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重任中,光明區玉塘街道的策略是通過推行河長制、建設海綿城市雙擎驅動,運用綠色發展理念和綠色生活方式奏響河海共鳴「三部曲」,打造生態玉塘。
思路理清
把河海作為「一盤棋」來下
全面推行河長制核心是把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穿到河湖管理保護與開發利用全過程,促進河湖休養生息、維護河湖生態功能。人行道透水鋪裝、綠化帶設置蓄水模塊、沿人行道開挖植草溝、雨汙分流改造、河湖綜合治理是城市消黑治澇的重要舉措,是保障海綿城市建設「滲、滯、蓄、淨、用、排」各項措施發揮系統治理效益的重要基礎。正是基於河長制與海綿城市雖各有獨立的管理機制和工作計劃,玉塘街道把推行河長制、建設海綿城市作為一盤棋統籌部署。
河長盡職
把河湖作為「兩陣地」來守
運用河長制進行河流管理,在技術上跟城市水系海綿化改造過程有許多趨於相同的地方,如汙染源控制方面,可通過水麵保潔、控制進入河道的汙染物總量,實行雨汙分流排水體制,減少排入河流的汙水量。
據介紹,1至11月,玉塘街道級河長共巡河85次、處理問題40處,社區級河長共巡河154次、處理問題82次。通過廣東智慧河長APP,河湖問題全面實現巡查、上報、交辦、執法、整改閉環管理。面源汙染控制、雨汙分流各項任務「點上開花、面上結果」,包括圓滿完成雨季各項指標任務,區交辦的4項管網接駁類整改問題、3項雨季周報類問題均已完成整改。11個城中村epc工程項目全部通過區技術督導,並於6月初完成管網接駁工程資料移交,在區6個街道中率先100%完成167個地塊的《排水管渠委託運行管理協議》籤訂任務。有力整改流域排查問題,27項新建工程問題和160處面源汙染問題已完成整改,110項立管問題已整改96項。在「清漂」專項行動中,清漂河道1條、水庫1座、小微水體7條,清理漂浮物582.2千克。茅洲河李松蓢斷面、玉田河河口斷面達到地表水五類標準,石巖水庫水質已達到地表水二類標準。
理念落實
把項目分為「三道關」來把
玉塘街道運用海綿城市理念對轄區城中村、道路、公園等進行改造建設,從源頭管控徑流汙染和雨汙混接問題,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水資源,增強城市排水、防澇能力,讓玉塘街道「面子」更靚、「裡子」更實。
2020年,玉塘街道對多個在建政府投資項目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要求設計單位在設計時要充分發揮建築、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把好項目設計關。項目開工前,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與建設要求傳達到一線施工人員,按圖施工,把好項目建設關。竣工投入使用後,定期查看項目效果,了解項目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總結經驗做法及存在問題,把好項目實效關。對田寮龍灣片區大美特色村落試點工程等一批品質高精「海綿項目」進行路面建設、人行道改造、鋪設透水磚,綠化景觀提升等,極大增加了城市「水彈性」,改善了周邊生態系統。目前,完成海綿城市改造的片區,已基本實現「小雨不溼鞋、大雨不內澇」的目標。
下一步,玉塘街道將繼續寫好綠色文章,營造良好生態環境,持續增強玉塘街道的綜合競爭力和軟實力。
撰文:柳豔 陳襯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