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上流行一句話,「兩個女兒人上人,一個女兒上等人,一個兒子下等人,兩個兒子不是人。」甚至還有更過分的說法:
一兒一女:平安銀行
(有兒有女就像平安銀行,取「平安」之意,養兒防老,有兒有女更是天倫之樂,妙不可言。)
兩個女兒:浦發銀行
(兩個女兒就像浦發銀行,取「普發」之意,招來兩個金龜婿,還怕發不了財麼!)
兩個兒子:民生銀行
(兩個兒子就像民生銀行,取「民生」之意,養兒防老是沒錯,但養兩個兒子,你可要做好體會民生疾苦的準備。)
三個女兒:興業銀行
(三個女兒就像興業銀行,取「興業」之意,家族振興指日可待!)
三個兒子:滙豐銀行
(三個兒子就像滙豐銀行,取「滙豐」之意,養太多兒子真的會(匯)瘋(豐)掉的!)
辦公室李大姐有兩個兒子,在辦公室經常受到刺激。另一個兩個女兒的同事整天喜滋滋的說,我以後可是上等人了,老了有享不完的福,你們兩個兒子的,等著受罪吧。
更可氣的是,另一個寶媽獨生女,神補刀來了一句,生兒子都是來討債的,將來都是給丈母娘養的。
那為什麼時代發展了?男孩子卻不吃香了呢?到底是什麼改變著人們?
第一:我們不得不承認,男孩子在結婚買房這件事上確實比女的更花錢。
雖然在教育方面,現在男孩子和女孩子的花銷實際是一樣的,都要認真培養,從小要上各種輔導班,要上大學等等。但在孩子婚姻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如果是男孩子,父母的經濟負擔確實要大很多。
因為傳統觀念上,男孩子至少要買房的。當然父母也可以不買,前提是孩子能掙錢。
我姑姐家一對雙胞胎男孩,先後給兩個孩子付了首付,買了兩套房子,共支出近130萬。姑姐也是普通職工,基本花掉了一輩子的積蓄。還不說以後孩子的彩禮,結婚費用,兩個孩子下來至少需要200萬。
姑姐家兩個孩子也很優秀,一個985畢業,一個211畢業。但那又怎樣?孩子剛上班手頭根本沒錢,如果父母不支援買個房子,僅憑年輕孩子的工資根本買不起。
相反,如果是女孩子的話,這200萬是完全可以不花的。一個女孩子只要有有學歷有工作,沒房子也不愁嫁不出去。
傳統觀念下,男孩子的父母也認為必須給孩子買房,也不想因為房子影響孩子的婚姻。所以,倆男孩的父母經濟壓力確實要大一些。
第二:重男輕女的思想依然存在,生女孩的感覺壓力輕,負擔小,還是認為女孩子遲早要嫁人的,不必管太多。
周圍兩個女兒的父母,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認為自己不存錢也可以。所以消費能力都很強,基本都是月月光,標準的享受型。實際越是這樣的父母,內心越重男輕女。
因為在這些父母心中,女孩子遲早要嫁人的,存再多錢,最後也是便宜了婆家,他們才不幹呢。最關鍵的是,就算女孩子沒房沒錢,也不耽誤嫁個好人家。
現在人們經濟條件好了,條件好的父母也會想著給女兒買套房子,但大多數的父母是沒有這種想法的。特別是家裡有兒子的,一般只會考慮給兒子買房,而不會考慮給女兒買房。當然土豪除外。
相對於給兒子買房的,給女兒買房的還是太少太少了。
第三:至於以後的養老,實際男女都差不多,有很孝順的男孩子,也有不孝順的女孩子。看家庭教育了。
兩個女兒的父母之所以有優越感,除了經濟壓力小之外,很多人還認為,女孩子細心,善於照顧人,更孝順,父母老了會更幸福。
看看現在的病床上的老人,都是女兒照顧的多。這個也是事實。
但這也不能說明男孩子就不孝順。實際生活中,不孝的女兒有,孝順的兒子也不少,這要看父母如何教育了。
就算男孩子不孝順,實際很多還是因為媳婦不孝,關鍵因素還是在女人。
如果一個女人對娘家人特別好,對婆家不管不問,個人認為,這樣的女兒也不值得驕傲。
現在的風氣就是如此,不管你身價如何,只要生了兩個兒子,走到哪都是同情的目光,仿佛這一輩子就永無翻身之日了。相反,生了兩個女兒的,就算一貧如洗,走到哪也是令人羨慕的目光,仿佛一夜之間就暴富了。
實際不管男孩女孩,都是父母的心頭肉,誰也不比笑話誰。把孩子教育培養好,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