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常識還是歷史知識
何謂歷史常識?在先正看來,大凡讀過中學的人都知道的都知道的事,可以算是歷史常識。
比如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比如李唐趙宋朱明滿清;又如圓明園是英法聯軍燒的;再如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這些都是歷史常識。
何謂歷史知識?歷史知識的普及程度必然沒有歷史常識高,除了史學工作研究人員以及歷史愛好者,絕大多數吃瓜群眾是不了解的。
老版《三國演義》出現了雙馬鐙,算違背歷史常識嗎?宋朝皇帝穿一身黃色的龍袍,算違背歷史常識嗎?明朝皇子稱呼父親,陛下、父皇、父親以及爹爹,哪個才是歷史常識?
滿洲八旗,黃白紅藍四正四鑲,這是歷史常識。紅邊黃底叫做鑲黃,白邊紅底叫做鑲紅,這是歷史知識。
老鰲、老拜還是密斯特瓜爾佳
新《鹿鼎記》裡面,鰲拜的家掛個「鰲府」的牌子,算是違背歷史常識嗎?要我來說,肯定不算。
封建時代王公大臣宅子,稱府、第抑或是宅,門上銅釘該有多少,磚高多少,這些知識細論的話,起碼三五篇論文是說不清的,絕非「常識」二字可以囊括。
其次,我們談談鰲拜其人。鰲拜,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那麼當時別人應該怎麼喊他,如果不論官職的話?老鰲、老拜還是老瓜,或者密斯特瓜爾佳?
名字,無非就是代號罷了,可以做到讓讀者或觀眾區分足矣。硬要深究其中規矩,純屬吹毛求疵。以最熱門的話題人物為例,伊萬卡·川普,我們稱其為伊萬卡,唐納·川普,我們稱其為川普,你告訴我哪個錯了?
同理,只以影視作品而論的話,無論怎麼稱呼鰲拜,只要觀眾知道這個代號,指的就是那個權傾朝野的大鬍子,就沒有錯。
武俠劇還是歷史劇
《鹿鼎記》作為金庸先生的最後一部長篇武俠小說,一直以來深受觀眾們喜愛,翻拍或是同名電影也是一拍再拍。
然而先正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儘管《鹿鼎記》的故事背景符合多處重大真實歷史事件,但是本質上,它還是一部武俠小說,而非歷史記傳。
因此,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我們讀金庸,看金庸,目的只是消遣罷了。如果秉著史學專家的角度來看金庸的作品,先正覺得純屬沒事找事。
勾踐滅吳,憑的竟然不是臥薪嘗膽,而是《越女劍》裡的牧羊女?蒙哥是在襄陽城下,被《神鵰俠侶》男主楊過一顆石子擊斃的?歷史上的李自成,身邊真的有《雪山飛狐》裡面胡、範、苗、田四大高手?
甚至拋開金庸先生作品不談,如果以專業的歷史知識來挑毛病,作為一個史學愛好者的先正敢說,無論早年的四大名著電視劇,還是所謂帝王傳記歷史正劇,服化道方面我都能將其批得體無完膚……
張一山版《鹿鼎記》該批嗎?該批,尤其作為一個鐵桿的金庸迷,先正更是覺得幾乎每一集,我都可以做個吐槽小視頻出來。
但是板子要打在點兒上,我們可以批演員的演技浮誇,我們可以批道具或背景穿幫,只是真的沒有必要針對一部武俠電視劇,去批什麼違背了歷史「常識」,那只會顯得你不懂歷史常識。
最後來一張圖,《三國》劇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說說,兵器,盔甲制式,攻城器械等方方面面,這裡面有多少地方違背了歷史「常識」?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如若侵權還請聯繫作者刪除。
·難究天人之際,未通古今之變,欲成一家之言。
·每天為您帶來史評、書評、影評以及時評雜談文字。
·原創不易,懇請各位多多關注、評論、轉發以及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