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廣東援助湖北武漢醫療隊又有135名隊員圓滿完成援助任務,返回廣東,包括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醫療隊131人,以及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團隊3人,以及廣東援助湖北武漢醫療隊指揮部1人,共135人。航班11:50出發,預計13:20抵達廣州。
張忠德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德叔」,是在武漢堅守時間最長的國家級專家之一。17年前,他衝鋒在抗擊「非典」一線,救治患者時不幸感染,鬼門關前闖過一遭。1月24日大年三十,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副組長,他孤身一人踏上前往武漢的列車。
在武漢奮戰73天,兩次機場送別戰友自己留守,如今德叔終於可以回家了!
早上8時許,在駐地酒店門口,市民和志願者們自發前來為張忠德團隊送行。市民聞筠送來了自己畫的畫:木棉代表廣東,梅花代表武漢,這幅畫代表著廣東與武漢的「交過命」的深厚情誼。
德叔說:最艱難的時候與武漢一起度過,與這裡結下了深厚感情。最難忘的是大年三十剛剛開始來到武漢市的那一刻,如今武漢逐漸復甦,他也實現了戰前的承諾,讓醫療隊隊員從從容容取勝,平平安安回家。
3月30日,在武漢天河機場,德叔送別第一批戰友時,忍不住落淚。3月21日,再次送別戰友時,德叔笑了,他們接管的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雷神山醫院的病區勝利清零。今天,他也完成了國家交代的任務,自己終於可以放心回去。
1月24日大年三十下午,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副組長,德叔孤身一人坐高鐵來到武漢開展醫療援助。儘管有思想準備,但當下車時,他發現九省通衢的武漢,高鐵車站除了接車的兩人,竟空無一人,令他非常震驚,疫情的嚴峻形勢超出了他的判斷。
在武漢,德叔運用以中醫為主的中西醫結合臨床救治經驗開展抗疫工作。從第三版到第七版,中醫藥方案均納入國家診療方案,這其中就有張忠德的心血。
經過73天的戰鬥,武漢已經逐漸恢復正常,他終於可以放心回家了,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想好好睡一覺。
他還隨身帶著1月24日過來武漢時的車票,當時因為武漢封城了,他只能先到嶽陽,在嶽陽站,德叔自己補了票,經過列車長協調,這趟車專門為德叔在武漢站停留了一分鐘。
今天返程的,還有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131名醫療隊員,他們於2月7日抵達武漢,對口支援武漢協和西院,累計收治114名患者,治癒出院89人。如今,他們圓滿完成任務,載譽而歸。
患者家屬餘輝專程趕來機場為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醫療隊送行,並送上自己的感謝信。
餘輝說,他的父親餘又喜今年78歲,本身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多種基礎疾病,自1月下旬開始持續低燒,檢測後確診為新型冠狀肺炎感染。經過多番周折,父親於2月6日入住武漢市協和醫院西院區,住院期間由貴州省、廣東省支援隊先後負責救治,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照顧下,父親的病情得以好轉,於3月17日出院,隨後轉入武漢市武昌區紫荊醫院進行為期14天的隔離觀察。
「在治療期間,我的父親由於情緒問題,不配合治療,給你們的正常工作造成了巨大的阻力,我深感歉意。」每天,他都會打數次電話與父親溝通,並安撫其情緒,力求最大程度地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
今天,是父親隔離期滿可以回家的日子,全家人都為父親的康復感到高興,也對廣東醫療隊員們表示深深的感謝。
「感謝你們在治療期間對父親進行的耐心勸導及精心治療;感謝你們在此次疫情期間的關心與傾情幫助,讓我的父親轉危為安,救命之恩,永生難忘!」餘輝說。
【記者】南方日報特派記者 李秀婷
【作者】 李秀婷
【來源】 廣東健康頭條南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