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的「生命車」、呵護校園的「良心道」、走向世界的「上海金」、港口裝卸的「麒麟臂」......東方網記者今從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獲悉,首批10項「上海標準」發布,覆蓋金融服務、民生服務、集成電路、新材料、重大裝備等多個領域。
何為「上海標準」?2019年9月,上海人大通過《上海市標準化條例》,創設「上海標準」標識制度。2020年4月 「上海標準」評價試點工作全面啟動。經自願申請、第三方機構專業技術評價、社會公示、「上海標準」評價委員會綜合評定,最終確定10個標準項目為「上海標準」,涵蓋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局長陳學軍表示,該制度的目的是把「上海標準」作為高水平的標準品牌來打造、讓「上海標準」成為高水平標準的代名詞、「上海標準」專用標誌成為高水平標準的特有符號。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標準創新發展處副處長史燕君介紹說,首批10項「上海標準」,充分體現了標準在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技術創新以及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升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如「上海金」標準(《金錠》),是「上海金」集中定價交易機制的信用基礎,目前全球多家知名大型黃金企業均採用該標準生產金錠,並實現了與倫敦金銀市場協會的質量互認,標準為提升「上海金」在國際黃金市場的定價權提供了支撐,有力助推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又如監護型救護車標準(《監護型救護車配置規範》),是全國院前急救領域第一份地方標準,標準制定實施後,實現了院前院內急救的緊密銜接,120急救平均反應時間縮短近5分鐘,心肺復甦成功案例增加103%。
全自動運行地鐵標準(《上海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線路運營要求》),則是基於國內首條大運量全自動運行線路上海地鐵10號線建設運營實踐而制定,充分體現了上海城市智慧建設水平和精細化管理能級。而依託該標準,上海全自動運行線路的建設和運營經驗廣泛輸出於全國各地,引領了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的發展進程。
史燕君表示,未來將持續指導優化「上海標準」的評價流程,完善制度體系,保證評價過程科學性、規範性,合力打造「上海標準」金字招牌。進一步擴大「上海標準」集群,不斷提升「上海標準」國際影響力,增強參與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