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品不等於假貨?概念界定引爭議

2020-12-20 搜狐網

近日,工商總局與淘寶的一場"嘴仗"讓網購假貨再次成為爭議的話題。雖然工商總局和馬雲最終握手言和,但關於"非正品"和"假貨"的差異引起網友熱議。

工商總局公布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檢測結果,其中淘寶網正品率最低,僅為37.25%。對此,淘寶店小二表示不服,雙方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打起嘴仗。馬雲近日在香港演講時稱,所謂"假貨"只是未得到官方認證、註冊造成的"網貨"。

到底如何界定非正品,與假貨有何區別?現存網購的幾種模式中,哪種容易出現假貨?如何在網購中買到真貨?消費者又對此抱何種心態?

馬雲:一部分假貨是"網貨"

關於非正品與假貨的問題,工商總局網絡商品交易監管司副司長楊洪豐稱,非正品不等於假冒偽劣,不是一個概念。此前的抽查所公布的為"非正品",並非"假冒偽劣",非正品包括假冒偽劣商品、翻新產品、非授權正規渠道、含量與宣傳不符產品,無3C認證產品、非中國大陸地區官方正品、不符合消費者使用說明化妝品中的標籤說明產品等等。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2月2日在香港與青年分享創業經歷,提到了"網貨"這個新詞。談及假貨時,他表示許多所謂"假貨"只是生產者未得到官方認證、註冊造成的。外界所稱的淘寶假貨很大一部分是"網貨"。

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馬裡告訴新京報記者,法律上的假貨,是指偽劣產品,侵犯商標權。按照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冒用他人商標、冒用生產者名稱、商標不規範,應該被視為假貨。而生產廠家生產或授權生產的,都是真貨。比如中國某地未經授權生產了LV包,貼上了LV的標籤,那就是假貨。

馬裡同時指出,非正品並非法律概念。按照工商總局在報告中所做的界定,非正品中包含了假冒偽劣產品,但不等同於假冒偽劣產品。

針對工商總局所說的非正品包含"非正規授權渠道",馬裡認為,非正規渠道中包含了竄貨行為,竄貨是經銷商跨過自身覆蓋的銷售區域,靠差價牟利的一種行為。但通常竄貨所賣的商品是真貨。比如汽車零部件,在4S店外買,也可能買到真的。竄貨是民事合同責任,並不是違法行為,與走私偷稅漏稅不同。

"涉及第三方賣家更應謹慎"

據業內分析人士稱,根據交易雙方類型不同,通常網絡購物包括B2B(企業對企業)、B2C(企業對個人)、C2C(個人對個人)和M2C(生產商對個人)四種形式。同時,伴隨微信的流行,微店也悄然走紅。

隨著網購模式日趨多樣化,對消費者而言,哪種模式更安全可靠?

據工商總局公布的2014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從各購物網站的檢測結果來看,淘寶網的樣本數量分布最多,但其正品率最低,僅為37.25%;樣本數量較小的聚美優品均為正品,正品率達到100%;ZOL商城(中關村電子商城)購買了1件非正品,正品率為0%。

對此,淘寶方面一直認為其抽樣樣本有限、抽檢結果不客觀。但有網友認為,該結果也能部分說明問題,即C2C不如B2C安全。從這個報告中,大致可以看出,以C2C模式為主的淘寶網正品率略低於以B2C為主的天貓和京東。但京東在涉及第三方賣家時,也出現了非正品的現象。

對於淘寶網的正品率偏低,馬裡認為,這和淘寶網商家眾多,產品類別廣泛,以及涉及第三方小賣家,監管難有很大關係。

淘寶網很難核實每一個小賣家是否有獨家銷售權憑證,淘寶監管更多要靠抽查等事後監管方式。在涉及第三方賣家時,消費者更應謹慎購物。

人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牛海鵬認為,在網絡上賣假貨一旦被識破,會極大損害商譽、形象。相對於B2C平臺,C2C平臺上一般都是個體小賣家,與大商家相比,商譽受損帶來的損失沒那麼大。作為理性經濟人,在權衡售假收益與隨之帶來的風險時,小商家可能更願意鋌而走險。不過,B2B平臺上,同樣也不可避免出現假貨。

提及微店,牛海鵬分析稱,微店主要是在朋友圈中面向熟人做生意,輕易不敢一次性消耗掉自己的信譽值。另外,M2C這種模式,以售賣服務為主,需要顧客線下體驗消費,不容易造假。

如何能確保網購是真貨

淘寶達人時小姐說自己網購從沒買過假貨。她的秘笈是,按照價格由高到低排列,"網購不貪小便宜,相信一分錢一分貨"。

另外,時小姐購物時有比較固定的店鋪,她家喝的瓶裝水,還有衣服、包,都在固定的店鋪買。

"以合理的價格購買,不買比商店標價低太多的商品。"馬先生說。他曾在淘寶上買了一雙阿迪達斯的鞋,600元左右,比商場價格低了一兩百元,但也是正品。

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避免買到假貨,還在於購物平臺對入駐的第三方賣家要盡到管理的責任。

執法部門盡責也少不了。馬雲就曾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說,廣東和福建很多假貨集團最怕到淘寶網去賣,因為網上很快能查出誰在賣、誰在生產,公安馬上撲上去了。

據報導,去年,網上抽查發現某電商平臺售假,執法人員通過電商提供的網店實際地址、物流公司的發貨地址及公安系統索取IP位址等多種方式,鎖定該產品的生產商。

馬裡表示,難說哪種渠道或平臺更靠譜,避免在網購中買到假貨,主要還是要靠消費者提高自身辨識能力,不買價格低得離譜的產品。

■ 網友自述

抵制假貨 但不介意水貨

人物身份:楊洋(化名),學生,18歲。

我不能接受電子產品的假貨,但我在淘寶上買過水貨。2011年,我在淘寶上買了iPad mini,當時剛上市不久,港行出來了,比國行便宜400塊錢。

我的iPad至今仍在用,沒有出過任何問題。我有一套在淘寶上買大件物品的程序。搜索iPad,看銷量,銷量前三的可能是水軍刷出來的,我一般在5-8名之間找。然後看評價,重點看差評。然後跟賣家小二諮詢並且截屏,問到賣家電話之後,打電話核實,之後下單。下單之前還會再砍砍價,實在砍不下來就讓店家送小東西給我。

只要質量不差 可接受150元"名牌"

人物身份:小方(化名),白領,27歲。

我喜歡一件衣服會在商場裡試完再網購,比如,在淘寶上直接搜ZARA,然後出來很多商品。

在我看來,無論多貴,只要不是在天貓入駐的都是假貨,但現在網購有個特點,假貨有時做得比真貨還好。買回來只要穿著舒服、還挺好的。

我買過一件"匡威"的套頭衛衣,很多人問我是不是在匡威買的。我就會說是在淘寶買的。

這件衣服店裡賣800塊錢,我買的只要150塊錢,質量也不是很差,我就覺得很划算。

【律師點評】

不鼓勵消費者知假買假的消費心理。長期來看,這種消費心理不利於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不利於創新企業、創新思維的發展。另外,水貨存在偷稅行為,一旦購買水貨出現質量問題,可能面臨售後、維修的尷尬。

工商總局"2014紅盾網劍專項行動"

(2014年下半年)

檢查網站、網店 133萬個(次)

實地檢查網站經營者 19萬個(次)

刪除違法商品信息 3.6萬條

責令整改網站 1.4萬個

關閉問題網站 2201個

查處違法案件 7746起

罰款 1.13億元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

business.sohu.com false 財經綜合報導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5-02/05/content_561095.htm?div=-1 report 4049 近日,工商總局與淘寶的一場"嘴仗"讓網購假貨再次成為爭議的話題。雖然工商總局和馬雲最終握手言和,但關於"非正品"和"假貨"的差異引起網友熱議。工商總局公布201

");}

相關焦點

  • 網購衣櫃非正品 淘寶:非正品與假貨概念不同
    淘寶給消費者的回覆是——非正品和假貨概念不同,不是品牌授權店銷售的不一定是假貨。  淘寶網交易保障部的吾名昨天向節目作出回應,認為在淘寶,非正品和假貨概念不同,不是品牌授權店銷售的不一定是假貨。  現在廠家認定所購商品為假貨,並出具「鑑定證明」,淘寶網為何不按「假一賠三」進行賠付?吾明解釋,是因為鑑定證明內容含糊不清,再加上淘寶賣家提供了一份廠家授權書。
  • 法院這樣界定!
    但在發生糾紛時,消費者和經營者往往會對「假一賠X」的條款產生爭議,老張就遇到了這樣的事。老張在小李經營的網上店鋪購買了一個水槽,之所以選擇這款水槽是因為看中了它深度深、容量大,小李在商品頁面特別標註了「220mm加深槽身」「再一次刷新深度」等廣告語,而且還標註了「假一賠五」。
  • e案釋法 | 誤差10mm就算「假貨」嗎?如何理解「假一賠X」條款?
    e案釋法 | 誤差10mm就算「假貨」嗎?如何理解「假一賠X」條款?但在發生糾紛時,消費者和經營者往往會對「假一賠X」的條款產生爭議,究竟應該怎麼理解這一條款呢?
  • 廠家認定網購衣櫃非正品 淘寶:證據不足不賠償
    吾明:淘寶店鋪它沒有授權的說法,它跟天貓不太一樣,淘寶它主要有C2C一個平臺,這個商品不一定要授權才能銷售的,就是說你作為個人來講的話,你手上有和木居商品,或者你手上有愛馬仕的包什麼的你都可以拿去賣的,這個跟授不授權可能沒有太大關係。記者:因為現在消費者還想知道一個事情,她的這個衣櫃是正品還是假貨?
  • 人大代表:應對「胎兒」予以界定 避免繼承權爭議
    因此,對條款中所述及的「胎兒」需要進行界定。他建議,將胎兒界定為「母體中孕育的胎兒」,這樣在胎兒的權益保護,例如遺產繼承的時間等方面,將得到明確的限定。  現代快報特派記者 金鳳 安瑩 徐紅豔  夫妻雙亡但胚胎冷凍著,繼承權引爭議  一個人的一生,很可能不與刑法打交道,但卻無時無刻不與民法發生關聯。
  • 網購十件貨四件非正品 工商總局:平臺把關不嚴
    迫於壓力,各大電商平臺近期均加大了打擊假貨力度。平臺經營者對商品信息的進入審查、日常監測、違規處置不到位。  3.銷售行為管理混亂。在集中促銷期間,一些商家存在「活動前先提價、後打折」「先低價打折吸引消費者關注,以無庫存為由不予銷售」等違規促銷行為。  4.信用評價存有缺陷。一些網絡交易平臺信用評價系統無法區別真實交易和虛假交易,給炒作信用留下了空隙。
  • 崑山砍人案引法律概念爭議 正當防衛到底咋界定?
    當事雙方衝突過程中的「反殺」引發網友、媒體乃至法律界關於「正當防衛」話題的爭議。那麼,到底如何區分防衛的「正當」與「過當」?圖片來源:江蘇省崑山市公安局官方微博事件回顧8月27日晚,江蘇崑山市順帆路與震川路交叉口,兩男子因行車衝突動刀。
  • 行政審判專欄 | 行政行為概念界定理論探究
    隨著新行政訴訟法的修改,行政不作為、行政事實行為、雙方行政行為等納入受案範圍,隨之將「具體行政行為」修改為「行政行為」,進一步規範了行政機關的行為,但這一修改並沒有使具體行政行為從此壽終正寢,而使行政行為與具體行為並存於行政訴訟中,導致行政行為概念上的另一波混亂,也引發了學者們對行政行為重新界定的呼聲。
  • 「鷹式教育」引爭議 嚴格教育不等於「餓其體膚」
    「鷹式教育」引爭議 嚴格教育不等於「餓其體膚」   「鷹式教育」引起爭議,孩子不是家長私人財產——  嚴格教育不等於「餓其體膚」  近日武漢4歲男童王鼎森突然躥紅,因為他在社區徒步比賽中一口氣走完了18公裡,還將不少大人甩在後面。
  • 所得概念的界定與所得課稅
    而研究所得課稅必須明確最基本理論前提———所得概念的涵義。我國所得課稅研究中關於所得涵義的界定較少且不成體系。本文在借鑑國內外研究成果基礎上將所得定義為:一定時期內所有能代表其擁有者支付能力的從各種渠道獲得的各種形式的收益和財產。這一定義既有理論價值又有現實意義。
  • 原單等不等於假貨?
    真正的原單就是正品,現在卻是假貨的代名詞!微商的泛濫,各種原單、跟單、鼠貨、ABC貨等等頻繁的出現在自己的朋友圈裡。行業裡可笑的是明明不懂品質,卻口口聲聲的原單正品,可恨的是明知道假貨卻忽悠客戶說是原單正品;二是出於利益及行業潛規則,業界對於原單的概念定義不統一;三是買家欠缺基礎的鑑別能力,誤把偽劣的產品當原單。ABC貨,此名詞更多的用在珠寶行業,因為珠寶行業有產品等級鑑定之分。
  • 淺論公共利益的概念及法律界定
    公共利益作為法律規範體系的核心價值,其長久以來被視為抽象的法律概念限於學理的探討而未加以明確法律界定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於,人們認為公共利益過於抽象和不確定,是個難以明確界定的法律範疇,並且在公私利益尚能和諧共存,矛盾衝突並未升級時,也不存在對公共利益進行法律界定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 隱私權概念的再界定
    自美國學者沃倫(Wallen)和布蘭代斯(Brandeis)於1890年在其《論隱私權》[1]一文中將隱私界定為一種「免受外界幹擾的、獨處的」權利後,隱私權日益引起學界、司法實務界的廣泛關注。經過多年的發展,人們雖然對隱私的概念達成了一些基本的共識,但在一些領域,仍然存在爭議。
  • 四川通江下發通知規範操辦酒席 70歲才能辦壽宴等引爭議
    原標題:70歲才能辦壽宴等引爭議 四川省通江縣發布的《關於進一步規範國家公職人員和群眾操辦酒席的通知》,近日在網絡引起爭議。 為何出臺引人爭議規定 記者查閱通江縣政府網站獲悉,該《通知》發布於7月24日0時30分,這份由通江縣委辦公室和通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聯合發布的《通知》,除了對國家公職人員酒席範圍界定進行了規範外,還對農村和城鎮居民允許舉辦的酒席範圍進行了界定。
  • 睛彩丨正品變山寨,買到假貨怎麼辦?
    但如今因網際網路給生活帶來的便利,網上購物更得大眾青睞,與此同時,網購的虛擬性也為假貨的流動披上了隱形外衣,與實體店購物不同,網購買到假貨或出現問題時維權之路更為艱難。 小林便遇到了這樣的難題~
  • 國家工商總局回應網售假貨:進一步界定退貨範圍
    針對網絡假貨問題,張芧表示,工商總局制定了監管辦法進行抽查,進一步界定了退貨商品的範圍,消費者可以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益。
  • 一線教師申報課題:不要忽視核心概念的界定
    其中第一項是「本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把概念界定放在首位,一方面概念界定是課題研究的前提,一方面體現概念界定的重要性。很多教師對概念界定問題並不陌生,但是在具體申報一項科研課題時,關於什麼核心概念?如何確定和界定核心概念?界定核心概念在課題論證中有什麼作用?一線教師還有一些模糊的認識。下面和一線教師聊聊此事。
  • 5576元「加拿大鵝」是假貨?鑑定結果多次反轉,消費者該怎麼辦
    「有兩種結果也正常,因為郵件鑑定的工作人員可能是多個,他們鑑定所採用的標準是否是同一個標準,我們也不確定。」網易考拉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郵件鑑定的有效性存疑,「郵件鑑定不是一個最終結果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