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二特別企劃|留在你購物車裡的「秘密」

2020-12-20 百相生社交

上周六,是2020年的最後一個全民狂歡購物節。

幾乎所有人都在消費。

目標是清空購物車

但在雙十一和雙十二緊密的折扣下,我們的購物車裡依然留存著我們沒能下單的商品。

這些東西也許在你的購物車裡已經停留了很久,你也不知道還會停留多久。

它們反映了你的欲望,體現了你的消費習慣與能力,甚至可以對標你的審美偏好。

比你的播放列表,甚至日記本,都更要了解你的內心深處。

所以我們在百相生App內,以及官方微博、小紅書平臺發起了一條徵集:

「我們想聽聽你購物車裡的故事。」

01

電腦

——@空空肉肉肉

我的購物車裡最重要的東西,是一臺電腦。

儘管雙十二的優惠力度不錯,我依然沒有下單。

身邊的人都表示能理解,因為這臺電腦,哪怕湊一堆優惠,最低價也得一萬五。

而我只不過是畢業一年半,月薪5K,家境也很普通的畫手而已。

我看著銀行卡裡攢了三年多的一萬七千塊錢,我確實有很大的顧慮。

如果我真的買了這臺電腦,意味著下個月我付完房租,餘額就會立刻歸零。

很顯然,這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什麼明智的選擇。

但實際上真正阻攔我買下這臺電腦的,並不完全是經濟壓力。

這一點,我還沒告訴過任何人。

剛畢業那會兒,為了慶祝自己找到工作。

我買了當時最新款的iPad配Apple pencil。

在我興衝衝拆開包裝的那一刻。

我的合租室友不合時宜的發出了「嘖」的聲音。

「剛畢業的小孩,就是奢侈哦。」

另一位室友則調侃道:

「嗨,人家說不定是富二代呢。」

雖然這陰陽怪氣的話,她們只說過那一次。

但卻一直困擾著我,因為我總是在想:

「是不是因為我配不上用好一點的生產工具?」

二本院校畢業的我,時常覺得自己的人生是在走鋼索。

因為我能很明顯的感受到,我其實沒有辦法在學校學到什麼東西。

而朋友裡那些在清美一類高校念書的人,卻是在實打實的飛速成長。

這讓我很焦慮。

焦慮逐漸在我的心裡扭曲成了自卑。

以至於我這五年多,都沒有創作出一副我自己滿意的作品。

儘管也有不少人說我其實很不錯。

或者其實很有天賦。

我總是習慣於把這些誇獎視作善意的安慰。

我也曾和同學聊過我的困擾。

但他們給我的回答無非就是,只要甲方爸爸喜歡,過稿率高,你有什麼好焦慮的?

也許在大眾的眼裡,我們這種起點的人,去考慮專業上的長足進步,本身就是一件挺自不量力的事情。

所以我對買這臺電腦,就是有很大的顧慮。

我害怕我的產出配不上這一萬五的付出。

我害怕身邊的人陰陽怪氣,說我專業能力這麼爛,還虛榮心作祟買這麼好的工具。

我害怕我會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垃圾,變成一個耀眼的垃圾。

這會讓我崩潰。

最近我有在工作之餘的畫一些練習作品,在LOFTER社區有幾十個人開始關注我。

但我知道這還配不上一萬塊的電腦。

我想,只有在我自己開始覺得「我其實也還不錯」的時候。

它才能離開我的購物車。

02

COSPLAY套裝

——@不願透露姓名的起司

我在一家年輕的網際網路公司上班。

我們部門總共四個人。

上司是個穿搭中性的女生,比我大四歲,一米七二膚白貌美,說話做事有條不紊。

我和同事都很喜歡她,但應該只有我是想親她的那種喜歡。

可能是因為剛入職的時候,我工作失誤導致她被老闆罵,我很難過,她只是捏捏我的臉說:

「沒事我請你喝奶茶。」

也可能單純因為她穿什麼都好看。

我把她的社交軟體從頭翻到尾。

知道她喜歡蘭波和塞爾努達,喜歡坂本龍一和細野晴臣。

我還翻到她和前女友的照片,是前一年的冬天她們在北海道。

這讓我五味雜陳了好幾天。

開心的是這張照片意味著作為女生的我還有機會。

令我低落的是這張照片上的她們,看上去特別登對。

直到她又發了部門聚餐時,同事給我們兩個拍的合照。

配文是「和可愛的小朋友」。

這讓我自作多情的懷疑她也有點喜歡我。

有一次我們部門閒聊,聊到公司年會要玩cosplay。

男同事說他倆搞兩個摩託頭盔扮朋克就好了。

她說她剛好有黑色大衣,可能會考慮扮萊昂。

她問我想扮什麼,我毫不避諱地說:

「瑪蒂爾達吧,我想跟你湊一對。」

我甚至跟她描述了我的構想:

年會那天我戴著假髮抱著mini盆栽,她戴著墨鏡拿著一瓶牛奶。

我想那時的我一定非常興奮,才會完全沒留意到她當時的笑容有些尷尬。

那天晚上我在購物車裡填加了滿滿當當cosplay的服裝和道具。

照例切換到她的社交主頁時,才發現她一個小時前,更新了一張她和前女友的合照。

是一張舊到泛黃的拍立得。

我想,她的這一條動態,或許就是專門因為我的越界舉動而發的。

她也許是想告訴我,她對於她喜歡過的人,有多念念不忘。

我不太確定那個晚上,我是心碎更多,還是尷尬更多。

這些cosplay的道具,就這樣無限期的滯留在了我的購物車裡。

也許我還能有機會等到她成為我的萊昂。

也許不會有了。

03

襯衫

——@慄子維

在我購物車裡停留最久的東西,是襯衫。

不是指專門的哪一件。

而是男士襯衫這樣一個品類。

停留在我的購物車裡,已經快五年了。

我的爺爺是鄉村教師。

小時候爸媽沒有錢供我讀幼兒園,就把我送去了爺爺家,拜託他為我做啟蒙。

在我的印象中,他幾乎每天都穿著乾淨整潔的深色襯衫。

他教我寫字,教我書法,教我念三字經、千字文。

天氣好的時候,還會在空地上陪我踢球。

後來爸爸做生意成功,我們家也開始變得富裕。

我回到了城市讀小學。

後來爸爸的生意越做越大,沒有時間照顧我。

就把爺爺也接到了家裡來。

可以說,爺爺陪伴了我一整個童年。

到了高中,我迎來了我遲緩的叛逆期。

面對爺爺的嘮叨,我開始感到厭煩,甚至會在吃飯時摔筷子離席。

爺爺沒發過火,只是把他的關心換成了一次次的欲言又止。

我高三那一年,爺爺病倒,住進了醫院。

爸爸找班主任停掉了我周日晚上的自習課,讓我留在醫院裡陪陪爺爺。

但當時我只是把這件事當成一種任務,幾乎沒有和已經神志不清的爺爺說過幾句話。

甚至在爺爺過世的那一刻,我都沒有反應過來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直到爸爸從爺爺的枕頭下拿出一卷錢,對我說:

「你爺爺一個月前就囑咐我放在他枕頭下的,你收好,這是老人的保佑。」

握著還帶有一絲溫熱的錢,我才覺得好難過。

但從爺爺過世到辦完葬禮,我都沒有在人前掉過一滴淚。

只是在被子裡偷偷哭。

因為我覺得,在家人眼裡,我就是一個叛逆期的,情感淡薄的壞小孩。

我如果有眼淚,在他們眼裡,也會變得虛假。

甚至有可能會換來一句:

「早幹嘛去了。」

大二的某一個晚上,我夢見了爺爺。

我夢見在我小的時候,姐姐給爺爺買了一件襯衫。

大家都誇我姐姐懂事。

當時我特別不服氣地說:

「等我長大了,一定給爺爺買件更好的!」

爺爺笑著說好,說那就等著我長大。

這些話其實我一直都沒忘記。

只是我總覺得自己的錢還不夠多,都留給了自己花。

但其實,就每年爺爺給我的壓歲錢,就足夠我買10件襯衫。

那天半夜我哭著醒來,在購物車裡添加了一件襯衫。

後來每過一段時間,我都會把那件襯衫換成更新的,更貴的。

到現在,我購物車裡那件襯衫的價格,已經從一百多,更迭到了一千多。

可現在我就算有能力買10萬塊的襯衫,又能怎麼樣呢。

我知道爺爺不會責怪我的少不更事,但我卻很難原諒我自己。

購物車裡的這些標價越來越高的襯衫,也是我越長大越深的自責和內疚。

並且它會永遠在我的購物車裡鞭笞我的內心。

因為我永遠也無法為爺爺買下一件襯衫。

最後。

除了收集大家的故事。

我們還和這些朋友聊了一個話題:

「這些甚至沒有和身邊最親近的人說過的話,為什麼願意跟作為陌生人的我們說?」

@慄子維的回答是:「可以把這種行為當成一種傾訴。」

其實沒錯,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有不願意告訴身邊的人,但卻仍希望能有人能夠與自己共情的事。

與你朝夕相處或者太過了解你的人,總是會不自覺的對你進行評價。

而這就失去了交流或傾吐的初衷。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已經不再願意在一些私密的地方表達自我了。

其實除了與我們的官方平臺互動,百相生App本身就是一個足夠合適的平臺。

在這裡,有成千上萬的陌生人,他們會聽你的表達,聽你的故事,聽你的想法。

而並不介意你的身份、地位、過往。

當你準備好想要說的時候,你會發現,百相生早就準備好了。

因為在百相生裡:

「Soulmates never die.」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