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30 16:19:06 來源:人民網
當莘莘學子滿懷憧憬踏入大學校門時,有些孩子卻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躊躇不已。他們羸弱的肩頭,有金錢的窘迫,有心理的忐忑,還有對未來的迷茫。
原標題:貧困生 人人有資助
製圖:張芳曼
又到新生入學時。當莘莘學子滿懷憧憬踏入大學校門時,有些孩子卻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躊躇不已。他們羸弱的肩頭,有金錢的窘迫,有心理的忐忑,還有對未來的迷茫。闖過高考的獨木橋,卻絆倒在象牙塔的門檻,因貧輟學的痛楚曾讓他們感嘆:誰能伸出援手?
如今,「未入校先失學」的悲劇已成過去時。歷經多年努力,高校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已覆蓋全國公辦本科、專科和高職,「不讓一名學生因貧輟學」成為各高校的共同目標。從報到時的「綠色通道」,到入校後的「獎貸助補減」,完備的資助政策惠及每一個困難學生,讓他們得以在同一片藍天下共享教育公平。
——編 者
「綠色通道」確保不交錢先入學,高校不開通學生可投訴
位於安徽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最近開始了一年一度的「迎新」。在一堆拎著行李的新生中,來自陝西省漢中市勉縣的龍飛格外開心。
「俺爸媽都是農民,還有一個讀書的弟弟,家裡拿不出學費,剛收到錄取通知書那會兒,可愁壞了。」龍飛說,後來學校了解到他的難處,不僅幫忙聯繫助學基金,又打電話通知他可以通過「綠色通道」直接入學,一位校友還將路費提前送到了家裡。
與龍飛一起走上中科大「綠色通道」的,還有其他63名本科新生。「我們學校構建了『獎貸助補減』的資助體系,『綠色通道』只是第一步。」中科大學工處處長董雨說。
在董雨的記憶裡,以前家裡若沒錢,拿到錄取通知書只能東借西湊,「沒錢可進不了學校」。2007年,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到2010年後,國家又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從制度上保障了經濟困難學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
來自湖北黃岡的中科大新生劉穎,家裡條件挺差,報到時兜裡就揣了1000元錢,來的路上一個勁兒擔心,「綠色通道」真的能不交錢先入學嗎?「只要有家庭所在地民政部門或教育部門蓋章的《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經院系核實確認,就可以先辦理入學手續。」董雨說。
這條「綠色通道」,已經覆蓋了全國所有公辦高校。教育部日前已開通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熱線電話,24小時專人值守。「沒有按規定開通『綠色通道』的、郵寄錄取通知書沒有同時寄送資助政策材料的,均可電話諮詢和投訴。」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沒費啥事兒就辦好了手續,老師說先進學校再說,保證讓我完成學業。老師看到我交完了書費、軍訓服裝費後帶的錢所剩無幾,現場還為我提供了1000元的臨時困難補助。」劉穎感激地說。
每個貧困生都能申請助學貸款,還有各類獎助項目可選擇
入校後,困難學生要面對的實際問題還有很多。學費、生活費、住宿費,對於他們來說都是難邁的經濟門檻。
「以前上大學,經濟困難的孩子光指望學校是不現實的,發放補助的金額也非常有限。」作為中科大校友,董雨1986年入學,那時沒有助學貸款,獎學金項目也屈指可數,一直到2000年初都不超過20種。
這樣的窘迫,如今早已煙消雲散。這些年,國家和學校對於困難學生的資助項目越來越多,額度也大幅增高。目前,高校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包括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師範生免費教育、退役士兵教育資助、新生入學資助項目、勤工助學、學費減免等多種形式。解決學費、住宿費,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以國家勵志獎學金等為輔;解決生活費,以國家助學金為主,以勤工助學等為輔。
記者了解到,助學貸款有「校園地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兩種模式。操作程序也不複雜,學生不需要辦理貸款擔保或抵押。在已經開辦生源地助學貸款省份的貧困生,入學前就可以在當地辦理好貸款,而沒有開通的,可以入學後由學校協助辦理。
「每個困難學生都能申請,目前助學貸款每人每年最多可以申請6000元,使用期限10年,由國家貼息,學生工作後還款。」 中科大學工處副處長尹紅表示,現在中科大學生每年學費4800元,住宿費1000元,貸款可以滿足基本需求。
在助學貸款之外,更多的資助渠道也向困難學生伸出援手。「中科大現在獎學金項目60多種,助學金項目40多種,除了國家投入以外,還有社會人士設立的助學基金,學校每年為本科生籌資達到2200萬元。」 尹紅說。
龍飛就得到了中科大校友新創基金會的幫助,「基金會答應每年資助3000元,持續4年,讓我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目前國家獎學金每人每年8000元,學校的郭沫若獎學金金額達到1萬元。這些錢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繳納學費,還可以購買學習用品,滿足生活需要。」董雨說。
現有國家資助體系已提供足夠名額,不少高校探索「隱性補助」
有人擔心,各高校檔次不同,會否出現「強校的名額用不完,弱校的學生申不上」的情況?對此,業內人士解釋,目前國家層面的資助政策體系已經覆蓋所有公辦本科、專科以及高職,各校的資助名額足以保障所有困難學生受益。「當然,各高校也會利用自由資金設立獎助學金,或引入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獎學金,有的學校項目會多一些。」
面對名目繁多的資助項目,如何確保每筆錢都發到真正困難的學生手中呢?據了解,學生在申請家庭經濟困難認定時,必須提交家庭所在地的鄉(鎮)或街道民政部門加蓋公章的《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在入校後,學校也要對困難學生的家庭情況進行核實。
「過去僅憑藉學生戶籍地所開的困難證明,就給其發放助學金,由於開證明並不困難,會出現渾水摸魚的情況。」董雨說,現在除了困難證明,還要經過班主任和班幹部通過日常觀察共同商議,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經濟困難學生資料庫,約佔學生總數的30%。據了解,利用測評系統、問卷調查等手段解決「貧困生資格認定問題」,在很多高校都已經施行。
尹紅表示,有了資料庫,除了考慮學習成績的因素,發放獎助學金時就有了優先考慮的範圍。同時,學校會公布舉報電話,嚴懲欺騙行為。2012年,中科大共有4631名學生獲得獎助學金,其中本科生3863人次,約佔本科生人數的53%。同時,學校共為134人減免學費21.36萬元。
不過,由於自尊心和面子問題,並非所有貧困學生都願意申請助學金等困難補助。為了讓他們能健康成長、完成學業,不少高校都採取了更為人性化的「隱性補助」。
「現在學生吃飯都是刷卡,計算機可以詳細記錄並分析他們的吃飯消費情況。2004年開始,學校對於那些在食堂每月就餐達到60次,平均餐費不足2.4元的學生,直接為其餐卡充值160元。從2008年開始,發放的依據又從2.4元提高到4.2元。」董雨說,僅2012年,就有3269名本科生享受到人性化補助。
「學校還成立了勤工助學社,貧困學生可以獲得校方提供的工作崗位,按勞取酬,這樣大家更願意接受,也更有勁頭。」尹紅說。
責任編輯:祁寶兒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