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在一天就會管他一天。」這是安吉忠11年前的一句承諾。年過六旬,本是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但太原市迎澤區橋東街道橋北社區64歲的安吉忠,還在抱病照顧著重病的外甥康安寧。
9月2日,記者在社區工作人員帶領下,前往安吉忠的家中。還沒走到小區門口,就遠遠看到一個精神矍鑠的老人筆直地站在那裡,等待著我們。走近卻發現他滿臉皺紋,步履有些蹣跚。
厄運來襲舅舅許下承諾
「康安寧是我姐姐的孩子,在他7歲時,姐姐姐夫因肺結核去世,我就把他接過來照顧了。」安吉忠告訴記者。
說起這個外甥,安吉忠既自豪又心疼。小小年紀經歷著常人無法接受的打擊,可是他卻沒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更加積極努力,學習生活上都不讓人操心。特別是學習更是優秀,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街坊鄰居都誇讚孩子懂事。
2008年,康安寧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科技大學。同年,不幸降臨在了他的身上,在體檢時,康安寧被確診為顱內腫瘤。手術過後,失聰、失明等眾多後遺症也接踵而至。這樣的狀態,他只能選擇輟學。即使這樣,安吉忠也沒有想過要放棄,他當時就做出決定,只要自己在一天就會管他一天,這一管就是11年。
手心寫愛詮釋最美親情
隨後,記者來到了安吉忠家裡,康安寧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可能是察覺到家裡來了客人,他開始有些不安,扯著安吉忠的衣袖向他伸出掌心。
康安寧雖然失聰失明,但是還會說一些簡單的話。每當他想知道外界的一些訊息,就在安吉忠耳邊小聲詢問,安吉忠就會把身邊發生的事情用手心寫字的方式告訴他。當他接收到後,就會在嘴裡小聲嘟囔以示回應。同樣的,安吉忠想問康安寧問題,也就寫在了康安寧的手心裡。
這樣的手心交流,從2008年開始,已經11年了。這11年來的交流,從起初的不太順暢,到現在的「奮筆疾書」,這其中也有了上萬字的積累。
為外甥操持前後的安吉忠,在有些人眼裡成了「傻子」。有人問他,你這樣做圖個啥?他回答道:「雖然他像個不懂事還添亂的孩子,但我不能看著他吃苦受罪沒人管。雖然我倆不是父子,但我不能讓他無依無靠。」
不離不棄用心兌現諾言
11年來,康安寧聽不見、看不見。面對著永遠「長不大」的外甥,安吉忠用照顧嬰兒般細緻的心去照料他。常年陪伴左右,一刻也不曾離去。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安吉忠的家非常溫馨整潔,一點也不像長年有病人的樣子。安吉忠告訴記者,由於年紀大了,自己的身體也大不如前。從2015年開始,他相繼檢查出高血壓、糖尿病、腦梗、腦出血等疾病,受腦梗後遺症影響,他的腿腳開始不利索,手也老是發麻。
可就算是這樣,他也從未有放棄康安寧的念頭。安吉忠表示,做人一定要樂觀向上,活著就是希望,外甥的微笑就是他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如今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在有生之年,聽到外甥再叫一聲舅舅。他說,「只要我在一天就會管他一天,這句話我說出來就一定會做到。」
這場兌現諾言的馬拉松,安吉忠還會繼續跑下去。 晨報記者田勇
實習記者葉芝花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