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4個月為買25元東西與摳門丈夫吵架以後你還敢窮養孩子嗎?

2020-11-13 果粒說育兒

相信有不少年輕家長們都談論過這樣一個話題:孩子是窮養好還是富養好?

似乎很多人都認可這樣一種觀點「窮養兒富養女」。

每當孩子伸手要錢的時候,一想到要窮養,父母就會各種哭窮,不願意給。

我給大家講個我從網上看到的故事,讓我感受很深。

小希媽媽懷孕四五個月,跟丈夫出去逛街,不知道為什麼,她看中了25塊的鯉魚的糖畫。丈夫死活不想買,嫌貴還沒用。

經過了她丈夫各種不樂意不情願沒有好臉色之後,小希如願拿到了心儀的鯉魚。

結果那天丈夫在下面的逛街中各種各樣的不樂意,摔臉子,耍脾氣,還差點跟不相干的路人爭吵起來。

回家的時候,埋怨小希買了個累贅,不能再坐公交車,為了個糖畫還得花十幾塊錢打個車。

「我肚子都那麼大了,過年出來買年貨置辦東西的人又多,怎麼擠公共汽車!」

之後兩人到家了還在吵,氣得小希媽媽想直接打胎離婚。

據說丈夫家庭條件不差,在八十年代一是不愁,但是就是要給兒子灌輸「家裡沒錢」的窮養思想。

她丈夫大學期間,成績年年拿獎學金,但是一直沒有談戀愛,很大原因是因為沒有錢自卑。

買個25元的糖畫對於他們的工資來說完全是夠的。

但因為從小窮養的思想,覺得沒必要嫌貴,瞬間就脾氣上來了。

更重要的是需要貸款買房,丈夫嫌棄二三十萬太多,不願意買。

就這樣拖了四五年,在兩人因為孩子必須換房的時候,房價早已和當初今非昔比。

兩個人也因此錯過了最好的買房時機。


1
窮養的後遺症有多大?

小女孩的五毛錢

初中住校,一星期回家一次。

媽媽通常每周給2元零花錢,那個星期她想要5塊,媽媽不給。

她就表示不去上學。媽媽說:「愛上不上,不上現在回家。」

後來,她一直纏著要,媽媽很不高興地掏出5塊錢。

扔在桌子上,一副嫌棄的樣子,而那五塊錢彈落到地上。

這個小女孩顫顫顛顛地撿起了錢。

事情好像就這樣過去了。

但是她說,這件事對她影響很大,一直覺得自己很卑微,同時,在心裡埋藏下對錢的渴望。

一個男孩的五毛錢

那年暑假,兩個女同學到他家串門。

他們坐在一起聊天,這是他平生第一次與同齡女孩交往。

後來,女同學提議去街上轉轉。

他身無分文,便去找母親,希望給他一點零花錢。

媽媽不肯給,他一再懇求,哀求。

最後媽媽掏出五毛錢,「拿去!」

他彎下腰,撿起那五毛錢,和女同學上街了,請她們一人喝了碗大碗茶,就各自散去。

當年的男孩子現在30多歲了,大學畢業,經濟獨立,也早已到談婚論嫁的年齡,但他一直不肯結婚。

他知道他的父母非常孤寂,但目前他只想這樣過,不結婚,不回家。

他說,這一切都源於那扔在地上的五毛錢。


窮養不是節儉

人的認識和記憶都是有選擇性的,特別是小的時候。

一次全家旅行,可能要節儉一個時期,但是對孩子更多會記得出遊時快樂的時光。

人的自愈能力也是很強的,特別是孩提時代,同樣的「吃苦」可能會有不同的影響。

比如,你告訴孩子,我們家並不窮,但是我們有很多共同的計劃。

比如暑假我們想全家一起去日本的迪士尼樂園、想換一架音色更好的鋼琴等等。

那實現計劃過程中孩子的參與感和達到目標時候的快樂體驗都可以彌補暫時的「不夠富養」。

但是反過來,一直強調爸爸媽媽掙錢不易,強調家裡不富裕,在各個角度全方位的「窮養」。

就好比讓孩子走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看不到盡頭的光亮,也沒有進度條的倒計時。

長此以往,對孩子的心理影響能有多大不是一個時期可以看得出來的。

這樣的灰黑色的生活體驗,不是長大後的財資豐富可以幫助自愈的。

要問「窮養」的後遺症能有多大?

毫不誇張地說,就是影響自己,影響家庭,影響孩子。


2
貧窮觀對於孩子的影響

自卑而拘謹

窮養的孩子,他們會因為在某方面不如別人而自卑。

他們既內向又膽小,他們甚至不敢跟別的小朋友交往。

他們長大後會在同齡人面前表現出拘束甚至覺得低人一等,他們不敢表現自己的光芒。

他們內心的自卑覺得不配,而只有將自己關在小小的空間裡,他們才能找到丁點兒的輕鬆。

一味學別人的窮養,會讓孩子丟失了大方和得體。


眼光狹隘

有不少人說窮人會越窮,富人會越富。

窮人之所以窮下去,是因為他們的父母給孩子下了一個套,這個套叫「格局」。

我們的窮孩子為了節省2塊錢,會花2小時走路到目的地,而富養的孩子是怎麼幹的?

他們為了將2小時的路程節省到2分鐘,他們不惜花20塊錢打的士。

這就是格局!

我們的窮孩子可能每天會為了節省幾毛幾分,將時間花在一些並不能讓自己增值的東西上面。

而富養的孩子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接觸世界。


沒有氣質

很多時候我們從一個人的穿著言行就能判斷一個人的出身。

為什麼有些孩子一看就是有氣質有教養,但有些孩子一看卻是讓人感覺粗俗?

孩子身上的氣質是從骨髓滲透出來的,是家庭環境教養的象徵。

這種氣質來源於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就如同一個住籠屋的窮人說,我每天都要為一天三頓的50塊港幣辛苦勞動,沒有任何的尊嚴和夢想可言。

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他們更多的是追求物慾的滿足。

沒有精力也沒機會追求更高層次的東西。


有些人,靠父母改變命運。

而有些人,靠自己改變命運。

還有些人,一輩子都逃不出命運的魔咒,終身就是這個命!

所以,如果你身為父母,而你拼盡全力也沒法改變貧窮命運的話。

那麼請一定不要因為窮而讓孩子從小失去自尊和希望。

如果你家境殷實,不愁吃不愁穿,不管是準備窮養還是富養孩子。

都請別忘了認真思考下到底什麼是「窮養」,什麼才叫真正的「富養」。

相關焦點

  • 父母摳門會讓孩子自卑嗎?總覺得自己不配好的東西好的生活
    貧窮不是吝嗇的藉口,有時候摳門才是自卑的根源。有些父母總是在孩子面前哭窮,即便家裡條件挺好,也總是用貧窮做藉口,該花的錢也不花,覺得這樣是節儉,其實,就是自己摳門罷了。父母的摳門會讓孩子自卑嗎?不論父母做什麼,總是打著「都是為你好」的名義,而且總是一遍遍的重複,告訴孩子,你看我為你犧牲了那麼多。
  • 誰說男孩一定要窮養?這4個後遺症,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只因為女友點了一盤25的茄子,就對女友指指點點。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不要求服務員換菜,而是質問女友「你是不是過日子的人?」女友在「窮養男友」的指責下,連多吃一口菜都覺得是負擔。2.自卑敏感被窮養長大的孩子是什麼感受?有位網友分享了他的故事。小時候學校會組織校外旅行,媽媽只給他10元錢,還祝他玩得開心。去掉路費4元,他只有6元錢可以花。
  • 給孩子買1299元的鞋,老公和我吵起來:不想窮孩子,我錯了嗎
    01.再窮不能窮孩子?正在刷網時,看到一位媽媽在線求助:我們夫妻倆一個月總收入8000,昨兒帶孩子出去買了一雙1299元的鞋子,回家後老公就和她吵了起來,因為他們每個月房貸3000,還有2000養車,還要養2位老人和孩子,一個月下來的生活費不到3000,還買這麼貴的鞋子。
  • 對孩子太摳門的家長,難養出自信的孩子,會限制孩子的成就
    但是,這種方式到最後卻很容養出一些愛慕虛榮、狂妄自大、不懂珍惜的孩子。所以說,窮養就成了人們普遍都非常贊同的一種個教育方式。一般來說,窮養孩子的父母,主要都是會選擇在經濟上窮養孩子,對孩子非常摳門吝嗇。那家長這樣養孩子,真的就能養出優秀的孩子嗎?
  • 「你發工資怎麼先給她買東西」「她幫我帶孩子,買點禮品應該的」
    沒有孩子的時候,就算兒媳和家裡的婆婆或者是小姑子不和,也能睜隻眼閉隻眼忍忍就過去。而一旦有了孩子後,就不一樣了,丈夫要上班,而兒媳也要回歸工作崗位。這個時候,無論是家裡的任何一個成員能夠幫忙也是一種幸福。家裡有個愛計較的妻子是什麼感覺?就像東子的妻子,明明妹妹替自己帶了孩子,不過是買點禮物給妹妹,妻子也要計較一番。
  • 老婆要買5800褲衩,林永健大吼:你馬上就要懷孕了,老婆三字回應
    林永健大喊:「周冬齊,你能不在這買嗎。」冬齊還是去商店看了看,低著頭對宋丹丹說:「你看這雙鞋才四千多。」宋丹丹打圓場,這確實挺貴。冬齊:「沒事兒。隨後,一手拿著一褲衩,我去試試這條短褲,才五千八。」除了摳門之外,林永健的確是個好男人,顧家,對老婆好,對老人孝順。兩人先結婚再戀愛,必定有很多磨合和吵架。吵架最兇的時候,周冬齊去撕結婚證,發現撕不壞,兩人也會說一些狠話和氣話。林永健懟老婆:「你長得不好看,也不會演戲。」
  • 「媽媽,我不買」:窮養孩子要有度,別讓「假窮」變成「心窮」
    ,不是帶孩子出去玩兒,就是給孩子買喜歡的東西,這樣會太慣著孩子了。而且她的那個朋友還很樂意分享她的育兒觀念:「我從小就告訴我兒子申申要懂事,不給你買一定是有道理的,你要也沒用。我們所有的『窮養』其實都是為了你好。」
  • 「買5塊橡皮泥花500元」強行富養孩子成典範,真的太可怕
    要知道,比起窮養,強行富養才更可怕。妮妮媽一直是全小區富養女兒的「典範」,總是在和別人聊天時,「我要盡我所能給女兒最好的,培養女兒的品位,將來才不會被誘惑。」其實,妮妮媽和丈夫都是普通收入的白領,基本上每個月的收入,都花在了妮妮的身上。
  • 孩子應該窮養還是富養?富養怕嬌氣,窮養怕自卑,該怎樣去平衡?
    :我:寶,你知道嗎,其實我們生活的已經很幸福了。所以我們不能太浪費,要知足,像玩具什麼的東西,你已經有好多了,基本上市場賣的你都有了啊,而且現在是小學生了,也不能老買玩具了啊。寶:那可以等爸爸掙錢了給我買嗎?我:……可以吧!小朋友好像並不太能理解為什麼別人過的不幸福就影響到了她買玩具這個事情,所以這樣的話題還是循序漸進吧!
  • 窮養和富養的孩子,18年後,財商高低一目了然
    如果需要花錢買東西,他得提交口頭的立項報告,經過父母批准後,才可以撥款,然後進行採購。只要他一說要買什麼東西,父母不管合理不合理,先是一頓痛罵,他們當年是怎麼不容易,現在的年輕人就知道糟蹋錢,不思進取。為了打遊戲,榮榮向我借錢。欠款越欠越多,怎麼辦?他向父母撒謊說學校要求報英語補習班,把錢騙到手還給我。
  • 家長在這4個方面越「摳門」,養出來的孩子越有本事,別不當回事
    家長在這4個方面越「摳門」,養出來的孩子越有本事,別不當回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孩子的家庭生活越來越好,小時候有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是現在太苦孩子又怕委屈了孩子,到底是該富養孩子還是窮養孩子呢?別著急,家長在這些方面越摳門,養出來的孩子越有出息,別不放在心上。
  • 「父母要對孩子大方點」,育兒師忠告,窮養會讓孩子自卑到骨子裡
    所以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時候,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更願意「窮養」,感覺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形成良好的消費習慣,不會大手大腳,更不會變得虛榮。可父母這樣一味的「摳門」,對孩子的成長真的好嗎?@卑微的我:我是女孩,但並沒有像大家說的那樣被富養長大。
  • 小S因469元項鍊罰跪女兒:刻意窮養會養出「心窮」的孩子
    養孩子到底該富養還是窮養,一直是個難題。大S一向富養孩子,而小S則是窮養。小S自爆因為女兒許老三買了一條2000臺幣(469元)的項鍊,一氣之下罰跪許老三。以小S的經濟狀況,有必要對孩子這般摳搜嗎?在家庭經濟能力尚可的情況下,刻意窮養會養出「心窮」的孩子!為什麼不要刻意窮養在全民富養的年代,大多數父母面對孩子生活以及教育問題,抱有這樣的態度:花錢絕不手軟!這種情況下,父母不富養孩子,而選擇窮養孩子,確實有「慧眼獨具」的感jio。沒錯,舉全家之力供養一個孩子的富養模式,確實弊端多多;但,明明有錢卻不捨得給孩子花,同樣不對!
  • 老公,一天30能餵飽4口人?你咋這麼會給自己的摳門找藉口?
    老公,一天30能餵飽4口人?你咋這麼會給自己的摳門找藉口?如果只買吃的菜,水果、油鹽米等都不算,一周有200,勉強是夠的,也不是不可以,我估計40%的家庭也就這個數,當然不包括米和燃料費。坐標廣州當天物價,四口一家,豬瘦肉一斤15元,青菜或瓜類1.5到4元一斤買3斤6元,早餐饅頭一元一個可買9個或買麵條自己煮可買一斤多。現如今還有三十元的生活費一天呀?我再窮也不至於哦!我看這日子沒法過了!這樣的男人很自私!你好好想想以後的日子怎麼過吧,趕緊把孩子打了,和這個錢是他爹的男人離婚,家裡錢他把著,你找老婆幹啥,就為了給你生孩子?女人要活得有尊嚴!
  • 偽單親媽媽窮養孩子,是在坑娃嗎?
    偽單親媽媽窮養孩子,是在坑孩子嗎?導語:碰到這個問題,也是我最近一直在考慮孩子的現狀。因為孩子的父親經濟上出了情況,而我們最終商議的結果,就是我帶著孩子回到娘家這邊生活一段時間,目前在這裡已經生活了快7個月。
  • 這麼窮還生倆孩子,活該一輩窮二胎寶媽霸氣回懟,真解氣
    導讀:這麼窮還生倆孩子,活該一輩窮二胎寶媽霸氣回懟,真解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麼窮還生倆孩子,活該一輩窮二胎寶媽霸氣回懟,真解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窮養孩子挺好?這種教育方式不科學,還有這些壞處
    窮養孩子,沒想到還有這些壞處1. 孩子更容易形成自卑心理過分的窮養孩子容易讓孩子滋生自卑心理。別的小孩有的玩具他沒有,別的小孩有的連環畫他也沒有。如果孩子提出來想要,家長就以「咱家沒有錢,要節省著花,不能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你都要買」這些話來搪塞回去。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自己的所有要求都是在無理取鬧,也會不停地否定自己的想法。
  • 為什麼說男孩要窮養?看完這4點,你就明白了
    說女孩兒要富養也不是說要什麼給什麼,只是合理的要求要滿足,眼界開闊了才不至於在社會中被騙。接下來我們就從下面4個方面說明,窮養男孩對男孩的好處。窮養並不是指不給錢,而是以自己的父母為後盾,讓男孩敢於嘗試,敢於試錯。挫折會激發孩子的潛能,培養男孩吃苦耐勞的精神,遇見困難能夠去戰勝它。
  • 只是為了省5元錢,卻毀了孩子一生
    當孩子提出想買某種東西時,爸媽總是以「太貴了,我們很窮,買不起」這類理由來拒絕孩子的要求。殊不知,你的這種「哭窮」教育很容易培養孩子的貧窮意識,甚至會害了孩子一生!小女孩4歲左右,看上了一個5元錢的小玩具,想讓媽媽買給她。媽媽瞪了孩子一眼,大聲地斥責孩子:「你怎麼這麼不懂事!你知道我每天工作有多辛苦嗎?賺的錢除了給你上學,只夠每個月的生活費,哪有多餘的錢給你買那些沒用的東西?」
  • 孩子該富養還是窮養?
    不要評判孩子的欲望,講一堆理由證明孩子不應該提這個要求,甚至自欺欺人說這麼做是為孩子好。孩子需要什麼,就是需要什麼,可能在你眼裡那個根本沒必要,但在孩子心裡就是他想要的。無論買或者不買,請尊重孩子的欲望,你可以不滿足,但是不能自以為是去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