「叫110過來」的林一是何方神聖?我心裡嘀咕著回撥問詢,對方以老熟人的語調說有糾紛,「嗨!我看你是新來的吧?」他居然用一種略帶嘲諷的語氣,笑我不知道「林一」何人。我啼笑皆非。「『三么兩么』,芝山『三洞』呼叫,中山橋有糾紛,請前往處置!」路面梯隊「神算」一般回復「又是林一啦!我們半個小時前剛剛出過警!」從回復我的語氣中,我居然聽不出他們有絲毫厭煩,反而聽起來像去見一個老友般坦然。
幾乎每一個「漳州110」老隊員都出過林一的警。作為下崗離異中年男子,林一獨自撫養讀書的女兒,苦悶之餘終日借酒消愁,逐漸發展到酗酒,不時鬧點小動靜,諸如「在三輪車上不下來、坐計程車不給錢」等等,日復一日享受與110的親密接觸。
那幾年幾乎每天都有林一警情,有時甚至一天7次。剛開始我不懂,為什麼師兄們接到「難纏」的報警如此「淡定」,且無一例外,大家對待「林一」不約而同極致耐心,包容著他的各種「任性」舉動。後來我懂了,大愛無聲——這是「愛這片土地」的深沉,是「臥聽蕭蕭竹」的行動——在林一的世界裡,歲月的河流冰冷徹骨,「漳州110」像一抹暖陽無私地照亮他內心深處——「偷偷倒掉瓶中酒、送他回家、路上聽他嘮叨、跳進冰冷的池塘把他『撈』起來」等等,撫慰著世間滄桑無奈……
出隊數年後,偶遇老隊員寒暄之餘,我們不由自主地聊起:「林一現在怎麼樣了?」這是我們所有「漳州110」人共同守護過、不言而喻的默契,像是一個溫柔的期盼、期盼林一能正常工作,能撫養好女兒……
人民的保護神
小小一方報警臺,連接著千家萬戶的信賴。一個普普通通的報警電話,可能連著一條危在旦夕的生命。每天接幾百個電話,首問語是「您好!漳州110」。就這樣,「漳州110」幾個字不經意地浸潤著我們的每個細胞、雕刻進我們的骨髓,以至於,每一個接警員都曾經在夢裡大聲喊過這句話——「您好!漳州110」,這是發自靈魂的吶喊。
20年後的今天,「您好!漳州110」依然時刻迴蕩在我們內心深處每一個角落。輾轉幾個崗位,我是「漳州110」,「以人民為中心」這份初心和責任、傳承和自豪一如當初。「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離我們遙遠嗎?我覺得,是雖遠尤近——就在紮實地辦好每一起案件裡,就在投入地寫好每一份材料裡,就在不折不扣落實好每一項《內務條令》裡……
櫛風沐雨自擔當,「漳州110」風帆高懸再啟航!漳州市公安局黨委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漳州110」「人民的保護神」的厚愛和囑託,積極融合了新時代「楓橋經驗」和新時代「漳州110」精神,持續探索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止於未發」和「共治善治」的方式方法,在新徵程上不斷創新警務機制,跨越新發展!
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生生不息只為了那一份託付——永做「人民的保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