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樂學院院長怎麼就被女兒婚宴扳倒了

2021-02-19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趙振江 實習生 陳柯芯

據中紀委網站信息,12月1日,教育部黨組召開視頻會,對近期查處的中央音樂學院黨委常委、院長王次炤為其女違規操辦婚宴問題進行通報。

經查,2015年6月,王次炤在其女兒舉辦婚禮中,利用職務便利,接受與該校有共建關係北京某國際藝術中心提供的婚宴優惠價格,邀請學校同事、下屬參加婚禮並為婚禮服務(其中包括學校領導班子成員5人),造成不良影響,其行為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黨的廉潔紀律。學校黨委書記郭淑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第一責任人,對王次炤為其女違規操辦婚禮雖有要求但未予阻止,親自出席婚宴並致辭,沒有嚴格履行主體責任。學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逄煥磊作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責任的第一人,對王次炤為其女違規操辦婚禮未予阻止,親自出席婚宴,沒有嚴格履行監督責任。經教育部黨組、北京市紀委研究決定,給予王次炤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免去其中央音樂學院黨委常委、委員、院長職務;分別給予郭淑蘭、逄煥磊黨內警告處分。

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告訴澎湃新聞,在被處分免職前三天,王次炤突擊任命自己為中央音樂學院新一屆學術委員會主任。此前新一屆學術委員會成員名單尚未正式公布。他介紹,三年前,原學術委員會章程修改,規定學術委員的年齡不得超過65歲,因此一批老教授退出了學術委員會,但此次又重新修訂,特意將年齡放寬至70歲,故66歲的王次炤再次以院長身份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老教授們的公開信

事實上,早在11月初慶祝建校75周年的日子裡,一條名為「院慶75周年:中央音樂學院十幾位教授致王次炤院長的公開信」的消息在新浪微博上迅速傳播。
在這封信中,擬文的人自稱「是些院齡超過20年以上的老教師」。公開信中稱,王次炤在高檔私人會所為女兒大搞奢華婚宴,大量收受禮金等。

以下為不願具名的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提供的相關證據:

此外,公開信中還提及王次炤在學術、生活方面以權謀私,在學院管理中拉幫結派、排除異己等種種不端行為。

這封公開信在網絡上出現後,已經有部分內容被證明不屬實,比如信中說「並沒聽說過中央音樂學院搞過65周年和70周年院慶」,但音樂學院在2010年的確舉辦過70周年的大規模校慶活動。另外對於校內教職工的人數描述也不準確。而音樂學院的官方微信也在昨日發布聲明,稱「此信以不實之詞散步謠言,混淆視聽」。

11月1日,王次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應公開信事件,針對寫信人的目的,他表示「我不想說,我不知道他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對他們是鄙視的,但並沒有憎恨他們,因為我的人生格言是心中無仇恨。」

11月29日,上述不願具名的教授在中央音樂學院附近的一家茶館接受了澎湃新聞的採訪,該教授向澎湃新聞出示了公開信的原件及向教育部、中央有關領導、紀委等舉報的信件。澎湃新聞在信件上,看到了不同的舉報信分別有16到17名不等的教授籤名,在舉報信中,還詳細的列出了每位舉報者的聯繫電話。

「我和你見面就是想證明給你,我們在發表網絡公開信之前已經向相關部門進行了舉報。」當被問到為什麼要寫舉報信和公開信,該教授告訴澎湃新聞:「我屬於十幾位教授中年輕的,但也已經在中央音樂學院工作了20多年,其他教授都在中央學院工作了超過二十年,有的在中央音樂學院工作了一輩子,我們對學院有很深的感情,不願意眼睜睜的看著王次炤把學院弄得不成樣子。」該教授說。
該教授告訴澎湃新聞,事實上他們在11月19日就在網上公開發表了《十幾位教授對中央音樂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鄭重聲明」的回應》。

該「回應」中再次指出關於王次炤違紀為女兒在高檔私人會所舉辦婚禮及多次攜其妻子公務出訪、考察的問題,關於王次炤多佔住房的的情況,關於王次炤任職嚴重超期、超齡的問題,關於王次炤的「博士生」身份以及「在讀博士生帶博士」的問題,關於校慶的問題,關於「大機關小學校」的問題,並提供了相應的說明。

該教授也向澎湃新聞展示了中央音樂學院院長王次炤違紀違規證據,他告訴澎湃新聞這些證據都是他們從公開發布的網上整理出來的。其中,尤其涉及到王次炤在私人會所為女兒舉辦豪華婚禮,攜帶夫人公款出訪的情況等。

中央巡視組將在教育部工作2個月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顯示,根據中央統一部署,中央第八巡視組近日進駐教育部開展專項巡視工作。中央巡視組主要受理反映教育部黨組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下一級黨組織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和重要崗位領導幹部問題的來信來電來訪,重點是關於違反政治紀律、廉潔紀律、組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等方面的舉報和反映。中央巡視組將在教育部工作2個月,巡視期間10月31日—12月31日)分別設專門值班電話。

「對媒體我們只是選擇了有限的一部分可以公開的信息。將來如果這件事情水落石出,時機成熟,我們一定會向媒體毫無保留地交代所有事情。」該教授告訴澎湃新聞。

王次炤簡歷:

王次炤,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1949年生,浙江杭州人。現任中央音樂學院黨委常委、院長。1983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並留校任教,曾任音樂學系副主任、副院長、院長兼黨委書記。

1992年,王次炤出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主管教學與科研,1994年開始主持學院行政工作,並於1996年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副書記,主持全院黨政工作。

1998年,王次炤升任中央音樂學院院長、黨委書記,2001年起任中央音樂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此次被免職之前,據中央音樂學院官網介紹,王次炤還兼任全國政協委員兼教科文衛體委員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兼理論委員會主任、《人民音樂》主編、全國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全國藝術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蕭友梅音樂教育促進會會長、中國數位化音樂教育學會會長、中國音樂評論學會會長等職。

另外,中央音樂學院官網還介紹說,王次炤曾獲全國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級一等獎、中國音樂金鐘獎理論評論獎一等獎、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和文化部優秀教材獎等學術獎項。他還先後獲文化部優秀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北京市首屆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等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相關焦點

  • 中央音樂學院怎麼考?2020年藝考生報考中央音樂學院指南!
    每年有上千名考生懷揣夢想慕名而來,懷揣夢想的你,了解中央音樂學院怎麼考嗎?下面就為2020屆藝考生分享央音報考指南!中央音樂學院各專業介紹實際上中央音樂學院有很多系,有很多專業,每一個系和專業都面向不同專業群體的學生,中央音樂學院是一個非常專業、全面化的高等音樂院校,在這裡學習和畢業的學生將來從事的是專業的音樂工作。
  • 關於我們的中央音樂學院
    中央音樂學院是由20世紀40年代的國立音樂院(含幼年班)、東北魯迅文藝學院音工團、華北大學文藝學院音樂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系、上海、香港中華音樂院等幾所音樂教育機構於1949年(己丑年)9月起在天津合併組建而成,同年12月18日政務院正式命名學校為中央音樂學院並任命正副院長。
  • 中央音樂學院「開學第一堂音樂課」走上「雲端」
    新華網北京9月10日電(記者李放、樸文琳)新學期開學之際,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將於10日晚19:30分為全國師生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立德樹人、美育啟智——雲端音樂課」。本次音樂課由俞峰教授執棒中央音樂學院合唱團、寧波交響樂團,通過「立德樹人紅色經典」「愛國主義時代旋律」「大愛無疆共克時艱」「託舉希望逐夢前行」四個篇章,帶同學們走進新學期第一堂音樂課。
  • 《中國音樂遺產地圖》專題研討會在中央音樂學院成功舉行
    2020年12月10日,由中央音樂學院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中心主辦的學院重大科研項目《中國音樂遺產地圖》專題研討會在中央音樂學院順利召開。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文化和旅遊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中央民族大學、浙江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等院校的二十餘位有關領導、專家學者參與會議。
  • 中央音樂學院在「雲端」奏響開學第一堂音樂課
    中新網北京9月11日電 10日晚,在新學期開學之際,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為全國的中小學生帶來新學期第一堂音樂課。這場以「立德樹人 美育啟智」為主題的「雲端音樂課」在全國多個網絡平臺同步播出。9月10日晚,在新學期開學之際,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為全國的中小學生帶來新學期第一堂音樂課。
  • 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12月將首次登陸卡內基音樂廳
    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獲悉,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將在指揮家俞峰的率領下,於12月13日晚8點,首次登上卡內基音樂廳斯特恩演奏大廳的舞臺,本場演出將開啟承辦方紐約美中演出製作公司37周年音樂季。著名指揮家暨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擔任本場卡內基音樂廳首演音樂會指揮,演出曲目包括當代中國最活躍的8位作曲家的作品,其中6部作品均為美國首次亮相。在多部作品的獨奏部分中,都彰顯了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的魅力。
  • 中央音樂學院鄧小俊 孟昭宜教授應邀來隴東學院講學
    中央音樂學院鄧小俊、孟昭宜教授應邀來隴東學院講學  6月13日,中央音樂學院鄧小俊、孟昭宜教授應邀來學校講學,分別為音樂學院9名聲樂老師進行一對一的《聲樂》、《歌唱語言正音》課程輔導。14日下午,兩位教授在學校大學生活動中心先後作了題為《歌詞在一首歌曲中的位置》、《歌唱與呼吸》的學術報告。
  • 中央音樂學院「名琴名家」驚豔國際樂博會
    琥珀四重奏:再現「一帶一路」精神和友誼據介紹,這次中央音樂學院參展的古樂名器,大多藏於深閨,平日難得一見。其中包括明朝的古琴、清代的琵琶、1617年製作的「羅伯克沃茲親王」阿瑪蒂小提琴、1714年製作的瓜奈裡大提琴等。
  • 中央音樂學院海外中樂考級
    人民網墨爾本12月12日電(記者李鋒)12月10日,中央音樂學院海外考級——澳大利亞考區中樂考級啟動儀式在墨爾本舉行。這是中央音樂學院首次在澳大利亞三大一線城市聯合舉辦中樂考級。
  • 中央音樂學院訪談:對少數民族無優惠政策
    新浪網、擇校網強強聯合,舉辦了招生精品系列活動之三——2006年全國名優藝術類院校網上招生諮詢會,邀請了中央音樂學院趙易山老師做客新浪嘉賓聊天室,為想就讀中央音樂學院的考友答疑解惑。以下為訪談實錄。   主持人:各位親愛的新浪網友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興我們邀請到中央音樂學院趙易山老師做客新浪嘉賓聊天室,與想就讀中央音樂學院的網友進行在線諮詢。
  • 想進中央音樂學院有多難?2020中央音樂學院高考錄取分數線,得靠實力
    中央音樂學院是多少音樂考生都想考進的學校,想進中央音樂學院有多難? 我想說,難考肯定是難考的。每年那麼多學音樂的藝考生,他只收那幾個。如果你的技術非常好,實力很頂尖,央院對你來說可能也就不難了。所以總得還是要你的專業好,實力強,這樣全國的音樂學院對你來說都不難。
  • 中央音樂學院遠程教育學院簡介
    中央音樂學院始建於1950年,其前身是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各具特色的幾所高等音樂院、系。學院坐落於北京西城區復興門原清醇王府舊址,原隸屬文化部,2000年歸屬教育部。  中央音樂學院是全國藝術院校中唯一一所全國重點大學和「211」工程建設大學,師資力量雄厚,教學體系完善,是全國音樂人才嚮往的地方。
  • 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教師赴巴德學院 中國音樂奏響美國最高學府
    巴德青少年中樂團由中央音樂學院和美國巴德音樂學院共同創立,是兩院間籤署的「中國音樂發展計劃」中的重要項目,也是在此框架下繼全球首個設立中國民族器樂表演專業學位的國外頂級音樂學院——「巴德美中音樂研習院」今年首屆招生之後的又一重大成果
  • 中央音樂學院 古董小提琴亮相
    本報訊(記者 張小曼)今天上午,作為梅紐因國際小提琴比賽的其中一項活動,中央音樂學院古建區原清醇王府內展出了數十把珍貴的小提琴收藏品。上午9時,在中央音樂學院醇王府大殿內,一把把精緻的小提琴展現在人們眼前,吸引了很多音樂愛好者駐足關注,為期十天的小提琴展從今天開始拉開序幕。著名提琴製作家鄭荃告訴記者,此次在大殿中展出的提琴共有30把,10把是中央音樂學院提琴製作中心學生的優秀作品。「有一把琴是提琴大師回贈給我的琴,很值得收藏。」
  • 中央音樂學院最低錄取分數線,是幾本,一本還是二本
    從數據我們可以得出,中央音樂學院對於每個省份的錄取要求分數還不一樣,而且有文理科之分,下面我們就浙江省地進行分析一下。1、根據中央音樂學院招生辦最新公布的信息可知:中央音樂學院在北京市是第一批次招生,在外省也是第一批次招生,所以我們通常認為中央音樂學院是一本大學。
  • 中央音樂學院2017年本科錄取線
    沒錯,這所藝術類頂尖大學就是中央音樂學院。著名搖滾歌手汪峰就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小提琴中提琴專業。  我們來看下汪峰的上學史:  汪峰自幼在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附中學習小提琴,大學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小提琴中提琴專業,大學期間在專業音樂學習和訓練之餘就開始進行搖滾樂創作並組建樂隊。完成本科學業後,進入中央芭蕾舞團任副首席小提琴師,後辭職後轉型為職業歌手。
  • 關注:中國音協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成立大會在中央音樂學院召開
    7月2日,由中國音樂家協會主辦,中央音樂學院承辦的中國音協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成立大會在我校隆重舉行。中央音樂學院趙旻書記、俞峰院長出席大會並講話。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協主席葉小鋼當選中國音協作曲與作曲理論學會首屆會長,作曲系教授、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秦文琛當選副會長,作曲系教授陳丹布當選秘書長,作曲系主任郝維亞當選副秘書長。
  • 第二屆中央音樂學院·延安「5·23」藝術節「美育雲端課堂」網上...
    第二屆中央音樂學院·延安「5·23」藝術節「美育雲端課堂」網上直播開幕 發布時間:2020-05-24 07:36:09
  • 「言」短情長,願我們不負時光 ——中央音樂學院視頻連線親切慰問...
    2020年2月17日下午3點到6點,中央音樂學院黨委書記趙旻、院長俞峰、附中校長娜木拉、院長辦公室主任王歆、學生處副處長葉冬梅通過網絡視頻連線,與身在湖北的9位教師、4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12名附中附小的學生一一親切交流,了解每個人所在城市和小區的疫情形勢、在家的學習生活狀況、家人的健康與工作等。
  • 網課出現諸多錯誤,中央音樂學院:講課人是行政人員,已離職
    據鄧柯透露,張一方畢業於武漢音樂學院,在中央音樂學院學生處工作。3月26日,記者就此事採訪了中央音樂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潘國強。潘國強表示張一方在中央音樂學院的具體工作是學生處的一名行政工作人員。網上所傳講課視頻是張一方2017年12月來中央音樂學院之前的個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