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真能打好美式橄欖球嗎?
答案當然是能,只是我們回答的語調,可能是直到這個月才變得硬氣起來。
12月19日,美國大學橄欖球賽場,亞利桑那州立(ASU)和俄勒岡州立(OSU)的比賽進行到第四節6分06秒,比分是46:27,ASU叫暫停,ESPN的鏡頭,又對準了場邊的ASU球員何佩璋,球衣後背上的三個中文字尤其搶眼。
在接下來的比賽時間裡,何佩璋的名字被多次提到,本場比賽他一直在特勤組的Kick Off 擔任首發隊員,差一點兒就搶到對方的一個掉球。
美國的大學橄欖球(NCAAF)賽季,一般都是8月底開始,隔年的1月初結束。每個賽季的首場比賽,都緊跟在大學的秋季開學日期後。因為疫情的影響,2020-2021太平洋十二聯盟(Pac-12)的比賽賽程,一直到今年10月3日才宣布,揭幕戰到11月7日才開打。
本以為這個賽季會很無聊,賽程濃縮成短短的七周,球迷不僅不能入場看比賽,甚至比賽日校園裡最受歡迎的保留節目tailgate(場外聚會),也不允許組織。球迷們唯一欣賞比賽的方式就是電視轉播。
12月5日,一個新聞讓原本有點黯然的賽季忽然明亮起來。美國大學橄欖球最高級別的FBS聯盟,甚至說美國主流的橄欖球賽場,出現了第一個中國出生的球員,他就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大三學生、來自韶關的何佩璋。
「早些時候看到自己的上場球衣時,他喜極而泣,」福克斯地方體育臺的解說員在轉播時介紹,「他給自己取名Jackson,是因為他很喜歡麥可·傑克遜。」
在那天主場對UCLA的比賽中,何佩璋穿著印著他中文名的球衣上場比賽。「何(He),創造了歷史!」當我在朋友圈曬出一張何佩璋中文球衣的背影照之後,好幾個朋友的回覆都是——好無聊!誰在開玩笑啊?為什麼要給一個球員PS上中文名字?
中國人不可能站上美式橄欖球賽場,這是我們很多人的固有認知,尤其是那些在美生活多年、對橄欖球有深刻理解的華裔。
實際上,中國面孔進入主流橄欖球賽場,何佩璋並不是最早的。NFL洛杉磯公羊隊的遲友駿(Taylor Rapp)是華裔美國人,母親來自上海,父親是加拿大人,他2019年從華盛頓大學(也屬於Pac-12聯盟)畢業後通過選秀進入聯盟,依然還能打上球;在他之前還有王凱,在2010年NFL選秀中被水牛城比爾隊選中,父母均為華裔。
何佩璋的不同,在於他在中國出生和長大,在於他賽場穿上了中文球衣。
首秀短短不到一周,又一個新紀錄誕生。12月11日,亞利桑那州立訪問圖森,客場對陣同州的宿敵亞利桑那大學。亞利桑那州立63:7大比分領先,何佩璋從四分衛手裡拿到球後變向到左側,頂著上來防守擒抱的球員往前,最終衝球達陣得分,他成為第一位在NCAA最高級別橄欖球賽完成達陣的中國球員。
值得一提的是,比賽後第二天,對手亞利桑那大學解僱了球隊主教練Kevin Sumlin。
作為亞利桑那大學校友,這場比賽讓我從頭開始就扎心。比賽結束前何佩璋達陣那一瞬間,開心終於超過了扎心。這歷史性的一刻,絕對值得我們華人驕傲。在賽後的採訪中,何佩璋感謝進攻線隊友為他組成了一道「長城」,自己才能完成達陣。
凡是熱愛體育的人,在美國時間一久,十有八九都會迷上橄欖球。給點時機,給點土壤,熱愛的種子,就會慢慢變成心裡的一片森林。
我一口氣看完了何佩璋的個人公眾號(橄欖球皮皮何)內容,自以為已經了解他從聖地牙哥到詹姆斯鎮,從回到中國到再回美國選擇ASU,期間所有心路歷程以及他橄欖球技術一步一步前進的腳印,還有他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搞笑幽默天賦。
但是,何佩璋身邊朋友對他的評價,又讓我看到了一個自律、帥氣、認真而富有責任感的大男生形象。學校社團的活動,他完成得總是完美;朋友們在樓下開派對,他卻能做到心無旁騖,獨自在樓上學習。
受懶熊體育委託,我在何佩璋完成達陣前就跟他約採訪,直到達陣後第三天,我才終於有機會和他聊天。
「我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注重行動多於語言。不論是哪一件事情,如果我要去做,我就要爭取做到最好,」何佩璋說。
橄欖球是一項異常複雜精密的運動,戰術跟人體內的神經網絡一樣複雜,還特別講究配合。
何佩璋打的跑衛位置,屬於橄欖球場上跑得快、爆發力強、變向靈活的球員。如果速度特別快,跟電影裡的阿甘那樣,就可以拿球狂奔,避開一個個試圖追趕和攔截你的人,直接抱著球衝進底線達陣;如果腳步靈活、視野佳,則可以在人群中跑動和穿梭,避開對方的防守球員並晃過對手,來一個達陣。由於鋒線上變化多,不同的站位、不同的隊員,都是不同的局面,要根據場上的情況儘快做出調整來打敗對手。
美式橄欖球中,跑衛有兩個位置的區分——全衛和跑衛:全衛相對體型更大,衝擊力更強,主要是阻擋防守衝擊,給跑衛開路;跑衛的體型相對較小,需要更快的速度和更佳的靈活性,主要負責地面衝球進攻。何佩璋司職跑衛。
何佩璋在天行達陣做橄欖球教練指導孩子。
17歲的何佩璋,為了學業遠渡重洋,來到美國讀高中,在學習的同時,第一次接觸到橄欖球。五年後,他不僅成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健康管理專業的學生,還成為了中國籍學生在美國大學橄欖球界創造歷史的人。
能走到這一步,何佩璋的秘訣就是行勝於言,少說、少想花裡胡哨的東西,一切付諸行動——多訓練、多跟隊友交流,認真聽教練的話,跟著教練訓練計劃做足功課。
追求完美的態度貫穿他的生活。訓練如此,學習也一樣。何佩璋很自豪地告訴我,他球衣左上角有一個標誌,是GPA 3.0以上的球員才有。在美國,GPA 3.0相當於平均分為B,而何佩璋的成績是全A 4.0,「學習和打球,對我來說能夠兼顧。我一般上午訓練,下午學習,不需要熬夜,能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更多人第一次注意到何佩璋,是他身上的中文球衣,而這個創意來自於校方。
「當我們在和UCLA比賽之前,我拿到了印有我中文名字的球衣,那一瞬間,我的眼淚差點下來了。」何佩璋說,「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已經連續多年榮獲最有創新精神美國大學榜的第一名,在這個(中文球衣)主意上,同樣顯示了學校的創意。」
12月18日,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在校學生,以及所有申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國際生,都收到了這樣一封用中文寫的郵件,郵件裡還附上了比賽的直播連結:
慶祝何佩璋(Jackson )的歷史達陣觸底得分,觀看12月20日星期天在中國直播的ASU橄欖球比賽: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很高興地宣布,中國視頻媒體平臺騰訊將在本周末現場直播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橄欖球隊在俄勒岡州立大學的比賽。你可以在12月20日星期日,中國時間上午11:30(12月19日星期六,亞利桑那時間晚上8:30)在家中觀看比賽現場直播。
Pac-12協會和騰訊視頻之間達成播放該比賽的協議是在中國球迷對亞利桑那州立大學walk-on的紅衫大三跑鋒何佩璋(Jackson He)產生強烈興趣之後達成的。何佩璋是FBS(美國大學橄欖球聯盟的最高組別)中唯一來自中國的球員,並在與對手亞利桑那大學的比賽中贏得了他的第一個達陣觸地 (touchdown)得分,這也是FBS歷史上首次中國球員的達陣觸地。 為了在球場上慶祝他的文化傳統,他在他的球衣後面加上了他的中文名字。
我們希望您與您的家人及朋友可以與我們一起觀看比賽,並為我們的Sun Devil橄欖球隊加油打氣,以取得勝利!
祝好,
Matthew Lopez
招生服務副校長
招生服務執行主任
何佩璋是以普通學生的身份申請了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最終獲得了健康學院的錄取。除了橄欖球,他對健康生活方式和管理專業也有興趣,很希望能夠學習到最科學的專業知識,並把健康的訓練理念帶回中國。當然,他不想就做一個普通的大學生,高中時的打球夢想,一直在他心裡排第一。
入學後,何佩璋選好課後第一件事,就是琢磨怎樣進入這個美國大學橄欖球界的名校。除了橄欖球和籃球,亞利桑那州大的棒壘球也很棒,學校還有水球隊,女子水球隊曾經有奪過奧運獎牌的中國國家水球隊隊員)。他在球隊官網上找到橄欖球隊教練的郵箱,給對方寫了幾封郵件介紹自己的背景,還附上了他之前比賽的高光集錦,可是一直沒有等到回復。
何佩璋不願放棄,決定上門毛遂自薦。他從地圖上找到球隊地址,直接去了球隊所在的小樓。很幸運,他遇到了球隊專管招募的教練,在簡短交談之後,這位教練把郵箱留給了他,讓他把集錦發過去。沒想到當天下午,他就收到了招募教練的回信,對方表示喜歡何佩璋的表現,並告訴他,球隊可能會給他一個位置,需要跟球隊其他人商量定奪。第二天一早,何佩璋收到了肯定答覆,球隊決定讓他入隊,以試訓生(walk-on)的方式。
這個故事非常神奇,要進入最頂級大學聯盟的橄欖球隊,需要經過很多考察,淘汰率非常高。在美國的大學裡,橄欖球的球員如同最當紅的偶像,特別是在ASU這種橄欖球傳統名校。舉個例子,NBA當紅球星詹姆斯·哈登在ASU學習兩年,球也打得非常出色,拿到了Pac-12的最佳球員,也進入了全美最佳陣容,但他當時的名氣和受歡迎度,跟同期的橄欖球隊球員完全無法相比。
「要進入這種頂尖球隊,一定要主動、主動、再主動。我覺得只有真正願意為你想要的東西做出行動,最終才能有所得,」何佩璋說。
熱情、自信、快樂、堅韌、自製、冷靜、理性,中美文化中各自側重的性格優點,在何佩璋身上和諧地統一在一起。不論在聖地牙哥的高中,還是詹姆斯鎮的大學,還有現在所處的ASU,他能和每一個人都保持良好關係。高中時期,他整天和隊友一起訓練,學了一口地道的美語;在詹姆斯鎮,他也很快融進球隊,並得到上場的機會,也曾達陣得分;來到ASU之後,進入了一個訓練強度更高、大學級別更高的球隊,他依然能夠適應並找到位置。
功夫不負苦心人。經過一年的刻苦訓練(因轉學規定無法出場),何佩璋在第二個賽季得到了上場機會,並且在第二次上場就完成達陣得分。他跟我說,在球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取得教練和隊員的信任,這樣才能得到機會,而這種信任,是在每一次訓練、每一個戰術配合中慢慢建立的。
機會稍縱即逝,只有時刻準備著,才能得到幸運女神的垂青。這是何佩璋的人生信條,也是他創造歷史的根基。
作者簡介:吳敏,擁有14年體育記者經歷,曾專訪過菲爾普斯、科比、湯姆·布雷迪等球星,跑過超級碗、NBA全明星、NCAA瘋3錦標賽等大賽,為新浪、騰訊、體壇周報、籃球先鋒報等媒體寫過稿,目前為常駐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的自由撰稿人。
聲明: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懶熊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