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空氣品質預報市場規模預計達58億元

2020-12-12 儀器信息網

  

  從事空氣品質預報業務的企業剛度過第一個豐收季節。雖然,收割的號角吹得比較輕。

  2016年1月1日,「全國空氣品質預報信息發布系統」低調上線,每日17時向社會發布空氣品質預報信息。像看天氣預報一樣,公眾可從系統中獲知,未來數天是否有霧霾。

  預報數據由各地環境監測中心上報。2015年10月是各省級行政區、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建設預報系統的時限,這一政策驅動成了2015年產業界的利好消息,各地政府招兵買馬,企業分食蛋糕。

  「大部分已初步完成平臺建設,也有一些省市剛剛走完招投標程序。省一級平臺通常投入千萬級別,也有地方分期建設,小几百萬的也有。」北京雪迪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雪迪龍)環保事業部經理龔皓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雪迪龍參股的思路創新公司參與了近三成空氣品質預報市場的建設,其中內蒙古的項目在全國投資規模最大,「總包小一個億給了聯通,思路創新籤下了五千多萬的合同訂單。」

  多位業內人士判斷,與省級政府合作的空氣品質預報市場「蛋糕」已經分完,未來在地市層面還有空間。國泰君安證券2015年10月發布研報,僅空氣品質預報信息系統建設的軟體部分,市場規模預計可達58億元。

  「為政府貼身服務」

  目前國家要求的是重點區域未來5天、省域未來3天的空氣品質形勢,以及36個重點城市未來24小時、48小時的AQI(空氣品質指數)範圍。

  「和我們合作的公司也不是一開始就能拿出現成產品的。是我們不斷提出各種需求,企業來幫我們實現。」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總工程師伏晴豔記得,上海市開始做基於新標準的空氣品質預報業務系統始於2012年。

  彼時,距離這個市場「暖」起來還有一年時間。

  事實上,全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預報從1998年就開始了,當時主要採用依賴於歷史觀測數據、精確度較低的統計模式,預報結果也無關PM2.5。

  2003年起,上海學習北京,探索空氣品質預報的數值模式。數值預報需要導入氣象數據、大氣汙染源排放清單和實時空氣監測數據,再通過計算機按照數值模型模擬出未來的空氣品質形勢。由於涉及大量科研成果,當時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的合作夥伴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空氣品質預報領域真正出現企業的身影要追溯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清華大學出資設立的北京思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路創新)參與了奧運會的空氣品質保障工作,幫助北京建立了一個預測平臺。「那時候還沒有什麼競爭對手,地方也少,就北京做。」思路創新副總裁陸晨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道。

  在PM2.5火遍大江南北的2011年,上海地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地聽)總經理張偉鋒第一次拿下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的項目:「幫他們做系統,從API(空氣汙染指數)轉向AQI。」2012年底,張偉鋒第一次聽說老客戶需要開發一套空氣品質預報預警自動化系統。

  這套系統每天通過網絡自動抓取中央氣象臺、區域氣象中心和國外網站的氣象數據場,再結合汙染源數據、實時監測數據及上海本地氣象數據,根據三個不同的數值模型進行4至11小時的模擬運算。最後系統展示出3種可視化模擬結果給預報員,預報員根據經驗進行研判,對外發布最終的空氣品質預報結果。

  2013年,先行一步的上海開始通過這套系統對外發布48小時空氣品質預報。9月,國務院發布「大氣十條」,提出到2014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要完成區域、省、市級重汙染天氣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其他省份、副省級市、省會城市於2015年底前完成。

  對企業而言,這是一個明確的信號。

  「『大氣十條』出來了,我們就相應地加強空氣品質預報業務,專門成立了一個小組,提前做一些鋪墊。」中科宇圖資源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顧偉偉介紹。

  作為「甲方」的伏晴豔明顯感到,這兩年空氣品質預報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很多公司都說能做預測預報,市場好像很好,但進來的公司也良莠不齊。這個系統本身需要不斷改進,不是哪家給你一個產品,你用就是了,沒那麼簡單。」

  「為政府貼身服務」成了上海地聽的「生存之道」,張偉鋒還為此建了一個QQ群:「監測中心一碰到問題就發話,我們實時溝通,不分上下班。這套系統是從他們的需求開始的,做好交給他們之後要不停維護,他們有新的需求我們也不斷加上去。」

  環境派和氣象派

  「空氣品質預報與氣象條件、氣象預報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涉足空氣品質預報產業以前,上海地聽主要從事氣象業務。張偉鋒感覺介入非常順利:「空氣品質裡面的數據,基本和氣象數據一模一樣。另外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和氣象局合作,我們也能給客戶提供一些思路。」

  山東省選擇的也是一家原本從事氣象業務的公司。「大氣十條」出臺頭兩年,山東主要依託省氣象臺進行空氣品質預報。「我們想加強自己的能力建設,就從(2015年)8月開始招標了一家公司。」山東省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預報室主任曲凱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時有7家公司競標,最終南京恩瑞特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恩瑞特)中標。

  恩瑞特從2008年開始給中國氣象局、江蘇省氣象局等開發天氣預報系統,它也承擔了江蘇省重汙染天氣預報預警系統的建設。

  在這一新興的業務領域,據南方周末記者觀察,企業按「出身」大致可分為「環境派」和「氣象派」。前者的主營業務原本就包括環境監測和軟體開發,如前述的思路創新、中科宇圖等;後者則是從氣象預報業務轉型而來。

  「過去一年各地的項目,基本上有個五六家在做。」一名相關企業的高管稱。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僅從2015年省級空氣品質預報系統中標企業分布來看,「環境派」勢力範圍更大:思路創新拿下北京、福建、湖南、安徽、陝西、遼寧、內蒙古等七地,中科宇圖拿下貴州、寧夏、河南三地,中科天宇軟體有限公司和河北先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各搶佔兩省市場。還有少數省份系統由業內知名度較低的企業中標,或者以課題形式交科研機構開發。

  2014年4月,主營環境監測行業的雪迪龍以3200萬元入資參股思路創新。「整個空氣品質預報是體系建設,包括前端監測設備、應用軟體系統,還有支撐軟體的高性能運算伺服器。」龔皓說。國泰君安證券研報認為,空氣品質預報項目投資金額較小,只有將監測建設、硬體建設、末端治理全部關聯起來才可能達到上億元級別規模。

  技術無壁壘,數據獲取難

  公眾更關心的問題是,空氣品質預報準不準。企業也操心,有時卻有心無力。

  張偉鋒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上海的空氣品質預報系統裝載了三個數值模型,其一由中科院大氣所研發,另外兩種為國際上的開源模型。不同模型適用於不同的氣象條件,優劣沒有定論,可以給預報員多提供幾種參考。

  「像美國環保局用的模型,上海環保局也在用,並沒有絕對的技術壁壘。環境大數據的應用也不在軟體難做。」2016年1月10日,龔皓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模型本身和國外差距不大,幾乎都是同步的,我們國內也有自主產權的數值預報模型,問題還在於數據。」張偉鋒說。

  伏晴豔也有類似感受:「講老實話,國外對預測預報的要求沒有像國內這麼高。僅僅預報工具本身,美國做的平臺系統未必有國內好。但是,我們每個模型要用到的初始氣象場數據,都是靠國外提供的。從這個角度講,我們的差距就太大了。」

  為了讓預報更精確,除了全球、全國的氣象數據,還需要本地氣象數據。龔皓到各地開展項目時卻發現,這件事沒那麼容易:「主要是協調的問題,並不是提供不了。環保部門想幹,要自己和當地氣象局協調。現在比前兩年好一點,上邊領導會出面。」

  顧偉偉更看重的影響因素是汙染源排放清單,據他介紹,目前空氣品質預報系統沿用的是清華大學2012年建立並通過網絡共享的中國大尺度大氣汙染物排放清單,再結合當地每年的汙染源統計數據做一些更新。大部分地方沒有本地的、精細化的排放清單。「我們也在研究怎麼提升預報精度。」

  「預測預報就像醫生診斷,不是光靠模型和工具就能做,還要專家經驗和水平積累。」伏晴豔感嘆,有經驗的預報員也不是很夠。目前上海市監測中心有7個預報員專門從事空氣品質預報工作。

  「一定要往市裡走」

  「空氣品質預報現在甚至是個不賺錢的行業,全國就那麼多個省和重點城市在做,這種公共服務也只有政府會做。」一家成立於2014年的環境企業以380萬元拿下西部某省的系統建設項目,該公司一位需求分析師認為,目前市場很窄,盈利模式並不清晰。

  省級「蛋糕」確已分完。思路創新收割近三成,其副總裁陸晨的判斷是:「政府大規模投入可能就這兩年,以後主要是服務,資金量會下來。」

  下一個「蛋糕」有多大?省級建完,各地級市需要建自己的空氣品質預報系統嗎?政府沒有釋放明確信號,業內人士眾說紛紜。

  「每個市肯定要有預報能力,但是否建自己的系統,山東沒有強制要求。預報系統都很貴,我們做的系統分省級版和市級版,各市如果沒有資金,可以依託省系統做預報。但有條件的也鼓勵研發自己的系統。」曲凱說。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下一輪,更廣闊的空間在地市級。」

  2015年12月10日,山東德州市因應急響應不力被約談。從督查情況看,預警預測能力薄弱、預測結果偏差巨大是問題之一:德州市預測11月29日、30日空氣品質將好轉,但這實際上兩天均為嚴重汙染。市長陳飛現場表態,以後環保工作由他親自分管。

  沒過幾天,德州市環境監測中心找到一家企業,希望儘快建立預報系統。

  「德州需要更精細化的預報,就要引入更精細的氣象數據和排放源數據,這些數據不在省裡。預報不是最終目的,而是為了提前追溯汙染源,輔助政府做減排決策。除了河北省,目前約談還是以市為單位,說明將來大氣汙染的治理單位應該在地市。所以,我們認為這套系統將來一定要往市裡走。」上述業內人士稱。

  另一個爭論焦點是,除了和政府做生意,還能有別的盈利模式嗎?

  實際銷售還沒有形成,但已有公司開始和一座石化工業園區談生意。該公司一名高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大氣汙染物排放量大的企業對此有需求:「他們希望通過預知大氣汙染的情況來安排自己的生產活動,大氣對汙染物容量比較大時,可以增加產能;如果形勢不好,汙染可能擴散不出去,那就減少產能,不要添亂。」

相關焦點

  • 【空氣品質預報】12月10日至12月14日全省及各地市空氣品質預報
    原創 省環境監測中心站 陝西生態環境全省空氣品質趨勢預報10
  • 空氣品質預報背後的「玄機」
    17時許,湖南省環保廳環境質量發布平臺上顯示,長沙市10個監測站點中,有9個顯示重度汙染。當天下午,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發布,預計未來幾天中低層偏北風,易受汙染傳輸影響,同時考慮降雨的清除作用,全省整體輕度汙染至中度汙染。 像預報天氣一樣預報空氣品質?背後有何「玄機」?1月4日,記者前往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大氣監測與預報中心(簡稱:大氣室),一探究竟。
  • 【空氣品質預報】12月23日至12月27日全省及各地市空氣品質預報
    【空氣品質預報】12月23日至12月27日全省及各地市空氣品質預報 2020-12-22 19: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空氣品質預報】1月18日至1月22日全省及各地市空氣品質預報
    【空氣品質預報】1月18日至1月22日全省及各地市空氣品質預報 2021-01-17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空氣品質達輕度汙染,明天「雙十二」將達中度汙染
    上海空氣品質達輕度汙染,明天「雙十二」將達中度汙染 澎湃新聞記者 鄭浩 張慧 2020-12-11 17:42 來源:
  • 一周「家」事:預計2021年中國板式家具市場規模達3993億元
    中國板式家具行業市場前景預測2021年市場規模達3993億元隨著家具市場的不斷升級、公眾環保意識逐漸加強以及生活水平提高,板式家具市場的增長將趨於穩定,2015-2019年中國板式家具市場的市場規模從2618億元穩步增長至371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7.2%。
  • 本溪市空氣品質形勢預報(2020年12月6日)
    本溪市空氣品質形勢預報(24小時):本溪市空氣品質形勢預報(48小時):遼寧省空氣品質形勢預報(更新時間:2020-12-05):6日我省處於低壓底部弱冷鋒前,溼度大,擴散條件不利,預計全省空氣品質以輕度汙染為主,其中瀋陽、大連、撫順、營口、錦州、葫蘆島可能會出現中度以上汙染時段,首要汙染物為細顆粒物;7-8日受冷空氣過程影響,擴散條件轉好,預計全省空氣品質以優良為主,首要汙染物為顆粒物;9-10日處於低壓底部,西南氣流,擴散條件不利,預計全省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首要汙染物為細顆粒物
  • 山東省環境空氣品質形勢預報(2020年12月12日—20日)
    山東省環境空氣品質形勢預報(2020年12月12日—20日) 2020-12-12 0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鞍山市空氣品質預報(12月20—26日)
    12月19日(昨日),我市環境空氣品質指數(AQI)為62,良,首要汙染物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細顆粒物(PM2.5)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AQI全省排名第4位,PM2.5濃度全省排名第6位。
  • 早報:預計2023年STEAM教育市場規模將達540.0億元
    【教育市場】 *未來在國家逐步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STEAM教育行業將取得快速發展,預計至2023年中國STEAM教育市場規模將達到540.0億元。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17年,教師考試培訓市場規模為157億元。2018年,我們估算教師類培訓收入為218億元,同比增速為39.2%。預計2022年,教師類培訓市場規模為664億元。
  • 中國嬰幼兒服裝市場規模將達2280億元
    中國嬰幼兒服裝市場規模將達2280億元 2012-07-13 13:15:33 來源:網上輕紡城 近日,美國著名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發表中國嬰幼兒服飾市場分析報告
  • 預計青島今天空氣品質維持中度到重度汙染
    根據山東省空氣品質預報及市預報預警組《重汙染天氣預警啟動建議書》,按照《青島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2019修訂版)》要求,我市決定於2020年1月17日9時00分發布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於2020年1月17日12時00分啟動重汙染天氣Ⅲ級應急響應。
  • 預計2020年中國牙膏市場規模突破300億元
    受健康意識提升及消費觀念轉變,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口腔護理,從而帶動牙膏市場的快速發展。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牙膏市場規模僅有197億元,到2019年增至291億元,預計2020年突破300億元。  與市場規模擴大同步的是,國貨牙膏品牌在中國市場開始反攻「洋品牌」。
  • 環境保護部就如何開展空氣品質預報工作等答問
    一是空氣品質改善目標全面實現。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10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分別下降39.6%、34.3%、27.7%;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從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58微克/立方米。在全面實現改善目標的同時,全國整體空氣品質大幅改善。
  • 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達4858億元,金沃斯英語加快市場戰略布局
    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達4858億元,資本青睞助推在線教育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達到4858億元。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受特殊影響,大眾在線教育消費進一步提速,在線教育市場迎來發展關鍵節點。
  • 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達4858億元,金沃斯英語加快市場戰略布局
    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達4858億元,資本青睞助推在線教育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達到4858億元。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受特殊影響,大眾在線教育消費進一步提速,在線教育市場迎來發展關鍵節點。
  • 火鍋底料熱氣騰騰 市場規模將達310億元
    目前,火鍋底料市場已成為複合調味料第二大細分市場。有數據顯示,2018年火鍋底料市場規模在200億元左右,並且近幾年增幅在15%左右。預計,今年市場規模將達310億元。  但火鍋底料行業競爭格局分散,主要參與者為專業調味料生產商、下遊火鍋門店、其他泛食品行業生產商。
  • 中國氣象局對國家級空氣品質預報業務進行調整
    2月17日,中國氣象局對國家級空氣品質預報業務進行調整。調整後,該業務從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劃轉到國家氣象中心。    國家氣象中心將結合空氣品質實況數據及歷史資料,以CUACE模式輸出PM10、PM2.5、SO2、NO2、CO、O3等6種汙染物濃度客觀預報產品為基礎,利用模式釋用和訂正技術,製作342個全國地級以上城市6種汙染物濃度和空氣品質指數預報指導產品,並下發至省級氣象部門。省級氣象部門據其對本省地市級以上城市空氣品質預報結果進行訂正,並將訂正後的預報上傳。
  • 在線少兒英語市場規模達260億元 hellokid為孩子提供專業教育服務
    根據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上半年中國在線少兒英語教育行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在線少兒英語教育市場規模達到260億元,用戶規模約580萬人,市場滲透率達22%。預計到2021年底,中國在線青少兒英語市場滲透率將達37%,2022年將增長至51%。
  • 小家電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2018年電飯煲市場零售規模將達157.3億元
    134.7%,2017 上半年空氣淨化器增速達 47.3%等等,遠高於傳統家電增速。預計 2018 年由於經濟大環境和消費升級的持續性,小家電行業有望繼續保持高增長。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電飯煲方面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2018年電飯煲市場零售額規模將達到157.3億元,同比增長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