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淑珍老人在用手機閱讀。遼瀋晚報特派鐵嶺首席記者趙天乙攝
年輕時候跟著糊牆紙認字,從68歲和小孫女練習寫字到寫自傳,如今85歲高齡,又可以玩電腦遊戲,用智慧型手機聊天閱讀。從大字不識到可以熟練玩轉智慧型手機,鐵嶺85歲的柴淑珍老人走出與時俱進的步伐。
如今,柴淑珍老人子孫滿堂,享受天倫之樂的同時,也享受著高科技帶給她的衝擊。「活到老學到老。」老人笑呵呵地說,她要跟上時代的腳步。
從糊牆的報紙上認字
柴淑珍老人生於上世紀的1935年,9歲喪母,生活困苦。「數九寒天的時候,我的舊棉襖又小又薄,實在冷得沒招兒了,我就團成一團,抱著自己的雙腿取暖。」說起那段歲月時,柴淑珍仍然清清楚楚記得每一個細節。
十六歲那年的春天,柴淑珍嫁到了遼寧省鐵嶺市西豐縣天德鎮王春林家。王春林擔任過生產小隊統計員、生產大隊出納、會計,由於工作能力出眾,進入西豐縣天德信用合作社工作。
柴淑珍一共生育了五個兒子、一個女兒。儘管生活非常忙碌,但由於嫁到了書香門第,丈夫又是遠近聞名的能人,所以柴淑珍對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嚮往。
「孩子們的語文書、作業本子、糊牆的報紙、春聯年畫上的大字、生產隊裡的記工簿子……這些能看見字的東西,都是我學習認字的書本。」柴淑珍說,「聽見別人讀,我就能記住。然後自己再一個字一個字地對,就知道那些字都怎麼念啦!」
46歲那一年,身患肺癌、年僅44歲的丈夫因病情惡化去世。面對幾個或年輕、或年幼的兒女,柴淑珍沒有哀傷,也沒有抱怨,有的只是「堅強起來,一定要把我的孩子們都培養成人」的志氣。無論多難、多苦,柴淑珍從來都不跟別人說,只是默默地自己承受。如今,孩子們都有了自己的事業,家庭也幸福美滿。
68歲學習寫字70歲寫自傳
柴淑珍和最小的兒子住在一起,幫助他照顧小孫女。68歲那年,小孫女上學之後,柴淑珍的時間突然多了起來。
「我雖然認識幾個字,但是不會寫,能會寫字,一直是我的心願。」柴淑珍說,時間多了起來,她也閒不住,就和剛上學的小孫女一起,開始學寫字。
每天小孫女寫作業的時候,柴淑珍也會坐在她旁邊,祖孫二人一起一筆一畫地寫字,還互相比較誰寫得更好。而每天早晨孫女上學以後,柴淑珍就拿著自己用信紙、稿紙裝訂成的小本子,開始練字。不是抄寫自己喜歡的歌詞,就是抄寫報紙上的文章。
起初,家人都把柴淑珍的書寫當成她自己的消遣,並沒有放在心上。大家覺得只要老人開心就好,畢竟她已經年近七旬了。但是誰都沒有想到,忽然有一天,柴淑珍把她寫的內容給最小的兒子王作成看的時候,他竟然一下子淚流滿面——原來,柴淑珍居然為自己寫了一本自傳,名字是《我的一生》。
柴淑珍用她所能夠運用到的、有很多錯字、白字、甚至憑著想像自創的字,組成再淳樸不過的語言,簡單卻又清晰地記述了她自己的一生。其中對於幼年的苦難和中年喪夫的不幸,皆被輕輕地一筆帶過;而她所細緻描繪的,是她的孩子們都很有出息以及她對每一個子女、每一個兒孫深切的愛。
柴淑珍的自傳,給每一個兒女、每一個孫輩都帶來了深深的震撼。「記憶中的奶奶,只是個溫柔善良的長輩,會對我們微笑,會給我們講好聽的故事、做好吃的東西,我們誰也沒能想到,奶奶竟寫出一本自傳!」孫女王俏說。
「我知道自己年紀大了,就想把自己的故事記下來,給兒孫們看一看。讓他們知道生活的不易,同時也想讓他們明白,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只要能堅持住,日子總會越來越好的。」柴淑珍說,對於過日子來說,錢那個東西,夠用就好,用不著貪多。人世間最寶貴的財富,其實不是錢,而是我們的親人。
電腦上玩遊戲玩轉智慧型手機
77歲那年,柴淑珍得了腦血栓,嚴重到半身不遂、臥病在床。好在治療非常及時,柴淑珍自己也非常要強,每天自己都會用拉力器鍛鍊不好使的右手,而且還會拄著拐杖鍛鍊不靈活的右腿。「我不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會拖累兒女的人」柴淑珍說。經過大半年的鍛鍊,老人她終於恢復了健康,現在手和腳都可以正常運用。
病好了以後,在三兒子王作舉的指導下,柴淑珍學會了使用家裡的電腦玩小遊戲。她每天會自己把電腦打開,玩上幾把「連連看」,玩累了,再自己把電腦關掉,完全不用假任何人之手。「對老年人來說,玩電腦小遊戲還是挺好的,既能鍛鍊眼神,又能鍛鍊腦子和手,這樣就不會得老年痴呆啦。」柴淑珍開心地說。
而最令家人們感到奶奶無比瀟灑、無比「酷」的一件事,是外孫女給她買了一款智慧型手機做生日禮物之後,柴淑珍竟然學會了微信聊天、瀏覽文章、觀看小視頻。
在自媒體流行的今天,85歲的柴淑珍並沒有被科技的潮流所淘汰,反而可以自如地應用科技來豐富自己的生活。老人說,活到老學到老,要跟上時代的腳步才行。
遼瀋晚報特派鐵嶺首席記者趙天乙
【來源:東北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