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鐵
最近,關於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壟斷的批判聲音不絕於耳,從數字規模到社區團購,從擠壓菜販生意到不正當市場競爭。
其實,關於網際網路企業運營模式的爭論不是今天才有,滴滴當年遭遇過,共享單車也遭遇過,淘寶及京東都遭遇過。這種批判實際上反映出中國網際網路發育速度之快,同時也必然觸動到了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其中包括我們的部分學者和一些傳統產業的經營者。因為他們默守著傳統的知識架構和經營理念,還沒有完全適應網際網路世界對現實帶來的革命性衝擊。
低價和補貼是符合市場規律的競爭策略
其實許多服務業的經營主體初期進入市場時,都會採取低價吸引顧客的經營方式,這需要根據自己的資金能力、未來的品牌信譽以及客流量進行初步的判斷。企業應有足夠的資金支撐,確保品牌形成後,能通過客流量的擴大而獲得正回報。
一個例子是上海的Costco,剛開業的頭半個月,店裡的商品價格極其低廉,即便是市場供應極為短缺的茅臺酒都是平價供應。開業頭幾天,許多人去搶購,成為當時的新聞熱點。隨著降價幅度的逐漸減少,客流量開始恢復常態,能留下來的顧客還是看重商品的價格和質量。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北京開了一家「北京燒鵝仔美食城」,曾經火了很多年,這家店在開業期間半價經營,後來食客對菜餚口味、質量認同,顧客盈門,後來陸續在全北京開了很多家店。但是由於管理水平沒有適應客流量的增長,最後倒閉。
網際網路企業大多是通過免費和低價等方式來吸引流量,這是普遍的做法。從淘寶開始,到網約車的低價經營,再到共享單車的免費使用,還有美團和拼多多的低價競爭,無不是通過補貼的方式先佔領市場,之後形成品牌影響力,最後形成大規模流量,這種方式應該是正常的市場經營行為。網際網路的媒體,例如新浪、騰訊和今日頭條等,都是以免費閱讀新聞的方式,聚集起巨大的讀者規模,之後吸引廣告投入,進而形成對傳統紙媒的替代。
網際網路應用必須通過規模化經營才可以得到收益,這是與傳統零售商販的本質區別。因為初始進入的價格低,而且要維持很長時間的市場優勢,所以只有擴大流量,實現規模化,才有可能挖掘出大數據的價值。同時,規模化經營可以拉低單位成本,實現規模化收益。例如,網約車就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按照大數據的方式統籌管理,並掌握出行規律,才能提供精準的服務。如果沒有規模化,就不可能有數據支撐按時按點為乘客提供服務,也不能通過大數據監測確保乘客安全,這都是規模化和數據化的應用結果。
網際網路經營的特點是資本和技術的結合,才有可能通過補貼來佔領市場,但是並不是所有補貼策略都能成功的。目前大家看到的只是市場上成功的企業,但其實失敗的才是大多數。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網際網路企業的補貼也同樣面臨市場檢驗。
當年共享單車市場有多家企業競爭,但是能保留下來的卻僅有幾家,多數均因為資金困難,或倒閉,或被其他企業所收購:ofo倒閉,多名高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摩拜歷經磨難,最後被美團收購。在網約車行業,破產企業同樣不少,優步、易到都曾經風靡一時,但現在已不見蹤影。現在市場上的網約車公司,也就剩下以滴滴為代表的幾家了。美團和百度曾爭奪外賣市,美團堅持通過補貼競爭,而百度外賣堅決不補貼,最後市場做出了選擇,百度外賣落敗退出。
網際網路不會完全替代傳統經營方式
隨著電商平臺的崛起,曾有學者預測,未來的城市會發生改變,門店經濟和商場經濟將不復存在,但是到今天為止,這些預言並沒有成真。原因是市場的需求和消費場景都是多樣化的,人們確實會選擇從網上購物,但並不會放棄逛街購物的體驗,電商並不會簡單地替代實體店。各種零售和餐飲門店也會利用網絡和外賣的平臺,宣傳自己的品牌,顧客可以在實體店和外賣中選擇。在某些場景下,無論服裝還是餐飲還是鮮果蔬菜,人們都會親自體驗之後才決定是否消費。
同時,小商小販也會利用網際網路來擴大品牌影響,或者是方便顧客消費,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使用二維碼收款。對於老人來說,出門購物、買菜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並且有益於鍛鍊身體,呼吸新鮮空氣。
因此,網際網路運營不會完全替代傳統的經營方式,兩者會長期並存。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現都會導致既有利益結構的調整,這種現象不僅存在於網際網路時代。即使在工業革命初期,機器的出現,就使得傳統手工業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現在輪到了傳統工業和服務業,它們面臨著信息化時代的挑戰。實體店面臨淘寶和京東的挑戰,巡遊計程車面臨網約車的挑戰,餐飲業面臨外賣的挑戰,信用卡面臨電子支付的挑戰等等。
這些挑戰總是在出現了新聞熱點和頒布了有關政策的時候,就會形成網絡的批判熱潮,大有把這些現代化和未來新技術革命的應用模式扼殺的架勢。其實,這種挑戰在發達國家也同樣存在,但結果可能不同。
在中國,由於各級政府的包容,不同利益主體間往往在現實中相互並存演進,通過市場認可消弭矛盾。而在發達國家,由於利益結構固化,並通過制度的強化,同時價值理念的衝突,使得網際網路應用很難推廣和發展。顯然,中國的網際網路應用也是在網絡輿論甚至激烈爭論中,持續被社會和市場所接受,這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高科技市場,這正體現了中國的制度優勢對新技術和新模式的包容。
無論是傳統的經營模式,還是以信息革命為基礎的網際網路應用方式,都是以用戶認可為前提。例如,網約車和共享單車解決了出行最後一公裡的問題。
再如,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帶來了無現金支付的革命,為未來網際網路應用提供了廣闊空間,現實中幾乎絕大部分的交易,通過網絡和手機就可以實現,也因此奠定了數字貨幣的基礎。
還有,外賣和快遞使得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用餐、購物。再如,各類城市生活繳費以及疫情的跟蹤對提高政府治理的效率,對重大危機事件的應急處理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當然,對市場來說,網際網路應用帶來的方便只是一方面,關鍵還是需要過硬的質量和品牌,畢竟好的運營模式,並不能替代服務的質量。即使是生鮮食品和蔬菜,一旦質量出了問題,一定會影響到品牌,也一定會被市場所拋棄。對於企業來說,當然可以降價補貼成本開展競爭和佔領市場,但如果資金鍊出了問題,那也會無法維持經營,這些都是市場規律的必然選擇。按照市場配置要素和資源,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政策出發點。而市場最終檢驗的結果,也代表著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取向和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說,某一種網際網路應用或是商業模式是否能成功,最終決定權在市場。
正確看待網際網路對傳統利益格局的衝擊
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不但帶來了多樣化的產品供給,增加了整體的消費規模,還對於經濟社會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隨著中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網際網路應用市場的擴大,就業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因網際網路而產生的城鄉就業崗位已經多達幾千萬人甚至更多。
例如,由淘寶和京東推動的電子商務就業人數分別超過4000萬人和1800萬人;滴滴容納的網約車司機及相關的就業人員達到1500萬人;僅美團和餓了麼的外賣騎手就分別達400萬人和300萬人;2019年快遞業從業人員超過300萬,2020年上半年順豐新增用工人數達23.3萬。
確實,網際網路帶動的就業對傳統就業格局產生了巨大衝擊,但是這種衝擊更多體現在就業的置換,不但不會使就業崗位淨減少,甚至還會是淨增加。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網際網路產業的壯大,增加了對計算機等科技人員的就業需求,也提高了大學生的就業需求,甚至還吸引了眾多海外留學人員的回歸。所以單純地以某一個行業的就業人數的數量減少,就判斷網際網路會擠壓整體的就業崗位,其實是一種錯誤判斷。
網際網路應用市場的不斷擴張,將會改善對老齡人口服務的短板。最近,國務院有關部門頒布文件,要求加強對老齡人口的服務,防止服務業的過度智能化,忽視了老齡人群使用智能設備等方面的不便。文件特別提到,各地在防止新冠疫情傳播過程中,因老齡人口不會操作健康碼而受到歧視,妨礙了老齡人口的正常生活等問題,並提出相應的政策要求。
通過政府和市場的雙重作用,市場的選擇一定會調整,而且各大網際網路公司也會針對2.5億老齡人口的市場提供更多相適應的服務。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在網際網路時代,人們應對新信息革命和應用過程中會出現一系列問題,作為企業必須要調整和解決,但是絕不能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就是否定整個產業。
利益的較量、觀念的衝突需要人們重新認識為什麼網際網路的市場化可以在中國迅速普及,也要求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市場的選擇要在一定程度上必須要打破傳統經營模式,而且必須適應信息化時代,主動做出觀念和體制變革。
當前,中國面臨著一個百年未有的大變局。這種變局既包括了國際關係的演變,又包括了新技術革命產生的巨大衝擊。這種衝擊不只是針對傳統觀念,更重要是對基於傳統技術和工業化時代形成的利益結構提出了新挑戰。
雖然中國在很多新技術研發領域還落後於發達國家,但是基於新技術應用的強大市場,一定會激發技術變革,激勵研發水平不斷提高,並通過網際網路應用市場的不斷擴大而不斷創新。這也是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提出高質量發展的意義所在。
因此我認為,正確研究市場配置要素和資源的政策導向,在新事物出現時學會「讓子彈多飛一會兒」,尊重市場和用戶的選擇,更要從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包括從城鄉居民生活方便的角度出發,對代表著新生事物和未來信息革命可能形成的各種變化,應給予充分的認可和寬容,同時理性和清醒地面對目前出現的各種爭論。
作者為獨立經濟學家,編輯:朱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