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第一時間獲取「科學的母嬰育兒知識和有趣的故事」,請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哦~
文丨小敬媽媽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這兩天,網上一則「雲南普洱18歲女孩患白血病需骨髓移植,急尋親生父母」的報導刷屏了。
據媒體報導:2020年4月,雲南普洱18歲女孩李仁德,不幸被查出患上了白血病,歷經5次化療,女孩仍不具備自體骨髓移植的基礎,異體骨髓移植成為了唯一的一條路,但養育她18年的父母並非她的親生父母(2005年5月,李仁德的養父母在她剛出生三天就抱養了,親生父母本就決定將她送養),家人只能為她尋找血親。
看到這個消息,很多人會忍不住疑惑,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為什麼身體狀況卻一直處於下坡的狀態?在很早之前那個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很多疾病我們聽都沒聽說過。
可近些年,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以及育兒觀念的革新,各種癌症、血管病、腦梗等亂七八糟的疾病撲面而來,尤其是白血病還正逐漸呈現越來越低齡的趨勢。
根據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報告顯示,我國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萬人左右,其中新生兒及兒童佔據一半左右,幾乎與成年人持平。
白血病又俗稱「血癌」,一旦患上,幾乎就等於被判了「死刑」。雖說在醫療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白血病只要能夠找到合適的骨髓,就有很大治癒的希望,但這個治療過程卻是異常的艱難。
其實,每個疾病的出現,都有它的源頭,比如這次新冠肺炎的發生,源頭就在於某些人肆無忌憚地吃野生動物而造成的結果。而白血病的誘因,除了遺傳因素以外,還與後天環境、物理化學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前段時間和朋友聊天,聽她說起了這樣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
她一個同事的女兒,今年才5歲,竟被確診為白血病。據說這個孩子有段時間心情特別不好,父母以為是孩子鬧情緒了,並沒有引起重視。可是沒幾天,孩子開始反覆高燒,還經常伴隨著噁心嘔吐以及頭疼等症狀,父母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是趕緊帶孩子去醫院做了全面檢查,最終被確診為白血病。
可父母雙方家族中並沒有白血病史,孩子父母怎麼也想不通這樣的事情為什麼會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後經醫生仔細盤問才知道,這可能與孩子平時錯誤的飲食習慣有關係。
由於家庭條件一般,家裡的老人比較節儉,平時吃飯一頓飯吃不完,不想浪費,就會把剩下的飯菜放進冰箱裡,然後下一頓再繼續吃。
殊不知,剩飯剩菜本身就容易滋生細菌,吃不完放進冰箱後也容易藏匿冰箱內部釋放的甲醛。而孩子本身免疫力就比較差,如果經常食用這些剩飯剩菜,那麼患上白血病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
對此,醫生說:冰箱裡的「剩飯剩菜」或是白血病的「源頭」,長期接觸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家長千萬別給孩子吃。
雖然勤儉持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應該提倡並發揚的,但家長在孩子飲食方面還是需要格外注意,畢竟病從口入,入口的東西不謹慎,很容易成為促成白血病的「幫兇」。
1、儘量將一頓飯菜吃完
現在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很少有每餐都做飯的,一般都是一次做兩頓或三頓的量,然後放進冰箱留著下頓熱熱吃,這樣就很容易滋生細菌或有害物質。
所以,在做飯菜時,要儘量控制好量,一次不要做太多,這樣既能避免吃剩飯剩菜,還能減少放進冰箱的頻率,減少細菌及有害物質的滋生。
2、養成清潔冰箱的習慣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把吃的東西全部都堆積在冰箱裡,時間長了,各種各樣的食物都會滋生細菌,如果一兩個月不清潔冰箱,冰箱內的細菌就會不斷繁衍,隨著食物進入身體後,就會對身體造成危害。所以,要養成經常清潔冰箱的習慣。
當然,除了一些錯誤的飲食習慣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外,生活中還有很多被忽視的小細節,也可能成為導致白血病的「元兇」,比如新裝修的房子、新購買的家具以及各類病菌和化學元素等。
為了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家長平時要多在孩子的飲食上下功夫,並督促孩子多鍛鍊、多休息,提升孩子的免疫力。
今日互動話題:各位家長,你們平時會讓孩子吃剩飯剩菜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分享!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