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高考,又將製造出一批准大學生。這些莘莘學子,十二年寒窗苦讀,僅僅在兩天的時間裡,應試教育帶給他們的種種折磨與壓力,便如一江春水,滾滾東流。不用太長的時間,錄取通知書便如雲中鴻雁,飛至案前。之後便是等待邁入大學校園的三個月假期。長期高壓下的突然釋放,會給這些準大學生們帶來怎麼的心理變化,他們將怎樣度過這個「特別假期」,他們能夠愉快地度過這個特殊的假期麼?讓我們聽聽準大學生、家長、教師和專家的話,聽聽他們怎麼說。
吃喝玩樂將成為假期「主旋律」
高考結束的第二天,李學民就睡到了中午,起來簡單吃了點飯,下午沒有出門,主要活動就是看電視和上網。到晚上的時候,有同學約著聚會,吃喝玩樂,一直到半夜才回家。而且在回家之前,明天的活動又都約好了,主要就吃飯、唱歌。李學民說,自己的表哥去年考上的大學,高考結束後的一個假期裡,基本都是這樣度過的。現在輪到自己了,也能理解他們,從高二開始,就沒有好好地睡過覺了,上初中以後,就不知道玩是什麼滋味了。現在終於衝出牢籠,解脫了,得「狠狠地」補償一下自己。
雖然成績還沒有發表,但李學民感覺自己考得很好,上個本科一批分數段應該沒有什麼問題。所以走出考場後,他就把有關上學考試的事統統丟到了一邊。李學民說,十幾年的時間,自己都快被折磨瘋了,這些年,該玩的年齡不能玩,也沒有心思去玩。這回一切都結束了,該犒勞一下自己了,假期主要就是和同學們一起吃喝玩樂。李學民的話,讓記者多多少少為孩子感到了一絲心酸。
在肇東讀書的小宋對記者說,高考前父母已經許下諾言,如果超過本科二批分數線,就帶著他到雲南旅遊,如果達到本科一批分數線,還可以再去一個地方。小宋覺得自己超過本科一批分數線一點問題也沒有。因此,這幾天除了耐心地等待分數,他還在偷偷地研究旅遊路線。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像李學民和小宋這樣的心態,在參加完高考的學生中相當普遍,特別是那些考得比較理想,上大學有把握的考生,沒有功課和升學的壓力,吃喝玩樂將成為這個特別暑假的主旋律。除吃喝玩樂和旅遊之外,有部分考生還計劃著一些比較獨特的假期活動。據一些考生的報料,為了改善形象提升自信,還有些女生打算在上大學前到醫院做整形美容手術;還有的考生假期裡準備到駕校學開車,目的是提前拿到駕照,為適應以後的有車生活提前做準備。
警惕過度放鬆養成壞習慣
「學生在高考之後盡情地放鬆玩樂,可以理解,也很有必要。」綏化第九中學教師趙老師對記者說。
作為多年的畢業班老師,趙老師對高三學生的辛苦體察最深:「十八九歲的孩子,每天有一半時間泡在書本和試題裡,沒有充足的睡眠,也沒有什麼運動娛樂,承受著很大的心理壓力,到最後自然需要徹底地放鬆宣洩。」
但是,過度的放鬆就會變成放縱。綏化學院學生處一位老師強調說,經過一段時間放鬆後,考生應該回到正常的生活當中。如果無節制地放縱自己,可能會把高中養成的勤奮學習的好習慣丟掉,同時形成一些壞習慣,如厭學、網癮、貪睡等。
這樣的擔心並非多餘。據一些高校的輔導員說,有些大學新生入學後,遲遲不能進入學習狀態,他們上午睡懶覺,通宵上網玩遊戲,以至於第一學期許多科目要補考。分析原因,大學新生的很多不良嗜好,都是在高考之後的那段時間養成的。
九中的趙老師認為,考生在領到錄取通知書後,應該為大學階段的學習做些準備。比如自己所報的專業,許多學生其實知之甚少,可以趁假期這段時間了解一下。還有英語,長時間擱置會導致生疏,所以應該堅持學習,特別是進行口語方面的練習。另外,有教育專家指出,高中分文理,造成學生知識結構不合理。高考後,學生應該有意識地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文科學生要了解一些自然科學知識,理科學生要涉獵些人文社科知識。
快快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俗話說,「一俊遮百醜。」高考成績的優異,遮蔽了許多考生在綜合素質方面的缺陷。但是專家指出,考試成績並不是學生素質的全部,甚至也不是最重要的,從長遠來看,要想有大的發展和作為,必須重視個人整體素質的提高。對於準大學生來說,增強身體素質、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顯得尤為迫切。
高考結束後,不少考生準備到醫院做近視矯正手術。眼科專家指出,20歲左右的青少年其實並不適宜做視力矯正手術。與其做手術,不如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好的用眼習慣。
此外,經常鍛鍊身體也很重要。綏化市廣播電視大學校長徐景升說,高中學習緊張,學生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鍛鍊身體,體質普遍較差。高考結束後不少考生喜歡睡懶覺、暴飲暴食、迷戀網絡,使得身體越來越弱,開學後參加軍訓,有的新生因為身體素質差,很容易暈倒。徐景升說,準大學生飲食起居應該有規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特別是堅持體育鍛鍊的習慣。
以健康的身體迎接大學生活。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較強。綏化學院張教授說,上大學意味著離開父母和家庭,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裡過集體生活,這就要求學生克服自我中心主義,學會與人相處和交往,儘快融入新的環境。進入大學後,面對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學生如果在文藝、體育等方面沒有一技之長,在學生中容易被「邊緣化」,甚至會造成自卑心理。
張教授因此建議,學生不妨利用暑假這段時間,撿起因為高考而荒廢的愛好專長,儘可能使之成為自己的一個優勢。然而,綏化市第二中學校長楊振波說,對於準大學生來說,最重要的還不是培養特長,而是補一補最基本的生活課,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為了讓孩子們專心考大學,現在的家長們一般不讓孩子做家務,結果,許多學生不會做飯,不會洗衣,不會整理房間。這幾年,國內曾發生過學生因生活自理能力差,無法適應大學集體生活而退學的事,還有的家長為了幫孩子料理生活,在校外租房子「陪讀」,這些現象都是不正常的,準大學生的家長應該趁著假期,讓孩子學會最基本的家務。
不妨利用假期打工
小周是市內一所中學的貧困生,老家在農村。今年高考,他的感覺相當好,信心滿滿。由於家庭經濟困難,小周考完試並沒有回家,而是選擇到一家酒店去當服務生。
當服務生每天連坐著的時間都沒有,很辛苦,但他珍惜這個機會。小周說。他打工一方面是想掙點錢,為以後準備些生活費,另一方面,他也想借這個機會接觸社會,體驗生活,學習與人打交道,鍛鍊自己的吃苦精神。
對於小周的做法,徐景升很是讚賞。他說,如今社會上有一個普遍現象,學生考入大學後,長輩都要給錢表示祝賀,有些地方還對考入重點大學的考生給予重獎,這在客觀上不利於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意識。像小周這樣自己打工掙點學費、生活費,既可以培養自立自強精神,也能提高社會實踐能力,應該予以肯定和鼓勵。
由於缺乏工作技能,準大學生要找一份合適的工作並不容易,不少學生只能在餐館或工地上幹一些簡單的體力活。綏化市職教中心學生處處長馬立海告訴記者,準大學生由於社會性經驗少,在打工過程中自身權益很容易受到侵害,近年來學生打工被剋扣工資、受到意外傷害的事情經常發生。對有意打工的準大學生,馬立海提醒說,打工時應避開那些風險高、勞動強度過大的工種,儘量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事情,如家教等。另外,找工作要到正規的中介公司或者經可靠的人介紹,並籤訂勞動合同,如果正當權益受到侵害,應及時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