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每天都會回答很多魚友相關的問題,今天也在此做一個統一回覆:
其實對於新手來說,我們只需要把握好三個原則就可以養活孔雀魚,即「水、溫、菌」,只要把這三點控制好了,飼養孔雀魚還是很簡單的。
先說「水」:作為孔雀魚生存基礎的保障,水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養魚先養水,在水投入飼養使用前,我們要提前困水,使水中有害氯氣充分揮發,並且提前培養水中硝化細菌。(如果有些地區水質不好,或者是深井水,建議在使用之前用TDS試筆試一下水中汙染情況)
在飼養孔雀魚過程中, 我們要保持勤換水的習慣,因為勤換水可以有效減少水體中亞硝酸濃度,減少魚體負擔,提高水體含氧量,保障硝化系統正常運行,不至於使硝化系統崩潰,而且新水的刺激可以促進魚體發育,使孔雀魚苗的成長速度加快;
再說「溫」:作為熱帶魚,水溫對於孔雀魚飼養的重要性就無需多言了。溫度過高,會加速魚體新陳代謝,促進發育。但缺點也很明顯,魚體壽命明顯降低、老化加速、塌腰、塌背頻發;溫度過低,魚體活性減弱,攝食性減退,發育遲緩,水黴、縮尾症狀頻發。由此可見,孔雀魚飼養溫度過高和過低都不行,最佳飼養溫度應該設置在24℃-26℃,並且要避免短時間內溫度劇烈波動。
最後說「菌」:其實魚缸中的菌大體就是分為「硝化細菌」和魚體的「體表細菌」。硝化細菌就不多說了,主要是起到水體環境穩定的作用,想把魚養好,完善的硝化系統必不可少;「體表細菌」是本文重點要說的,魚體的體表細菌千差萬別,不能用「好」、「壞」來評判,只要魚體在這樣的菌群環境下沒有任何不適和感染症狀,就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作為飼養孔雀魚的玩家一定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每一個孔雀魚生存環境下的菌群都是獨立的(就算是在一間屋子裡面同時飼養的兩缸魚菌群也不一樣),如果要把兩個獨立環境下飼養的孔雀魚放到一起飼養(合缸),一定要檢疫。不然菌群的變化會導致魚體出現菌群失調的情況,進而誘發交叉感染,這也是廣大新手最最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所以我在此建議,如果大家養孔雀魚是新手,能不合缸就不要合缸。一定要合缸的話,切記用藥物抑菌,進行檢疫工作。切記切記!!
如果大家覺得此公眾號對孔雀魚飼養有所幫助,歡迎大家轉發並推薦給其他魚友,感謝!
上面是我專門為魚友創建的微信號,有問題可以加我微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