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先生和月亮》解讀
文/萌爸
從封面的背頁(也叫封裡)開始,故事其實就開始了,黑白的整體風格中突顯了阿爾卑斯山地區的巨大硬奶酪【1】。在阿爾卑斯山,甚至有一條阿爾高奶酪之路【2】。
畫面呈現父子倆在阿爾卑斯山早餐的時候,牛兒在遠處吃草,鋪在草地的毯子上放著麵包和一塊硬奶酪,牛車堆放著要運送的奶酪,其中一塊從車上掉下來,往山下滾去。畫中除了奶酪用水彩塗成黃色外,其他部分都是鉛筆素描。
奶酪滾啊滾啊,經過一個微微向上翹起的山崖,一躍而起,滾落進懸崖下無邊的森林裡去了。畫面正中有一棵小樹,這棵樹的作用是什麼,你能猜到嗎?
這座懸崖,把故事分成了兩個世界:現實世界和童話世界。懸崖便是這兩個世界的邊界。
故事進入了童話世界,因為是另外一個世界,所以故事就得從頭開始:
一天早上,松鼠先生忽然驚醒了,
因為月亮竟然掉在了他的屋簷上!
為什麼前面我們說父子倆是在吃早餐呢?原來出處是在這裡。那你可以懷疑了,既然說這是兩個世界,那麼有可能在現實世界是白天,童話世界中是晚上啊!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不過在書中也有答案,等我們讀到後面再來揭曉吧。
松鼠先生看到這個巨大的硬奶酪掉在家門口會是怎樣的感受呢?
雖然松鼠先生從沒見到過硬奶酪,但他用自己的經驗進行了一系列的推斷:月亮又大又圓,還泛著淡黃色的光;眼前這個物體又大又圓,泛著淡黃色的光;所以這個物體是月亮。不過,這個推論是有問題的,因為又大又圓,還泛著淡黃色光的物體,不僅僅只有月亮。
就好像說:烏鴉都是黑色的;這個動物是黑色的;所以這個動物是烏鴉。顯然,這個推論是錯誤的,因為黑熊是黑色的、黑貓也是黑色的,它們顯然不是烏鴉。
不過,在童話世界裡,如此推理是正確的:童話世界有童話世界自己的規則,它可以和現實世界不一樣,甚至相反!
松鼠先生辨別出掉在家門口的就是所有生物共有的月亮後,開始考慮掉下來的月亮會給自己帶來什麼麻煩。
難道有人把月亮偷了下來,又丟在這兒了?
一個公共財物出現在自家門口,肯定會這樣進行聯想,變成偷盜事件後,後果就變得嚴重起來……
天啊!人們肯定會把他抓起來,並且關進牢房裡去……
繪本中松鼠先生對牢房的經驗來自現實世界一部很老很老的無聲電影《摩登時代》,牢房中的陳設和人物都取自電影中的片段。影片中這個繡花的男人是監獄一霸,經常欺負其他犯人。而繡花,那是監獄中強制犯人做的工作,手工的工作還有打毛衣、釘扣子、做紙袋、折信封等,這些工作一般是讓犯人帶回監獄完成的。
《摩登時代》就是著名喜劇演員卓別林的代表作,繪本中加入了松鼠先生入獄的內容,將上鋪的床換成了適合松鼠大小的小床,還新增了一個適合松鼠的小馬桶。窗外的月亮(贓物被繳獲後重新安置在天上)也不再是黃色,整個畫面是憂傷的黑白色調。喜劇場面和憂傷的情緒混合在一起,導致一種詭異的陌生感,這就是松鼠先生頭腦中監獄的畫面。
松鼠先生絕不能容忍和一個監獄混混關在一起,所以他必須把月亮弄走。不過,就松鼠先生的身材和力量,想搬走這麼大的月亮,確實是不容易完成的事情。
他嘗試了各種辦法,用前腿推,用後腿蹬,用牙齒咬,月亮都紋絲不動,就在他無計可施的時候,樹枝終於承受不住月亮的重量折斷了,月亮掉了下去。
第一次硬奶酪從懸崖上掉了下去:
一天早上,松鼠先生忽然驚醒了,
因為月亮竟然掉在了他的屋簷上!
第二次「月亮」從樹上掉了下去:
一天早上,刺蝟先生忽然驚醒了,
因為月亮掉到了他的背上,被他的刺牢牢地扎住了!
是不是在暗示我們後面發生的故事很可能相似呢?
還好,松鼠先生就住在附近,或許他能幫點兒忙。
這一句是刺蝟先生的內視角所想。畫面中,松鼠先生也從樹上下來觀察事情的變化。
下一頁視角又交還到松鼠先生,他的焦慮蔓延給了刺蝟先生:
月亮忽然掉到了你的背上,還牢牢地扎在那兒了!你想想,它很可能是被人偷走後又丟在這兒的!如果這時候被人發現了,那會有什麼後果呢?!
監獄的黑白畫面再一次在松鼠先生的腦海浮現,這一次贓物月亮被放置到空中時,連帶著刺蝟一起啦,因為不能把月亮從刺蝟先生背上取下來。
兩幅監獄畫面中的事件構成了一種套路,我們可以據此預測後面發生的事情。這和教材中《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中的重複句「我到了倒下的時候了!」功能是一樣的。
一定要把月亮弄走!
這句話也是重複,在前面也曾出現過,同樣繪本用大量的篇幅來描寫松鼠先生如何設法弄走月亮。
這時,山羊先生走了過來。
他看見……
月亮插到了他長長的角上。
月亮插在羊角上。
刺蝟扎在月亮上。
松鼠先生把他們領到大樹前,
山羊先生一頭撞了上去。
刺蝟的刺,山羊的角,這些都和奶酪月亮聯繫了起來。在松鼠先生的指揮下,山羊嘗試了各種騰躍動作試圖擺脫月亮,都沒成功,結果一頭扎在了大樹上。
松鼠先生想,
也許山羊不會被抓走,
也許一切都還可以解釋清楚,
也許月亮上的洞還能修補好。
用三個「也許」表示可能性低,也就是說後果會很嚴重。
第二天早上,山羊先生忽然驚醒了。
因為刺蝟告訴他,月亮開始變味了。
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變味的奶酪對老鼠具有不可抵擋的誘惑力。
畫面的下方,一大群老鼠已經聞「風」而至。這個味道不僅吸引了老鼠,還吸引了大量的蜜蜂和蒼蠅。「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是松鼠先生內心的擔憂。
果然,下一頁的特寫中,老鼠們沿著山羊的身體爬上來接近了奶酪月亮,開始啃食起來。松鼠先生也趴在山羊背上,試圖阻擾老鼠靠近月亮……
山羊自由了……
刺蝟自由了……
老鼠們填飽肚子了……
……可是,月亮也被弄壞了!
奶酪月亮被吃掉一大半,只剩下了薄薄的半圈奶酪皮。這可闖了大禍。
在松鼠先生的腦海中,再次呈現了監獄的圖像,所有參與「破壞」月亮的動物都被關押進來,增加了一個更小的給老鼠用的馬桶,而窗外,沒有月亮了,因為月亮被弄壞了。
一定要把月亮弄走!
最好讓它回到天上,那裡才是它的家。
畫面回到了兩個世界的交界處——懸崖,彎曲的小樹成了彈弓,吃剩的月牙在動物們的齊心協力下重新回到了天上。
現在,月亮又出現在天上了,
松鼠先生在心裡說:
快點,快點變回以前那個樣子吧!
最後兩頁分別呈現兩個世界的畫面,前一頁山羊先生、刺蝟先生和松鼠先生坐在樹枝上,遙望天上的月牙,畫面中的月亮是上弦月,是月初時月亮的特徵。
在下一幅頁面中,父子倆在一個山坡上,對著同一彎月亮,顯然月亮在兩個世界中是一樣的。兒子指著月亮在對父親講著什麼,有可能他正在講的就是「松鼠先生和月亮」吧。
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除了硬奶酪,在現實世界中的一切都是灰色調的,包括監獄中的畫面,而在動物世界中,都是彩色的。對比下前後兩幅關於懸崖的畫面,就能看出區別。難道彩色的部分(除奶酪外)都是兒子編出來的故事!你覺得呢?
【1】自15世紀起,生活在阿爾卑斯山脈北側的人就開始使用凝乳(奶牛胃中的一種物質)製作硬奶酪。這種硬奶酪極受重視,因為可比人們以前製作的鬆軟奶酪保存更長的時間。這樣就使人們在冬季也可以享用到乳製品。
【2】百科知識:「阿爾高奶酪之路」。這條線路總長約 150 公裡,穿過了美得令人窒息的阿爾卑斯山前麓,從上斯陶芬出發,經過沙伊德格、旺根和伊斯尼直至博登湖上的林道。途中分布有數量繁多的制酪場。
總結:此篇繪本包含了兩個敘述層,分別代表現實世界和童話世界。月亮(奶酪)是唯一可以穿越兩個世界的事物。在開篇時,往往會認為這是兩個平行的世界,但在結尾,尤其是最後一幅畫面,才揭示出現實層是超敘述層,懸崖下的童話世界層是次敘述層。在超敘述層,有一個敘述者,結合小孩追奶酪並目睹奶酪墜入懸崖和最後一頁小孩指著天上的月亮在講述著什麼,顯然,將所經歷的事情編成童話故事更像是孩子所為。至於現實中的奶酪在童話世界中是否是真的月亮,這涉及到虛構文本的一個很重要的理論,即「虛構中的真實」,在童話世界中,敘述者可以任意設置規則,這些規則往往超越了人們在現實世界中的認知,敘述者在文本中的地位猶如「上帝」一般。當然,他的敘述脫離不了他的認知,對監獄的想像畫面洩露了敘述者對「監獄」概念的來源——一部喜劇電影——這是符合兒童對「監獄」的認知水平的,這也是確定敘述者是孩子的一個重要依據。
廣而告之:閱讀的藝術沙龍成立
好消息:統編三上全解合訂版開始發售
新品上市:《統編教材一年級上冊課文全解讀》發布
《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課文全解讀》即將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