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勸同生善知識,專心專注往西方」,用了兩個「專」字,專復專,專修念佛。
善導大師的偈語有幾個特點,文字非常淺顯,用語不是很講究韻律,主要是以表義為主。比如這裡,「專心專注往西方」「未藉思量一念功」,「功、通、中、窮」,這四個字還是押的,「專心專注往西方」,根本就不押韻了,但是這樣讀起來,我們很好懂。
所以,像善導大師這樣的祖師,他根本就不在文字上雕飾,但是讀起來很優美,很有力量,很有穿透力。後來的一些大德也寫得很好,但比較起來,感覺雕飾得稍微多了一點。
就好像我們到公園去,盆景也很好看,但是看盆景和進原始森林去看,感覺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呢?原始森林是很自然地長出來的,很大氣。看假山和看喜馬拉雅山是不一樣的,喜馬拉雅山非常磅礴。
善導大師有這種語言習慣,完全沒有雕飾的痕跡,不在用詞上考慮怎樣工整對仗,他不講這些。他很自然,像海浪一樣,自然就湧出來了;像大山一樣,重重無盡,很自然。這樣讀起來穿透力特別強,不會讓我們用意識分別,怎樣去理解文字。他不讓我們在文字上有所滯礙,一點都不掛礙,一點都不黏,很清爽,他的文字就好像空氣一樣。
▍摘自《阿彌陀經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