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靈
審稿:知新
此前,國家統計局發布文章稱:「2019年,我國國民總收入(GNI)首次突破一萬美元,高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9074美元的平均水平,世界排名顯著提升,較2000年提高70個名次」。該數據一經公布,就引來了全國人民的關注。大部分人表示,自己給國家拖後腿了,那麼,人均國民總收入過一萬美元,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呢?
毫無疑問,中國人均收入的提高,大幅度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讓老百姓受到了更高的教育,擁有了更多的房產和存款。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變得更加富強,從增速來看,我國進入高等收入國家指日可待。那麼,在中國,到底有多少人能真正收入過萬呢?
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底,中國實際勞動力大約8.9億。按照人口比例,14億大約佔比五分之三。而我國0到15歲的兒童約五分之一,65歲以上老人佔十分之一,沒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佔比5%,再加上常年失業的約4%人口,綜合來講,全國大約有45%人口是沒有經濟來源的。
2018年,我國將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調整為5000元之後,我國能夠達到標準繳稅人數約為6500萬人。這意味著,我國僅6500萬人月收入超過了5000元。
前段時間,李克強總理提出「中國有6億人口月收入大約為1000左右」的消息剛出,許多人還不相信,然而經證實,這是個真實消息。總所周知,我國地域遼闊,百姓收入存在差異,各地經濟發展狀況也是大不相同。發展較好、旅遊景點較多的城市,為居民提高了更高質量的生活。而經濟條件較差,人煙稀少的地區則經濟條件較差,較為貧困落後。然而,解決低收入人群的問題,關鍵問題仍舊是就業問題。不能夠只依靠政府的補貼,只有就業的問題解決了,才能實真正現經濟的正增長。
雖然我國大多數的總收入未過1萬美元,但自建國70年來,我國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窮二白」,到如今躋身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百姓增收的途徑越來越多,國人也不再擔心溫飽,而是有更多的餘錢去旅遊,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這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進步!
免責聲明:本文由《每天十點財經資訊》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