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育場館行業概況
體育場館是進行運動訓練、運動競賽及身體鍛鍊的專業性場所。它是為了滿足運動訓練、運動競賽及大眾體育消費需要而專門修建的各類運動場所的總稱。
體育場館主要包括對社會公眾開放並提供各類服務的體育場、體育館、遊泳館,體育教學訓練所需的田徑棚、風雨操場、運動場及其他各類室內外場地、群眾體育健身娛樂休閒活動所需的體育俱樂部、健身房、體操房和其他簡易的健身娛樂場地等。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體育場館的上遊主要是體育俱樂部及社團、中介與培訓,下遊則是各類職業或非職業的體育賽事。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中國體育場館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近年來,中國體育場館公共財政支出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據統計,截至到2018年中國體育場館公共財政支出達到139.64億元,同比增長5.3%。
資料來源:財政部、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據統計,2017年中國體育場館服務行業總產出達到1338.5億元,增加值為678.2億元,預計2018年中國體育場館服務行業總產出將達到1673.6億元,增加值為825.2億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體育場地數量方面,據統計,截至到2018年,中國體育場館數量約為205.4萬個,同比增長5%。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中國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將達到5.3億人。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體育場地類型分布來看,其中籃球場佔比36.32%,全面健身路徑佔比22.41%,桌球場佔比8.87%,小運動球場佔比5.42%,桌球房佔比2.97%,其他佔比24.01%。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體育館地區分布來看,中國東部地區佔比43.29%,中部地區佔比24.59%,西部地區佔比25.96%,東北地區佔比6.16%。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經營主體性質劃分來看,其中國有性質佔比31%,集體性質佔比25%,企業(私營)性質佔比23%,私人性質佔比13%,其他性質佔比8%。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三、中國體育館場地面積TOP10
從體育館場地面積來看,佔地面積最大的是廣州天河體育中心,佔地總面積達到58萬平方米,容納觀眾人數達到7.18萬人。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四、中國體育場館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產業數據最能反映一個產業的發展現狀、走勢和潛力。據統計,隨著政策紅利的逐步釋放,體育產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新"風口",體育產業已經形成了以競賽表演和健身休閒為驅動,體育用品業為保障,體育場館、體育培訓、體育中介、體育傳媒等業態快速發展的整體格局,發展速度不僅遠高於經濟增速,更領跑幸福產業,顯示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強大的發展動力,隨著中國經濟社會進入新常態,有望成為經濟發展新動能和新的增長點。
體育產業與國民經濟聯繫日趨緊密,正在成長為現代經濟、社會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體育場館是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依託,同時也是演藝、旅遊、娛樂等產業的重要承載者。政府根據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特點出臺了許多相關政策,以市場化運作為導向,充分利用各種市場化籌資渠道和方式籌集資金,鼓勵社會機構參與體育場館經營管理活動,建立體育場館經營管理新模式,引導國內體育場館運營不斷提高利用效率,向市場化變革。
在現代經濟生活中,體育場館也越來越多的承擔了除體育運動外的其他功能,作為一個地區標誌性的場所空間,體育場館天然的能夠承接許多演藝、娛樂、展覽、旅遊等方面的活動,這些活動也逐漸構成了體育場館的重要經營業務,極大的提高了體育場館的使用率,提升其經濟價值。有條件的體育場館發展體育旅遊、體育會展、體育商貿、康體休閒、文化演藝等多元業態,建設體育服務綜合體和體育產業集群,這將成為行業的必然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