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架灣流五型改造版「C-37A」專機22日晚間突然飛達臺北松山機場。北京大學「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SCSPI)透露,當天美軍在南海至巴士海峽共出動7架次軍機。
據了解,22日晚間抵達臺北松山機場的美國灣流五型改造版「C-37A」專機,疑似為私人商務機,但與美國國務院次卿柯拉克來臺時所乘專機型號相同,此次一度傳出機上人物是美國中情局局長,但臺當局涉外機構「嚴正否認」,接著坊間又傳出,可能是美國海軍印太情報總指揮官斯史達曼(Michael William Studeman),同樣未獲證實。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表示,「C-37A」抵達臺灣之前,美軍在南海、巴士海峽派出1架RC-135W電偵機、2架P-8海神式海上巡邏機、1架美軍MQ-4C海神偵察機以及1架美特納克斯航空航天公司CL-604偵察機,外加2架空中加油機,共7架次。
另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一架美國海軍灣流五的私人飛機低調降落松山機場,據稱搭專機來臺的官員,包括美國海軍印太司令部的「J2」少將情報處長史達曼,但未獲臺軍方證實。臺灣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認為,就登臺美軍位階的角度而言,已有前例,算不上突破。
揭仲表示,美國現役軍官到臺灣訪問,起初限制在上校(含)以下,但隨後逐步放寬為將級以上的軍文官員,可以根據個案情形前來臺灣。
他舉例表示,例如位階相當於準將的美國海軍國際計劃辦公室執行官羅貝夫(Gibson G.LeBoeuf),就曾率美國海軍代表團,在2003年10月30日於「立法院」說明潛艇採購案;其後「隨者臺美雙邊軍事交流逐漸深化」,美國軍種部與太平洋司令部高階軍文職官員來臺訪問的限制也逐步寬鬆。
針對相關議題,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在1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曾警告,「我們堅決反對美臺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繫。這個立場是大家非常清楚的。民進黨當局與美勾連,以武謀『獨』的行徑是十分危險的。我們正告民進黨當局,立即停止任何形式的與美勾連冒險舉動,不要在『臺獨』的絕路上越走越遠,不要把臺灣民眾推向災難。」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