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低估死亡對一個人的神化作用。
其一是增加曝光量。保羅沃克的死對《速7》票房的帶動作用自不用說。MJ死之前,雖然已經是世界級巨星,但在中國主要還是歐美愛好者聽,MJ死後,上至50歲大媽,下至10歲小學生都知道有這麼一個世界流行天王,都出於好奇聽他的幾首歌。黃家駒也是同理,原先很多不知道的人也會開始知道。有人會說先接觸歌曲才知道他死了,但你要考慮到這點,如果他沒死,你可能連他的歌都接觸不到。你之所以能鋪天蓋地的聽到他的歌曲,正是因為許多緬懷的人在放。PS:以MJ為例,只是為了說明死對曝光量的提升。事實上對MJ這種身前已經稱神的人物來說,死帶來的效益反而有限。相同的道理還有鄧麗君。
其二是增加神秘感、傳奇性,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黃家駒不死,他就一定能創作出更多高質量的歌曲?在信仰粉眼中或許如此。但事實上世界上許多創作型歌手創作的巔峰之作都是在20-30歲之間。
以創作天王周杰倫為例,他的創作能力在華語樂壇歷史上是最頂尖的。即使是這種鬼才,在30歲以前產出九張高質量專輯後,也不可避免的在30歲後下滑。
可見黃家駒即使不死,也未必就能在原本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但剛好隕落,反而給人無限的遐想空間,粉絲就會自己在腦海中憑空意淫出一個沒死後的黃家駒稱霸樂壇的情景。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時的beyond也只是第二梯隊的水準,尚未躋身第一梯隊。很難想像一個過了創作高產期的歌手能如粉絲意淫的那樣完成從二線到稱霸的飛躍。
其三是死者為大觀念帶來的道德上的優越感。黃和beyond後來跑去日本發展,以網絡現在這麼多黑子和仇日者來看,如果黃還活著會發生什麼?如果沒成功,他們可能被人黑成漢奸,活該沒紅。如果成功,依然可能被黑成漢奸。參考圍棋第一人吳清源。但是因為黃家駒的死,傳統死者為大的觀念讓他避免了那些網絡暴民粗俗的抹黑,反而因為死亡帶來的傳奇性使他受到了暴民們的吹捧。
從吹捧的角度看,死使無腦吹佔據道德制高。參考beyond現在被他的一群信仰粉捧成世界四大樂隊,連葉世榮都成了亞洲第一鼓手。如果換成一個活人恐怕早就一粉頂十黑了。但是對於黃家駒,路人是避之不及的,因為一旦有人站出來質疑其真實性,就會被b鬥士扣上不尊重死人的帽子。人人在死人為大的觀念下自危,不打擊吹噓,這種無腦的吹捧自然廣而傳之。
說白了,這種文革式的反智思維源於什麼?b鬥士無腦吹捧的自信源於哪?——黃家駒的死讓他們佔據道德制高點,然後他們就可以隨意扭曲事實。
如果黃家駒還活著呢?形象高度、知名度下降,作品評價有下降風險,跟風狗、信仰粉數量會銳減,影響力難以延續。而這恰恰是黃家駒被吹捧的重要因素。缺了死亡帶來的形象升華,死亡提升的知名度,缺了死後多出的跟風狗和信仰粉,黃家駒和beyond無非就是和他同時代的其他歌手、樂隊的軌跡一樣,慢慢過氣。
所以如果黃家駒還活著,缺了死亡加成的黃家駒會普通過氣歌手一樣被世人遺忘。而按他生前的軌跡,他的地位會遠不如周華健、齊秦等,beyond的地位不會比草蜢之類的好多少,更別提被b鬥士拿來和鄧麗君、周杰倫、羅大佑、李宗盛這些華語樂壇金字塔最頂尖的人相比了。
首先,作為一支粉絲們經常認為「亞洲第一」的樂隊。我們看看他們會獲得怎樣的國際地位。
他們在組隊早期(八十年代中期)風格偏向硬搖滾 及少數簡單的重金屬風格。從曲風上來講比歐美要落後了10-20年,這方面大牛一幫一幫的,這種風格在日本都有太多牛人技術完爆beyond,比如beyond成員很喜歡的聖飢魔II樂隊(粉絲對我這個推斷不滿意也沒辦法~你強行說beyond比聖飢魔II水平高,恐怕beyond成員都不會開心)就連beyond的分支樂隊高速啤機都在這方面放開了拳腳超過了beyond本身所以83-86這幾年,beyond別說在國際上,就連香港都算不得成功(畢竟同風格下甚至比不過黃貫中的樂隊)
實際上,比較金屬、硬搖滾之類對速度、技巧要求非常高的風格,beyond根本拿不出手,隨便對比下就知道了。所以我們就不要拿beyond的這個方面來對比了,這顯得有點欺負人。
我們再看beyond後來的表現:1987/1988兩年都有在正式籤約的情況下發布唱片《亞拉伯跳舞女郎》《現代舞臺》,如果說beyond成員真正想玩的音樂應該就是這種了,所謂的Art Rock,藝術搖滾(也叫前衛搖滾)。本身這個風格是非常有技術難度的,一個音樂人喜歡這個風格可以說是非常有眼光的,而且尤其是亞拉伯跳舞女郎這張做出了中東音樂的特色。但也到此為止了而且,雖然黃家駒在這個時期影響不小,但劉志遠的鍵盤才是更搶眼的存在,beyond樂隊編曲的細緻之處基本全都體現在劉志遠的鍵盤身上,再就是黃家強的bass,黃貫中的吉他solo……黃家駒的節奏吉他所佔比例其實是非常小的。
藝術搖滾這個風格可是誕生於60年代末!Pink floyd樂隊早在1970年就做出了《Atom Heart Mother》專輯,受過學院派訓練的yes樂隊也1972年就發行了《Close To The Edge》這樣的神磚,整個70年代就是藝術搖滾的巔峰時期,超過beyond水平的牛人數不勝數。尤其是 1969年King Crimson就發行了《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專輯,我想已經不用多解釋了king crimson這張專輯的地位了,總之 beyond樂隊到這個時候的成就放在世界範圍內根本是不夠看的。比藝術,肯定是比不過英美的大牛們了(同樣 pink floyd樂隊也是黃家駒的偶像,欣賞不了pf樂隊的beyond粉絲們啊,你們還是naive)
然後……88/89兩年,劉志遠和黃家強鬧矛盾,找了個藉口退出了beyond樂隊,然後對於自己所喜歡的藝術搖滾beyond已經放棄治療了一直到1993年都持續在這個狀態中。他們在這時候開始注重流行市場,創作了完美貼合卡農和弦的 口水歌《真的愛你》好吧,這首歌主題很好。但是卡農和弦聽多了真的會吐,所以這首歌對於銷量的作用來說就是能夠紅極一時,但想千古留名還是難了點。(當然,後來被死亡光環加成,所以現在還有人聽)這個時期的beyond當然還是有很多其他成果的。比如為《忍者神龜》配音參演《開心鬼救開心鬼》、《Beyond日記之莫欺少年窮》客串《豪門夜宴》、黃家駒參演《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