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傳輸中客戶端和伺服器端的數據加解密方案

2020-12-13 瑞納捷安全加密

目前的數據加密技術根據加密密鑰類型,可分為對稱加解密算法和非對稱加解密算法;對稱加密算法是比較傳統的加密體制,通信雙方在加解密過程中使用它們共享的單一密鑰,算法簡單,但加密速度快,目前仍是主流的密碼體制之一;非對稱加密算法由於加解密鑰不同,密鑰管理簡單,公鑰加密,私鑰解密,在很多行業得到應用。

加解密流程

密鑰是與加密算法一起用於加密某些輸入(稱為明文)的值。輸出稱為密文。密鑰本質上是非常非常大的數。密鑰的尺寸用位(bit)來衡量,1024位密鑰代表的數是非常巨大的。在公開密鑰加密方法中,密鑰的尺寸越大,密文就越安全。假定有相同的輸入和相同的算法,不同的密鑰會生成不同的密文。 有兩種大量使用的密鑰加密技術:私用密鑰(對稱加密)和公共密鑰(非對稱加密)。對稱密鑰加密,又稱私鑰加密,即信息的發送方和接收方用一個密鑰去加密和解密數據。它的最大優勢是加/解密速度快,適合於對大數據量進行加密,但密鑰管理困難。在非對稱加密體系中,密鑰被分解為一對。這對密鑰中的任何一把都可作為公開密鑰(加密密鑰)通過非保密方式向他人公開,而另一把則作為私用密鑰(解密密鑰)加以保存。私用密鑰只能由生成密鑰對的貿易方掌握,公開密鑰可廣泛發布。

數據加解密算法

對稱加密算法:DES 3DES AES SM1 SM4;

非對稱加密算法:RSA1024/2048 SM2;

摘要加密算法:SM3 SHA256;

3DES對稱加密方案

1、發送方和接收方首先約定產生一個相同的管理密鑰;

2、在發送方的計算機串通過隨機數算法產生一個128位的隨機密鑰;

3、利用先前產生的128位隨機密鑰對明文數據進行3DES加密,獲得相應的密文數據;

4、將128位隨機數密鑰及文件擴展名、文件類型、 有效內容長度等信息組成管理信息, 用發送方的管理密鑰對管理信息加密得到包頭密文A ;

5、將包頭密文A與先前獲得的數據密文拼起來組成密文數據包發送給接收方;

6、接收方收到發送方送來的密文數據包後 ,將其拆分成密文包頭A和數據密文兩項;

7、將密文包頭放入密文包頭緩衝區中 用接收方的管理密鑰對密文包頭進行解密,得到128位隨機密鑰、文件擴展各、文件類型、有效內容長度等數據,

8、 利用得到的128位隨機密鑰對密文數據進行解密,得到相應的明文數據。

RSA非對稱密鑰加密方案

1、接收方創建RSA密鑰對,即一個公鑰和一個私鑰,並將公鑰發送到發送方,私鑰則被保存在接收方;

2、發送方在接收到這個公鑰後,用該公鑰對明文迸行加密得到密文;

3、把密文通過網絡傳輸給接收方;

4、接收方在收到密文後,用RSA私鑰對收到的密文進行解密,最後得到明文。

推薦使用晶片

1、RJGT102系列;

2、RJMU401系列;

應用方向

1、網絡傳輸中客戶端和伺服器端的數據加解密;

2、通訊線路上客戶端和伺服器的數據加解密;

3、系統內部數據傳輸線路上的數據加解密;

相關焦點

  • 遊戲伺服器開發的基本體系與伺服器端開發的一些建議
    比如你使用了Netty框架,那麼Netty的ChannelHandlerContext即Ctx只能出現在這一層,他不能出現到遊戲業務邏輯代碼的實現中,接收到客戶端的請求,在這一層把需要的參數解析出來,再把參數傳到業務邏輯方法中,業務邏輯方法處理完後,把要返回給客戶端的數據再返回到這一層,在這一層組織數據,返回給客戶端,這樣就可以把業務邏輯和網絡層分離,業務邏輯只關心業務實現,而且也方便對業務邏輯進行單元測試
  • 網盾極風雲:什麼是安全超文本傳輸協議
    HTTP協議是網際網路上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網絡協議,是一個客戶端和伺服器端請求和應答的標準(TCP),用於從WWW伺服器傳輸超文本到本地瀏覽器的傳輸協議。但是這種協議很明顯潛伏著非常大的危險:採用明文傳輸信息的過程中,假如有不法分子想嗅探機密,只需要劫持HTTP協議中的某段對話,對信息進行竊聽或篡改。
  • 面試中常問的 14道計算機網絡 題目
    ISP(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DNS緩存當在用戶客服端查找不到域名對應IP位址,則將進入ISP DNS緩存中進行查詢。比如你用的是電信的網絡,則會進入電信的DNS緩存伺服器中進行查5) 根域名伺服器根域名伺服器當以上均未完成,則進入根伺服器進行查詢。全球僅有13臺根域名伺服器,1個主根域名伺服器,其餘12為輔根域名伺服器。
  • 計算機網絡知識總結
    第四步,伺服器使用自己的私鑰,來解密客戶端發送過來的隨機數。並提供前面所有內容的 hash 值來供客戶端檢驗。第五步,客戶端和伺服器端根據約定的加密方法使用前面的三個隨機數,生成對話秘鑰,以後的對話過程都使用這個秘鑰 來加密信息。TLS 的握手過程主要用到了三個方法來保證傳輸的安全。首先是對稱加密的方法,對稱加密的方法是,雙方使用同一個秘鑰對數據進行加密和解密。
  • 2020年最新網絡編程面試題
    在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中,分層次的體系結構是最基本的。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的抽象概念較多,在學習時要多思考。這些概念對後面的學習很有幫助。網絡協議是什麼?在計算機網絡要做到有條不紊地交換數據,就必須遵守一些事先約定好的規則,比如交換數據的格式、是否需要發送一個應答信息。這些規則被稱為網絡協議。為什麼要對網絡協議分層?簡化問題難度和複雜度。
  • 網盾極風雲BGP:HTTP網絡傳輸協議
    百度百科的名詞解釋如下:HTTP是網際網路上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網絡協議,是一個客戶端和伺服器端請求和應答的標準(TCP),用於從WWW伺服器傳輸超文本到本地瀏覽器的傳輸協議。一句話概括,就是一個在計算機裡專門在兩點之間傳輸各種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超文本數據的規範。
  • 網絡加密技術概述
    目前對網絡加密主要有3種方式:鏈路加密、節點加密和端點加密。鏈路加密的目的是保護網絡節點之間的鏈路信息安全;節點加密的目的是對源節點到目的節點之間的傳輸鏈路提供加密保護;端點加密的目的是對源端用戶到目的端用戶的數據提供加密保護。
  • 計算機網絡技術知識總結
    第四步,伺服器使用自己的私鑰,來解密客戶端發送過來的隨機數。並提供前面所有內容的 hash 值來供客戶端檢驗。第五步,客戶端和伺服器端根據約定的加密方法使用前面的三個隨機數,生成對話秘鑰,以後的對話過程都使用這個秘鑰 來加密信息。TLS 的握手過程主要用到了三個方法來保證傳輸的安全。首先是對稱加密的方法,對稱加密的方法是,雙方使用同一個秘鑰對數據進行加密和解密。
  • 傳輸層的攻擊&防範
    3、TCP協議的擁塞控制1)擁塞控制的方法慢開始、擁塞避免、快重傳、快恢復2)每個TCP連結都要維持接收窗口和擁塞窗口兩個變量接收窗口由接收端設置擁塞窗口由發送端根據當前網絡的傳輸能力設置,根據該業務UDP最大包長設置UDP最大包以過濾異常流量3)當攻擊埠為非業務埠,通常通過設置UDP連接規則,要求其首先建立TCP連接1、SSL概述1)用以保障在Internet上數據傳輸之安全,利用數據加密技術,可確保數據在網絡上之傳輸過程中不會被截取及竊聽。
  • JAVA伺服器推送功能設計,消息方法總結|java|伺服器|客戶端|推送...
    推送系統先別管是什麼推送系統,先理解成一個客戶端和服務端的一個程序,也先別管具體的業務場景,功能的屬性比較弱,推送系統本身就是比較簡單一個推送系統,裡面也沒有增刪查改複雜。默認大家都理解長連接和短連接,網絡請求的基本概念。
  • 關於SSH加密和連接的若干事兒
    概述SSH全稱secure shell,是一種網絡傳輸協議,是最常用的安全管理遠程伺服器的協議和工具集。對稱加密加密和解密數據的時候相互對應的關係決定了加密方案是對稱加密還是非對稱的加密。最常見的加密方法是對稱加密,對稱加密是一種加密類型,在加密和解密時候使用同一個密鑰。所以,在對稱加密中,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該密鑰加密消息和解密任何使用它加密的消息。
  • 自己動手用C語言寫一個伺服器和客戶端(TCP)
    如果想要自己寫一個伺服器和客戶端,我們需要掌握一定的網絡編程技術,個人認為,網絡編程中最關鍵的就是這個東西——socket(套接字)。socket(套接字):簡單來講,socket就是用於描述IP位址和埠,是一個通信鏈的句柄,可以用來實現不同虛擬機或不同計算機之間的通信。
  • 計算機網絡:OSI、TCP、UDP、IP、HTTP/HTTPS知識總結
    網絡層:負責數據包從源到宿的傳遞和網際互連(包Packet)傳輸層: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報文傳遞和錯誤恢復(段Segment)會話層:建立、管理和終止會話(會話協議數據單元SPDU)表示層:對數據進行翻譯、加密和壓縮(表示協議數據單元PPDU
  • 全面了解HTTP和HTTPS
    在協議開發之前,就有了OSI模型,所以OSI模型具有共通性,而TCP/IP是基於協議建立的模型,不適用於非TCP/IP的網絡。實際應用中,OSI模型是理論上的模型,沒有成熟的產品;而TCP/IP已經成為國際標準。Http是基於TCP/IP協議的應用程式協議,不包括數據包的傳輸,主要規定了客戶端和伺服器的通信格式,默認使用80埠。
  • 計算機網絡的傳輸層
    傳輸層位於應用層和網絡層之間,是整個網絡體系結構的關鍵層次。該層為運行在不同主機上的應用進程提供直接的通信服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下文中,我們講述傳輸層協議的特點、進程之間的通信和埠等重要概念,討論傳輸層的原理和這些原理在現有的協議中是如何實現的。
  • 帶你全面了解Http和Https
    在協議開發之前,就有了OSI模型,所以OSI模型具有共通性,而TCP/IP是基於協議建立的模型,不適用於非TCP/IP的網絡。實際應用中,OSI模型是理論上的模型,沒有成熟的產品;而TCP/IP已經成為國際標準。Http是基於TCP/IP協議的應用程式協議,不包括數據包的傳輸,主要規定了客戶端和伺服器的通信格式,默認使用80埠。
  • 《PhotonServer遊戲伺服器端》新課程發布
    ,並設置部署的目錄31-開發ApplicationBase和ClientPeer32-部署並啟動我們的第一個伺服器端應用33-關於PhotonServer中的Log日誌文件34-配置PhotonServer中的日誌Log35-關於日誌Log輸出插件Log4Net的總結36-創建Unity客戶端37-創建單例
  • FTP文件傳輸協議:Port模式和Passive模式及其對應優缺點
    對FTP對話的分析包括在控制連接上所發送命令的檢查和在數據連接上發送的TCP數據段(註:segment---OSI模型中對第4層數據單元的稱呼)的評估。對於普通的(主動的)FTP,控制連接由客戶端初始化,數據連接由伺服器端初始化。主動的FTP也稱為(Port模式)。另一種模式是被動模式(Passive模式),這種模式下客戶端初始化數據連接。
  • 一個數據包在網絡中的心路歷程
    協議棧的上半部分有兩塊,分別是負責收發數據的 TCP 和 UDP 協議,它們兩會接受應用層的委託執行收發數據的操作。協議棧的下面一半是用 IP 協議控制網絡包收發操作,在網際網路上傳數據時,數據劊被切分成一塊塊的網絡包,而將網絡包發送給對方的操作就是由 IP 負責的。此外 IP 中還包括 ICMP 協議和 ARP 協議。
  • 邊緣計算:在客戶端實現的推薦系統
    邊緣計算將原來完全由數據中心節點處理大型服務加以分解,切割成更小更容易管理的部分,分散到邊緣節點去處理。邊緣節點更接近於用戶端設備,可以加快數據的處理和傳輸速度,減少延遲,提升效率。總得來說就是將計算任務在接近數據源的計算資源上運行,將運行的結果(或中間結果)再向中心節點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